当前位置

: 优尔吧汉字组词汉字组词汉字组词内容详情

首组词,首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优尔吧 2020-06-14 02:37:04 301

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琪琪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首》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首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字简介
首字母:s,拼音:shou,带声调拼音:shǒu,注音:ㄕㄡˇ,部首:首,部首比划:9,比划:9,繁体字:首,字体结构:上下结构,字法:象形,笔画顺序:捺撇横撇竖折横横横,五笔86编码:UTHF,五笔98编码:UTHF,Unicode:U+9996,汉字编号:1651,

基本解释

shǒu  ㄕㄡˇ ◎ 头,脑袋: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 领导的人,带头的:首领。元首。首脑。首xiànɡ)。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 最先,最早: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首先起义)。 ◎ 出头告发:自首。出首。 ◎ 量词,指诗和歌:一首诗。 ◎ 姓。

反义词

英文翻译

head   principal   initial   first

首组词

案首(àn shǒu):明 清 时科举考试,县、府试及院试的第一名,称为案首。《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日出其不意,考个案首,也自觉有些头。”《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补廩二十四年,蒙歷任宗师的青目,共考过六七个案首。”

昂首(áng shǒu):[释义](动)仰头,高高地抬起头。 [构成]动宾式:昂|首 [例句]昂首前进。(作主语)[反义]俯首

拜首(bài shǒu):见“ 拜手 ”。

白首(bái shǒu):(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斑首(bān shǒu):头有斑纹。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和鲁 公上巳日,修禊事於 济 汶 之上……俄有渔者获一巨鱼,长丈餘,其围数尺,斑首赤喙,刀鬣骨鳞,遂赎而放之。”

颁首(bān shǒu):(1).头大貌。 汉 刘桢 《鲁都赋》:“颁首莘尾,丰颅重断。”(2).《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郑玄 笺:“鱼之依水草,犹人之依明王也。”后因以“颁首”称颂长官清明。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波而动之则忧,頳尾之刺作焉;徐而清之则安,颁首之颂兴焉。”

般首(bān shǒu):泛指老虎一类猛兽。《汉书·扬雄传上》:“履般首,带修蛇。”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般音班,班首,虎之类也。”

班首(bān shǒu):(1).班列之首。 唐 元稹 《初除浙东妻有阻色》诗“ 兴庆 首行千命妇”自注:“予在中书日,妻以郡君朝太后於 兴庆宫 ,猥为班首。” 宋 李上交 《事会元·内翰入院班次》:“ 后唐 明宗 天成 三年八月,詔翰林学士依入院先后为班次,唯承旨必居班首。”《明史·李绍贤传》:“尝颁詔至 徐州 ,监仓中使席班首, 绍贤 立命撤其席,中使愕然去。”(2).首领;魁首。 宋 刘克庄 《念奴·和诚斋休致韵》词:“地行仙里,合推儂做班首。”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公因命班首一人与 公 从人护船至 武宣 。”《孽海花》第六回:“ 达抚臺 见 雯青 是个文章班首,翰苑名流,实拉拢。”

榜首(bǎng shǒu):◎ 榜首 bǎngshǒu[first place] 科举时代对乡试第一名的美称。泛指第一名队异军突起,一跃而居大赛的榜首

暴首(bào shǒu):谓陈列所得敌人首级。《商君书·境内》:“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 蒋礼鸿 锥指:“谓战之后使军士暴效所斩之首,而上以三日限校覈之。”

碑首(bēi shǒu):即碑额。 宋 叶适 《司马温公祠堂记》:“当是时,天象错戾,碑首仆裂。” 清 袁枚 《新齐谐·禹王碑吞蛇》:“俄而火光渐近,乃一大石碑。碑首凿猛虎形,光如万炬,燃照数里。”参见“ 碑额 ”。

北首(běi shǒu):(1).头朝北。古礼,人死入葬,尸体头朝北,故北首为死人之象。《礼记·檀弓下》:“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得 梦 启 北首而寝於 卢门 之外。” 杜预 注:“北首,死象。”《后汉书·蔡邕传论》:“但愿北首旧丘,归骸先垄,又可得乎?”(2).犹北向。《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北首 燕 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 燕 , 燕 必不敢不听从。” 张守节 正义:“首,音狩,向也。” 唐 韩愈 《南山诗》:“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宋 岳珂 《吁天辩诬通叙》:“三军北首死敌之志益鋭,中原来苏望霓之心益切。”(3).谓降服。《隋书·炀帝纪》:“有识存亡之分,悟安危之机,翻然北首,自求多福。”(4).方位词。北头,北面。《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靠东墻南首一架衣裳槅子,北首一桌两杌。”

弁首(biàn shǒu):卷首,前言。 孙中山 《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当吾计划弁首之部寄到各国政府与 欧洲 和会之后, 巴黎 遂有新银行团之成立,思欲协助 中国 发展天然物产。” 郭沫若 《<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1778年以后《少年维特之烦恼》卷头, 歌德 有弁首一诗在上面了。”

裱首(biǎo shǒu):亦作“褾首”。指书画装裱中用綾锦做的天头。 宋 周 《云烟过眼录》:“ 王右军 与 桓温 荐 谢玄 真蹟……牡丹锦褾首,儼然著色画,葢 宣和 法锦。” 元 汤垕 《画鉴·前贤事迹可鉴》:“ 唐 人背手卷,多有紫綾作褾首,綾作引首,珊瑚为小轴,如今藏经之状。”

标首(biāo shǒu):(1).指剑柄。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从君所喜,带我寳剑,今尔何为自低卬?悲丽平壮观,白如积雪,利若秋霜;駮犀标首,玉琢中央。”(2).即标手钱。《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道:‘今日忘了,不曾带得些出来,明日一发赏你。’ 白秀英 道:‘头醋不釅彻底薄。官人坐当其位,可出箇标首。’”参见“ 标手钱 ”。

兵首(bīng shǒu):(1).军队的前锋。《吕氏春秋·简选》:“ 齐桓公 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横行海内,天下莫之能禁。” 陈奇猷 集释引 陶鸿庆 曰:“兵首,谓军之前锋也。”(2).主将,统帅。《战国策·秦策五》:“臣少为 秦 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 赵 兵以遇。”《汉书·窦田灌韩传赞》:“ 王恢 为兵首而受其咎。”

伯首(bó shǒu):霸主。伯,通“ 霸 ”。《汉书·韦贤传》:“ 孔子 曰:‘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是故弃 桓 之过而録其功,以为伯首。” 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

部首(bù shǒu):[释义](名)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山、口、火、石等。 [构成]并列式:部+首 [例句]广是个部首。(作宾语)

不首(bù shǒu):不伏罪。《汉书·梁怀王揖传》:“王阳病抵谰,置辞骄嫚,不首主令,与背畔亡异。” 颜师古 注:“不首谓不伏其罪也。”《南史·范晔传》:“詔收 综 等,并皆款服,唯 曄 不首。”《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这婆子不合假装姑姑,同谋不首,亦合编管邻州。”

侧首(cè shǒu):(1).旁边。《水浒传》第七三回:“里面太公张时,看见 李逵 生得凶恶,暗地教人出来接纳,请去厅外侧首,有间耳房,叫他两个安歇。”《初刻拍案惊奇》卷九:“筵席完备,待 拜住 以子侄之礼,送他侧首坐下,自己坐了主席。”(2).头转向侧面。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王妃前行, 车力特穆尔 随后,在经过 阿盖 之前,侧首向之作媚态, 阿盖 鄙夷之。”

谄首(chǎn shǒu):逢迎顺服。《书·陆喜传》:“温恭修慎,不为諂首,无所云补,从容保宠。”

唱首(chàng shǒu):犹创始;领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观 相如 《封禪》,蔚为唱首。”《南史·蔡廓传》:“殿内将帅,正听外间消息;若一人唱首,则俯仰可定。”

倡首(chàng shǒu):[释义](动)带头做某些事情或者带头提某些主张。 [构成]动宾式:倡|首

扯首(chě shǒu):缰绳。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三部二:“马高镫短扯首长,魂灵儿跟在你身旁。”

称首(chēng shǒu):第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然而 魏 时话言,必以 元封 为称首。”《北史·张蒲传》:“ 蒲 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论之,常以为称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学者不以时月考之,每语 屯田 必为称首,可笑。”

陈首(chén shǒu):自己供认所犯罪行。 唐 李復言 《续玄怪录·苏州客》:“阴冥吏严,不得陈首,藉君为邮送之耳。”《明史·陈彦回传》:“以祖母存,恐陈首获罪,隐忍二十年。”《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如有病者,即设坛使病人居於静室之中,自思己过,当面陈首。”

螭首(chī shǒu):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碑碣》:“ 隋氏 制,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趺上不得过四尺,载在《丧葬令》。” 宋 张抡 《绍兴内府古器评·周叔液鼎》:“是器,耳作当形,纯缘,饰以立螭首,作蹄状。”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所谓螭首者,葢殿陛间压阶石上鐫凿之饰,今僧寺殿多有之。”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唐 诸陵皆无碑记,惟 乾陵 西南隅有大碑,高三十餘尺,螭首龟趺岿然,表里无一字,亦不知其何为而立。”参阅 宋 李诫 《营造法式·螭首图》。

仇首

出首(chū shǒu):(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 軼 败, 悝 藏匿 軼 二子及妻,崎嶇经年。既而遇赦, 悝 携之出首。” 宋 岳飞 《申府乞添田明状》:“ 王太尉 先与水战见阵,少却之后,有首领 田明 率众前来 荆湖南北路 安抚司出首。”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我蹅门进去,姦夫走脱,小人将妻子杀了,今来出首。” 梁斌 《红旗谱》五二:“请你从中奔走一下,三天以内要他们自行出首,我负责释放他们。”(2).检举;告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説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水浒传》第二回:“银子并书都拿去了,望 华阴县 里来出首。”《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从部里发出文书来,把 卢信侯 放了,反把那出首的人问了罪。” 陶成章 《龙华会章程》:“譬如我们兄弟中有坏了良心,出首会中秘密的事件,我们是一定要劈死他的。”

船首(chuán shǒu):◎ 船首 chuánshǒu[bow] 船的两侧向内弯曲到船头处为止的部位船首灯

传首(chuán shǒu):传送首级;被杀头。《东观汉纪·光武纪》:“﹝ 吴汉 ﹞夷 述 妻子,传首于 洛阳 。” 唐 许浑 《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诗:“纔许誓心安玉垒,已伤传首动金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郭希颜邪说》:“﹝ 郭希颜 ﹞婴 世宗 之怒,传首九边。”

垂首(chuí shǒu):◎ 垂首 chuíshǒu[hang one's head] 头低着垂首跪拜垂首膝行

鹑首(chún shǒu):(1).星次名。指朱鸟七宿中的井宿和鬼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天文家‘朱鸟’,乃取象於鶉。故南方朱鸟七宿,曰鶉首、鶉火、鶉尾是也。”(2).古以为 秦 之分野,指 秦 地。《汉书·地理志下》:“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鶉首之次, 秦 之分也。” 唐 李白 《明堂赋》:“巡陵於鶉首之野,讲武於 驪山 之旁。” 清 黄遵宪 《立秋日访易实甫》诗:“鶉首赐人天亦醉,龙泉伴我世谁知?” 钱仲联 笺注引 张衡 《西京赋》:“昔者大帝悦 秦繆公 而覲之,饗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鶉首。”(3).指农历五月上旬。古代认为太阳至鹑首之初为芒种。芒种在五月初,故称。 清 曹寅 《晚晴述事有怀芷园》诗:“鶉首绵仍御,龙舟麦宴寒。”

春首(chūn shǒu):春头,初春。 唐 韩愈 《为宰相贺雪表》:“去岁冬间,雨雪颇少,今年春首,宿麦未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祠祭》:“郊祀在 嘉会门 外三里 净明院 左右,春首上辛祈穀、四月夏雩、冬至冬报,皆郊坛行礼。”《宋史·河渠志五》:“ 兴元府 褒斜谷 口古有六堰,浇溉民田,顷亩浩瀚,每春首随食水户田亩多寡,均出夫力修葺。”

词首(cí shǒu):犹原告。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二:“凡以诚来祷,无不立应。其以寃陈状者,才一二日,词首及被诉人与左证皆死,惟理直者色不变,经宿即苏。”

催首(cuī shǒu):亦称“ 催头 ”。封建社会中官府指定摧征钱粮的人。倘不能催促欠户如限缴清,催首要受追比,因此而家破人亡者,亦所在多有。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点催首,放富差贫;保解户,欺软怕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滚单落户》:“五户中以欠数最多者为催头。其单,甲长领给最多者。催头逢卯,执单赴比。比后又交与下手欠数多者为催头。”

党首(dǎng shǒu):政党的首领。 王皓沅 《清宫十三朝》第九二回:“这电文内所称党首,第一名就是 光汉子 。”

道首(dào shǒu):反动道会门的头子。如:全乡地主二十户、道首六户。

盗首(dào shǒu):盗贼首领。 元 虞集 《李仲华墓表》:“用其策,民大感悦,牛酒交至,获盗首四人,戮之,餘散去乡民遂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 二商 忿诉邑宰。盗首逃窜,莫可缉获。”《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 梅颺仁 ﹞请了本营参将,从监里把前番审定的五名盗首提到大堂,验明箕斗,登时绑赴校场,一概正法。”

导首(dǎo shǒu):前导;领头。《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言师耆老,每恒在前,我诸年少,应为导首。” 唐 王维 《西方变画赞》:“愿以西方为导首,往生极乐性自在。”

低首(dī shǒu):(1).低头。恭顺貌。《史记·平準书》:“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2).低头。羞愧貌。 明 张萱 《疑耀·三十六奉朝请》:“ 陶宏景 与从兄书:仕宦四十左右,作尚书郎……余今将五十矣,始作尚书郎,仰望古人,殊为低首。”(3).低头。折服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十:“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 李 、 杜 復生,必为低首者。”(4).低头。亦指佩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此老生平著述,全是一时火气,不许今人低首古人,何尝为解经讲学起见。”

地首(dì shǒu):古人谓大地的头颅。指地的最高处。多指 昆仑山 。《初学记》卷五引《河图》:“ 崑崙 之山为地首。”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若夫丹山之奥,金门之祕,地首 岷 铜 ,川上 汶 泗 ,裁石成音,调金为器,故列真玩其微鸣,辞人赋其清懿。”

氐首(dī shǒu):俯首。《汉书·食货志下》:“封君皆氐首仰给焉。” 颜师古 注:“氐首,犹俯首也。”

颠首(diān shǒu):枝头微微抖动,摇曳。形容依恋。 明 李素甫 《元宵闹传奇》第二三折:“春心漾如不繫舟,羞见庭前三故友。松青竹翠稠,梅横香影浮,都因慰我愁,眷恋频颠首。”

点首(diǎn shǒu):点头。表示默许。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主大悟,点首久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媪视之,点首曰:‘老身在世六十餘年,不识此味,诚不解嗜痂者何故好之如此?’”《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只见他老夫妻,一个拈鬚笑,一个点首堆欢。”

掉首(diào shǒu):转过头。不理睬貌。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白琼仙》:“顾结褵十年,并无所出,常劝生纳妾,为嗣续计,生掉首弗顾也。”

顶首(dǐng shǒu):(1).旧指顶承胥吏等职位所需的钱。《水浒传》第九一回:“各州县虽有官兵防御,都是老弱虚冒,或一名喫两三名的兵餉,或势要人家闲着的伴当,出了十数两顶首,也买一名充当,落得关支些粮餉使用。” 明 吴应箕 《江南汰胥役议》:“隶快之在官者,各有买窝之银,今所谓顶首也。往时不过以十计,近且以百计矣。”《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只是衙门中人,使了顶首,买了差使,家里老婆孩儿都指着要穿衣吃饭哩。”(2).谓出钱顶承胥吏等职。 明 何士晋 《工部厂库须知·营缮司条议》:“各衙门吏书,例有顶首,挟重貲以供役,正欲藉此以酬子母,即舞文弄法,所不暇计。”参见“ 顶头银两 ”。

东首(dōng shǒu):(1).头朝东。《礼记·丧大记》:“疾病……寝东首於北牖下。” 孔颖达 疏:“以东方生长,故东首乡生气。”《论语·乡党》:“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邢昺 疏:“病者常居北牖下,为君来视,则暂时迁乡南牖下,东首,令君得南面而视之。”(2).东侧,东边。《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地方解进去禀道:‘ 非空庵 尼姑俱躲在 极乐庵 中,今已缉获……’知县教跪在月臺东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 继之 派在第三房,正是东首的第二间。”

端首(duān shǒu):高位;首要。 汉 蔡邕 《太尉乔公碑》:“歷端首则义可行,处爪牙而威以布。”《北史·元嘉传》:“既居仪同,又任端首,出入容卫,道路荣之。”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大圣之德,具美者众,不可以一介标末,持为百行端首。”

断首(duàn shǒu):(1).砍头。旧时的一种酷刑。《管子·侈靡》:“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四章:“若夫车裂马分,炮烙汤煎,断首折腰,凌迟寸磔,挖眼彘人,犹以为未足,则有蝎盘焉。”(2).身首异处。 子虚子 《湘事记》:“炮兵 李金山 遽近前刺之,曳至 小吴门 城楼, 忠浩 犹负痛开导民军, 焦达峰 时在諮议局议事,飭属缚 忠浩 至议局办,令至, 忠浩 已断首矣。”

顿首(dùn shǒu):◎ 顿首 dùnshǒu[kowtow] 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周礼·大祝》丘迟顿首。—— 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恶首(è shǒu):首恶。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常律,杀人不至族诛,然 寿 为恶首,隐密数年,王法自所不免。”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 闽 攘 楚 劫,亿万维羣,恶首既鉏,还我良民。”

罚首(fá shǒu):犹罪魁。《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今世妇女少,当配将士,不得因缘取以为妾也。宜各自慎,无为罚首。”《晋书·庾纯传》:“是为 公旦 立法,还自越之; 鲁侯 为子,即为罚首也。”

发首(fā shǒu):(1).对发生事件负主要责任的人。《史记·朝鲜列传论》:“ 右渠 负固,国以絶祀。 涉何 诬功,为兵发首。”(2).开头。《东观汉记·桓谭传》:“﹝《新论》﹞凡二十九篇,惟《琴道》未毕,但有发首一章。”《书·禹贡》“ 济 河 惟 兖州 ” 唐 孔颖达 疏:“此下八州发首言山川者,皆谓境界所及也。”

番首(fān shǒu):番人头目。《宣和遗事》后集:“经行已久,是宿一林下,时月微明,有番首吹笛,其声呜咽特甚。”

反首(fǎn shǒu):披头散发。《左传·僖公十五年》:“ 秦 获 晋侯 以归, 晋 大夫反首拔舍,从之。” 杜预 注:“反首,乱头髮下垂也。”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是日, 河 湟 耆老,山谷羌夷,反首剺面,号奔州邑。”

凡首(fán shǒu):指五音的起首之音。《管子·地员》:“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 尹知章 注:“凡首,谓音之总先也。”一说为风调,见 章炳麟 《管子馀义》。

匪首(fěi shǒu):◎ 匪首 fěishǒu[bandit chieftain] 盗匪头目或为害人民的反动头目

奋首(fèn shǒu):(1).摇头,表示疲困。《淮南子·览冥训》:“人羸车獘,泥涂至膝,相携於道,奋首於路。” 高诱 注:“奋首,民疲於役,顿仆於路,仅能摇头耳,言疲困也。”(2).犹仰首。《后汉书·董卓传》:“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 卓 乃奋首而言。”

坟首(fén shǒu):大头。《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毛 传:“坟,大也。” 朱熹 集传:“羊瘠则首大也。”一说,“坟”当读羒羊之“羒”,即雌羊。参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分首(fēn shǒu):离别。 南朝 梁 沉约 《襄阳白铜鞮》诗:“分首 桃林 岸,送别 峴山 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 宋 王安石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诗:“乡国去身犹万里,驛亭分首已三年。”

俯首(fǔ shǒu):◎ 俯首 fǔshǒu(1) [bow one's head]∶低下头俯首做画(2) [obedient]∶比喻顺从俯首听命

府首(fǔ shǒu):即蔀首。古历法七十六年为一蔀,蔀首即一蔀之起算点。《汉书·律历志下》:“《殷历》曰:当 成汤 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朔旦冬至,终六府首。” 颜师古 注:“府首即蔀首。”

该首(gāi shǒu):方言。此处,这边。《海上花列传》第四七回:“请该首去坐罢。”

该首(gāi shǒu):方言。此处,这边。《海上花列传》第四七回:“请该首去坐罢。”

丐首(gài shǒu):丐头。 宋 陈襄 《州县提纲·常平审结》:“常平义仓,本给鰥寡孤独、疾病不能自存之人,每岁仲冬,合勒里正及丐首括数申县。”

竿首(gān shǒu):(1).竹竿顶端。 晋 傅玄 《正都赋》:“杪竿首而腹旋,承严节之繁促。”(2).用竿悬首。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窥鸟发弹,射兽分炙,杀人竿首,以多示力。”

竿首(gān shǒu):(1).竹竿顶端。 晋 傅玄 《正都赋》:“杪竿首而腹旋,承严节之繁促。”(2).用竿悬首。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窥鸟发弹,射兽分炙,杀人竿首,以多示力。”

干首:天的高处。

干首:天的高处。

纲首(gāng shǒu):负责纲运之商人首脑。 宋 朱彧 《萍州可谈》卷二:“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餘人,以巨商为纲首、副纲首、杂事。”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张童入冥》:“寺有一僧 吕 姓者,年未四十,仪表殊伟,曾上州作纲首。”《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於上先行开写贩去物货,各各名件觔重若干,仰纲首某人亲行填写。”

纲首(gāng shǒu):负责纲运之商人首脑。 宋 朱彧 《萍州可谈》卷二:“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餘人,以巨商为纲首、副纲首、杂事。”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张童入冥》:“寺有一僧 吕 姓者,年未四十,仪表殊伟,曾上州作纲首。”《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於上先行开写贩去物货,各各名件觔重若干,仰纲首某人亲行填写。”

告首(gào shǒu):告发。 宋 王巩 《甲申杂记》:“﹝我﹞因盗官钱三十贯,为同辈告首,乃召告者入库交钱,遂杀之。”《宣和遗事》后集:“见有告首人在,你不得胡説。”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若里长有业户不到而朦朧量报者,许人告首,处以重罪。”参见“ 告发 ”。

告首(gào shǒu):告发。 宋 王巩 《甲申杂记》:“﹝我﹞因盗官钱三十贯,为同辈告首,乃召告者入库交钱,遂杀之。”《宣和遗事》后集:“见有告首人在,你不得胡説。”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若里长有业户不到而朦朧量报者,许人告首,处以重罪。”参见“ 告发 ”。

杠首(gàng shǒu):旗杆的顶端。《礼记·檀弓上》“绸练设旐 夏 也” 唐 孔颖达 疏:“又韜盛旌旗之竿以素锦,於杠首设长寻之旐,此则 夏 礼也。”

共首(gòng shǒu):山名。 共伯 隐居地。属旧 共县 (今 河南省 辉县 )。《庄子·让王》:“ 许由 娱於 潁 阳,而 共伯 得乎 共首 。”《吕氏春秋·慎人》:“ 许由 虞乎 潁 阳,而 共伯 得乎 共首 。” 高诱 注:“ 共 ,国;伯,爵也。弃其国,隐於 共首山 而得其志也。”又《吕氏春秋·开春》 高 注谓 共伯 为 夏 时诸侯。

功首(gōng shǒu):谓计功居于首位。 三国 魏 曹操 《请爵荀彧表》:“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踰国勋。”

菰首(gū shǒu):即茭白。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春菜》:“蓴丝色紫菰首白,蔞蒿牙甜蔊头辣。” 宋 陆游 《幽居》诗:“芋魁加糝香出屋,菰首芼羹甘若飴。”参见“ 茭白 ”。

冠首(guàn shǒu):(1).首位。《汉书·伍被传》:“是时 淮南王安 好术学,折节下士,招致英雋以百数, 被 为冠首。” 颜师古 注:“冠首,最居其上也。”《三国志·吴志·薛莹传》:“ 莹 涉学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 莹 为冠首。”《北齐书·崔昂传》:“左丞兼尚书,近代未有,唯 昂 独为冠首,朝野荣之。”(2).加在前头。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 上海 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字冠首。”

官首(guān shǒu):(1).同僚中为首的官长。《书·酒诰》“百僚庶尹” 唐 孔颖达 疏:“言百官众正,为总之文,但百官众正除六卿,亦有大夫及士,士亦有官首而为政者惟亚。传云次大夫者,谓虽为大夫不为官首者,亚次官首。”(2).官爵名。 汉武帝 时设置武功爵,以赏军功。自“造士”至“军卫”凡十一级,“官首”为第五级。《史记·平準书》:“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 司马贞 索隐:“官首,武功爵第五也,位稍高,故得试为吏,先除用也。”

圭首(guī shǒu):谓碑首凹处供刻字的部分。《隶续·碑图上》:“右 淳于长 碑。圭首之上有晕二重,自右周于左。”《隶续·碑图上》:“右义井碑,圭首在右额之上,有晕一重。” 清 王芑孙 《碑版文广例》卷六:“其碑首或刻螭虎龙雀以为饰,就刳其中为圭首。或无他饰,直为圭首。方钝圆楕不一。其制,圭首有字谓之额。”

归首(guī shǒu):归降;自首。《后汉书·李固传》:“於是贼帅 夏密 等敛其魁党六百餘人,自缚归首。” 三国 蜀 诸葛亮 《南征表》:“初谓 高定 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新唐书·王君廓传》:“ 君廓 见使,谬为欲归首者。”

裹首(guǒ shǒu):以巾束发。亦指束发之巾。 唐 郑愚 《大圆禅师碑铭》:“ 武宗 毁寺逐僧,遂空其所,师遽裹首为民。” 清 管同 《从舅邹君墓志铭》:“ 汉 诸葛武侯 既卒, 蜀 人哀思,如丧父母,其裹首多以白,谓为 武侯 制服云。”参见“ 裹头 ”。

颔首(hàn shǒu):[释义](动)〈书〉点头。 [构成]动宾式:颔|首 [例句]在街上遇见她;我只是颔首打了一下招呼。(作谓语)

函首(hán shǒu):用匣子装盛人头。 唐 陆贽 《诛李希烈后原淮西将士并授陈仙奇节度诏》:“驛书上闻,函首入献,方隅既乂,役戍其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且吾自诛权姦耳,而函首以遗之,则是虏之县鄙也,何国之为?” 明 刘基 《大墙上蒿行》:“君不见, 樊将军 一朝函首西入 秦 。”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二节:“旋接 黎都督 覆电,请其就地正法,并函首解 鄂 。”

豪首(háo shǒu):(1).豪富的人家。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开善寺》:“而 河间王 琛 最为豪首,常与 高阳 争衡,造 文柏堂 ,形如 徽音殿 。”(2).指盗首。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豪首饯赂且厚, 李 亦不敢却。”

皓首(hào shǒu):◎ 皓首 hàoshǒu[hoary head] 白头,指老年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后书书·吕强传》

浩首(hào shǒu):皓首。浩,通“ 皓 ”。白头。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 姜牙 浩首,实逢其良。”

鹤首(hè shǒu):白头。 唐 崔融 《为西京百官贺老君见表》:“皤然鹤首,至哉龙德。”

黑首(hēi shǒu):头毛黑色。《礼记·明堂位》:“ 殷 人白马黑首。”《隋书·礼仪志七》:“昔丹乌木运, 姬 有大白之旂,黄星土德, 曹 乘黑首之马。”

后首(hòu shǒu):犹后来。《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便算梦幻无常,请教这部天理人情《儿女英雄传》后首该怎的个归着?”《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后首不知怎么在 兰仙 牀上搜出一封洋钱。” 杨朔 《春子姑娘》:“她不知道这些妇女也受旧社会的压迫,只觉得她们无耻,后首才咬破口,看清道理。”参见“ 后来 ”。

狐首(hú shǒu):见“ 狐死首丘 ”。

华首(huá shǒu):(1).白首。指老年。《后汉书·樊準传》:“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 李贤 注:“华首,谓白首也。”《新唐书·张知謇传》:“伯仲华首同贵,时以为荣。” 清 杜濬 《椰冠道人歌》:“椰冠华首日相亲,人见椰冠识道人。”(2).指美女的秀发。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餘芳。”

还首(hái shǒu):犹自首。《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三年》:“ 跋 、 素弗 与其从弟 万泥 谋曰:‘吾辈还首无路,不若因民之怨,共举大事,可以建公侯之业;事之不捷,死未晚也。’” 胡三省 注:“还首,自归请罪也。”

缳首(huán shǒu):绞刑。用绳勒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众以白昼劫夺,罪当繯首,将执送官。”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吸食者若不断烟,难逃繯首。”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妖人邢大》:“於左道惑人本罪上,加重问拟繯首,即行正法。”

会首(huì shǒu):◎ 会首 huìshǒu[head of an association] 旧时民间各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也叫“会头”

回首(huí shǒu):[释义](1) (动)把头转向后方。 (2) (动)〈书〉回顾;回忆。回首往事。(作谓语) [构成]动宾式:回|首

祸首(huò shǒu):[释义](名)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 [构成]偏正式:祸(首 [例句]他是这次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作宾语)

稽首(qǐ shǒu):[释义](1) (名)古时的一种礼节;跪拜;叩头到地。主要用于臣对君。 (2) (名)道士行的一种把一只手举到胸前的礼。 [构成]动宾式:稽|首 [例句]道士上前打了个稽首。(作宾语)

辑首(jí shǒu):藏头的样子。辑,通“ 戢 ”。

疾首(jí shǒu):(1).头痛。指忧苦至极。《诗·小雅·小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孔颖达 疏:“疾首,谓头痛也。”《后汉书·顺帝纪》:“忧悴永叹,疢如疾首。” 明 沉璟 《义侠记·旌勇》:“自此舒眉,更无疾首。” 谢无量 《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奉寄会稽山人冀资嗢噱》诗:“薄游从曼衍,疾首念鰥惸。”(2).指痛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九娘》:“有大婢素狡黠,偶与 柴 语,妻疑其私,暴之尤苦,婢輒於无人处,疾首怨駡。”(3).犹言致疾之端。《吕氏春秋·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高诱 注:“疾首,头痛疾也。” 毕沅 校正:“疾首,犹言致疾之端。注非是。”

甲首(jiá shǒu):(1).甲士的首级。《左传·桓公六年》:“六月,大败 戎 师,获其二帅 大良 、 少良 ,甲首三百,以献于 齐 。” 杜预 注:“甲首,被甲者首。”《荀子·议兵》:“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彊长久,多地以正。” 王先谦 集解:“获得五甲首,则役隶乡里之五家也。”《宋书·垣护之传》:“ 护之 依险拒战,斩其都军长史,甲首数十,贼乃退。”(2).伍长。《尉缭子·兵教上》:“左行者,左行教之;右行者,右行教之。教举五人,其甲首有赏。”(3).特指战车上的甲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 春秋 时期一般是用车战,据《司马法》的说法,兵车一乘,马四匹,甲士十人,步兵十五人。甲士是穿戴盔甲的,三人立车上,立左的用弓箭,立右的用矛,中立的驭马,这三人通称甲首。”(4).甲长。亦泛指小头目。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催科》:“今既行 绍兴 甲首之法,可免税长与催头之责。”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我偌大年纪,也无些名分,甲首也不曾做一个。”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於内地。”

剑首

建首(jiàn shǒu):(1).建立部首。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其建首也,立一为耑。”(2).列在开头。 清 戴震 《<原善>序》:“余始为《原善》之书三章,惧学者蔽以异趣也,復援据经言疏通证明之,而以三章者分为建首,次成上、中、下卷。”

降首(jiàng shǒu):(1).降服,投降。《后汉书·西域传序》:“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 李贤 注:“首,犹服也。”《魏书·崔亮传》:“若畏威降首者,自加蠲宥,以仁为本,任之雅算。”《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 晧 惧,乃图降首。”(2).投降的首领。犹降将。《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蜀 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餘营, 逊 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

搅首(jiǎo shǒu):方言。谓办事的兴头。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冲他娘的梦--工作!娘卖肠子的这个瘟地方!--简直没得搅首,顽固腐化得到了这个化境!”

教首(jiào shǒu):教头。古代教授武艺的教师。 明 无名氏 《东平府》第三折:“ 吕教首 ,闻你的名,谁敢来赌赛!” 明 无名氏 《活拿萧天佑》第二折:“某姓 杨 名 景 ,字 彦郎 ,父乃金刀教首 杨令公 。”

矫首(jiǎo shǒu):(1).昂首;抬头。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 日观 ,矫首望八荒。” 金 元好问 《出京》诗:“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清 金农 《寄丁敬》诗:“何年共幽览,矫首海鸥群。”(2).昂昂然自得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至於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禄,邦国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矫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东之等传赞》:“ 李植 、 江东之 诸人,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羣枉。”

挢首(jiǎo shǒu):矫首,举头。《汉书·扬雄传上》:“仰撟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亡见。” 颜师古 注:“撟,举也。”

交首(jiāo shǒu):头挨着头。形容亲密。 清 侯方域 《卢告》:“彼其生同牢,食同筐,交首而戏弄,分背而摩搔,自以为交最密而莫之间也。”

解首(jiě shǒu):解元。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去山泰》:“及就府试, 冯涯 侍郎作掾而为试官,以解首送言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十月,復写武榜。解首则其孙 腾蛟 也。”参见“ 解元 ”。

界首(jiè shǒu):边界前缘;交界的地方。《后汉书·酷吏传·董宣》:“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梁书·范岫传》:“ 永明 中, 魏 使至,有詔妙选朝士有词辩者,接使于界首,以 岫 兼 淮阴 长史迎焉。”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 吉州 永丰 贼 李安净 者……出没於 崇仁 、 新淦 、 丰城 数县界首,巡尉不能制。”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行尽了 秦 淮 界首,不觉的 吴 越 分流。”

讦首(jié shǒu):出首告讦。 明 马从聘 《谏停抄没疏》:“由是自内以推之外,凡挟仇訐首者,悉宜停免;望风扳报者,俱与开除。”

经首(jīng shǒu):◎ 经首 jīngshǒu[the name of musical composition in Emperor Yao times] 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中经首之会。——《庄子·养生主》

九首(jiǔ shǒu):《山海经·海外北经》:“ 共工 之臣曰 相柳氏 ……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賛》:“ 共工 之臣,号曰 相柳 。禀此奇表,蛇身九首。恃力桀暴,终禽 夏后 。”后因以九首指力大无穷的怪兽。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何虎视之耽耽兮,九首拔木而莫綰。”

聚首(jù shǒu):[释义](动)〈书〉聚会。 [构成]动宾式:聚|首 [例句]如今分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聚首。(作谓语)

举首(jǔ shǒu):(1).抬头。《管子·形势解》:“ 殷 民举首而望 文王 ,愿为 文王 臣。” 宋 苏轼 《登云龙山》诗:“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诗:“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论》:“ 汉 兴八十餘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 弘 为举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汉文 中年,始举贤良; 鼂错 对策,蔚为举首。”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其词奥衍,有 汉 唐 之遗风,进御一读,遂为举首。” 明 张居正 《答藩伯吴小江书》:“公以卓行清望,为天下举首。”(3).检举,告发。《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疋;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首人给赏如数。” 清 林则徐 《速戒鸦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责令举首。”(4).首领。《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五年》:“ 遵道 知不能行其策,乃弃去,适 潁州 ,为红军(指红巾军)举首。”

卷首(juàn shǒu):(1).书刊的前面部分。 明 毛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跋》:“兹集卷首载《汴梁杂事》,下卷又载《汴京宫殿》,可补 周美成 、 李元叔 二赋之闕。” 叶德辉 《书林清话·古今藏书家纪板本》:“国初 季振宜 《季沧苇书目》、 钱曾 《述古堂藏书目》,卷首均别为 宋 板书目。” 曹聚仁 《我与我的世界·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卷首饰有‘古稀天子之宝’和‘乾隆御览之宝’的朱印。”(2).首卷,成绩最优的第一份考卷。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殿试策》:“上疑首卷有私,於二甲卷首,得 罗万化 ,置於第一。”

军首(jūn shǒu):军队的前锋。《宋书·张邵传》:“ 檀韶 据中流, 道济 为军首,若疑状发露,恐生大变。”

开首(kāi shǒu):开始;起头。《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讲到我朝,自开国以来,除小事不论外,开首办了个前三藩的军务,接着办了一个后三藩的军务。”《花月痕》第七回:“开首撰一小序,每人名下,各繫一传,传后各缀一诗。”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就在 小刘 和 韦珍 开首谈话的时候, 老阎 和 梁建 正在那个小小的茅草房里吃饺子。”

抗首(kàng shǒu):昂首,举首。《汉书·朱云传》:“抗首而请,音动左右。” 晋 成公绥 《啸赋》:“喟仰抃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十:“二三狂生,抗首大言,乘险徼幸。”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府公众言之曰:‘ 金某 恶跡多端,罪难末减。’公抗首曰:‘此人无他罪,人利其金耳。’府公色变。”

咳首(hāi shǒu):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尔雅·释地》“六蛮” 邢昺 疏引 汉 李巡 曰:“一曰 天竺 ,二曰 咳首 。”

科首(kē shǒu):科头。光秃的头。 唐 元稹 《竹部》诗:“科首霜断蓬,枯形烧餘木。”

肯首(kěn shǒu):点头表示同意。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帝自此御朝即拱嘿不言,大臣奏事,可即肯首,不即摇首。” 宋 叶适 《徐道暉墓志铭》:“有诗数百,斲思尤奇,皆横絶歘起,冰悬雪跨,使读者变踔憀慄,肯首吟嘆不自已。” 元 袁介 《踏灾行》:“只因嗔我不肯首,却把我田批作熟。”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欢悦,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慇懃肯首,早谐结髮。”

吭首(háng shǒu):咽喉与头。比喻要害之地。 清 胡林翼 《奏陈筹招募并军情贼势缕晰情形疏》:“ 樅阳 为 安庆 之吭首,不得 樅阳 ,不能合围。”

空首(kōng shǒu):古代行礼的一种形式。九拜之一。《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 郑玄 注:“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 贾公彦 疏:“空首者,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穆天子传》卷五:“天子赐 许男 骏马十六, 许男 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

叩首(kòu shǒu):◎ 叩首 kòushǒu(1) [kowtow;kotow] 跪下磕头三跪九叩首(2) 也叫“叩头”

枯首(kū shǒu):骷髅。死人头骨。 宋 梅尧臣 《水次髑髅》诗:“不知谁氏子,枯首在沙洲。肉化鸟鳶腹,肢残波浪头。”

魁首(kuí shǒu):◎ 魁首 kuíshǒu(1) [ the brightest and best]∶旧时称在同辈中才华居首位的人我们城里的一位文章魁首(2) [head;chief]∶首领(3) [first]∶第一暂夺魁首

髡首(kūn shǒu):(1).剃去头发。《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髡首兮, 桑扈 臝行。” 王逸 注:“髡,剔也;首,头也。自刑身体,避世不仕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其皈依 释迦 、 金刚 、 毘卢 、 药师 、 无量寿 诸佛,则又似与浮屠同出,其髡首不蓄髮亦同定例。”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处髡首辫髮之俗,而自述‘抽簪’。”(2).光头。指僧徒。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僧事百千,不可梗概,各言宗教,自号矛盾,故褐衣髡首,未必皆是。”

雷首(léi shǒu):古山名。即今 山西省 的 中条山脉 西南端,介于 黄河 和 涑水 间,主峰在 山西 芮城 西北。《书·禹贡》:“ 壶口 、 雷首 ,至于 太岳 。” 孔 传:“三山在 冀州 太岳 上党 西。”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 雷首 在 河东 蒲坂县 南。”《穆天子传》卷四:“天子南还,升于 长松 之隥;孟冬壬戌,至于 雷首 。”按,此山绵亘数百里,随地异名。《水经注·河水》载俗称 尧山 。《括地志》、《通典》各载九名。略有差异,有 历山 、 首阳山 、 蒲山 、 襄山 、 甘枣山 、 猪山 、 渠猪山 、 独头山 、 薄山 、 吴山 、 中条山 等称。

黎首(lí shǒu):黎民。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爱育黎首。”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诗:“ 朔方 气乃苏,黎首见帝业。”

狸首(lí shǒu):逸诗篇名。上古行射礼时,诸侯歌《狸首》为发矢的节度。《韩非子·八说》:“《狸首》射侯,不当强弩趋发。”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狸首》射侯,古之射礼也。”《孔子家语·辩乐》:“然后天下知 武王 之不復用兵也,散军而修郊射。左射以《狸首》,右射以《騶虞》,而贯革之射息也。” 王肃 注:“《狸首》、《騶虞》,所为节也。”参见“ 貍首 ”。貍首:1.狸的头。《礼记·檀弓下》:“ 孔子 之故人曰 原壤 ,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原壤 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歌曰:‘貍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 孔颖达 疏:“言斲椁材文似貍之首。”后因以“貍首”指 原壤 之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蚕蟹鄙谚,貍首淫哇,苟可箴戒,载於礼典。”(2).借指棺柩。 明 徐渭 《哀骆怀公验词》:“何时卧貍首,闻之使心惊。” 清 王紫绶 《哭师》诗:“生死亲营一亩宫,瓣香谁解为 南丰 ;敢云貍首斑为美,常恐牛眠卜未工。”(3).古代逸诗篇名。共二章。诸侯行射礼时歌《貍首》以为发矢之芦度。《仪礼·大射》:“上射揖,司射退,反位。乐正命太师曰:‘奏《貍首》,閒若一。’” 郑玄 注:“《貍首》,逸诗《曾孙》也。貍之言不来也。其诗有‘射诸侯首不朝者’之言,因以名篇。”《礼记·射义》:“其节,天子以《騶虞》为节,诸侯以《貍首》为节。” 陆德明 释文:“貍之言不来也。首,先也。此逸诗也。”(4).指 三国 魏 管辂 。 辂 精天文,善卜筮,相传其能占知人“疾病死亡贫富丧衰”而无所差错。据《三国志·魏志》本传载:“﹝ 輅 ﹞初应州召,与弟 季儒 共载至 武城 西,自卦吉凶,语 儒 云:‘当在故城中见三貍,尔者乃显。’前到 河 西故城,正见三貍共踞城侧,兄弟并喜。” 辂 别有弟名 辰 ,而 辂 年居长,后因以“貍首”称之。 唐 杨炯 《浑天赋》:“假 苏秦 之不死,既莫能知其説;儻 貍首 之重生,亦不能成其算也。”(5).瓜名。 晋 傅玄 《瓜赋》:“虽貍首之甘美兮,未若东门之奇伟。” 晋 陆机 《瓜赋》:“夫其种族类数,则有栝楼、定桃、……貍首、虎蹯。”参见“ 貍头 ”。

隶首(lì shǒu):黄帝 史官,始作算数。亦借指善算数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 隶首 不能计其多少, 离朱 不能察其髣髴。”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隶首 不能算,知有几万年。”

里首(lǐ shǒu):方言。里头,里边。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一:“他拉了把椅子坐在她的里首,因为怕挡住射在她头上的那缕阳光。”

敛首(liǎn shǒu):犹俯首。形容非常驯服。《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两万,奈何敛首就役,奄过百年!”

了首(le shǒu):同“ 了手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战已了首,须臾黄昏,各自至营。”

邻首(lín shǒu):掌管邻里事务的人。《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勘会得某人係某是何亲戚,问得邻首、同宗,指证相同。”

领首(lǐng shǒu):(1).带头。 许地山 《鬼赞》:“领首的唱完,还是挨着次序一排排地应下去。”(2).指带头的人。 殷夫 《前进吧,中国》诗:“你是第二次十字军的领首,你是世界大旗的好搴手!”

陇首(lǒng shǒu):(1).古山名。 汉 班固 《西都赋》:“右界 褒斜 、 陇首 之险,带以 洪河 、 涇 、 渭 之川。”《后汉书·班固传上》引此文, 李贤 注:“ 陇首 ,山名,在今 秦州 。”(2).指 陇山 之巅。《汉书·礼乐志》:“朝 陇 首,览西垠。” 颜师古 注:“ 陇坻 之首也。” 南朝 梁 沉约 《游锺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三:“春光发 陇 首,秋风生桂枝。”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二:“ 秦 水别 陇 首,幽咽多悲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有《小方壶忆梅诗》,节其大概云:‘……岁云暮矣风雪骤,驛使音稀断 陇 首。’”(3).泛指高山之巅。 宋 柳永 《醉蓬莱》词:“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霽。”

龙首(lóng shǒu):(1).龙的头。《仪礼·乡射礼》:“楅长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虵交。” 郑玄 注:“两端为龙首,中央为蛇身相交也。”《淮南子·要略》:“今画龙首,观者不知其何兽也,具其形则不疑矣。”《后汉书·礼仪志下》:“载饰以盖,龙首鱼尾,华布墙,纁上周,交络前后,云气画帷裳。”(2).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首或龙头。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虮肝龙首》:“蟣肝之奉何堪,龙首之攀可望。”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叶道卿 尝带贴职知 秀州 ,时状元 宋公序 ,及同榜 郑天休 ,已修起居注。 道卿 有诗寄二公曰:‘相先一龙首,对立两螭头。’世称为警句。” 宋 文天祥 《为或人赋》:“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 江 东。”(3).投壶术语。箭入壶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称龙首。见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龙首》。(4).山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北。一名 龙首原 。 萧何 营 未央宫 于此。 汉 张衡 《西京赋》:“疏 龙首 以抗殿,状巍峩以岌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规 龙首 ,抚 未央 。” 李贤 注:“ 龙首 ,山名, 萧何 於其上作 未央宫 。”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拂旦鸡鸣仙衞陈,凭高 龙首 帝城春。”

乱首(luàn shǒu):(1).祸乱的开端。《老子》:“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汉书·刑法志三》:“今不正其本,而置 廷平 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 廷平 将招权而为乱首矣。”(2).作乱的头子。《文子·道德》:“夫失道者,奢泰骄佚……作难结怨,为兵主,为乱首。”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顺道》:“不为乱首,不为宛谋(怨媒)。”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三二回:“ 川 督勒令交出乱首,方准代为调停。”(3).头发散乱。《晏子春秋·谏下十五》:“被髮乱首,南面而立,傲然。” 三国 魏 应璩 《与崔援书》:“岂有乱首抗巾以入都城,衣不在体而以适人乎?”

螺首(luó shǒu):神话中龙子椒图的头像。相传龙生九子,其一为椒图,形似螺蛳,好闭口,古时画其形象为门上装饰,以驱鬼辟邪。《后汉书·礼仪志中》:“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 殷 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参阅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九、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

马首(mǎ shǒu):◎ 马首 mǎshǒu(1) [head of a horse]∶马头(2) [head of the general's horse as guide]∶指作战时主将的马首所向马首裂。——明· 魏禧《大铁椎传》瞻余马首。——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埋首(mái shǒu):埋头。 明 陈所闻 《双调玉抱肚·自述》曲:“灯牕埋首,误拚他朱衣点头。”《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果然从第二天起便潜心埋首,简炼揣摩起来。” 茅盾 《清明前后》第二幕:“﹝ 李维勤 ﹞秉性忠厚,也能吃苦,不能不说是一块还能埋首苦干的材料。”

馒首(mán shǒu):◎ 馒首 mánshǒu[steamed bun] 馒头

梅首(méi shǒu):鱼名。即梅童。参见“ 梅童 ”。

没首(méi shǒu):埋头。谓精神专注。 明 归有光 《与潘子实书》:“士方没首濡溺於其间,无復知人生当为之事。”

门首(mén shǒu):门口;门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酒楼》:“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綵楼欢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金哥 在门首经过,知道公子在内,进来磕头叫喜。” 郭沫若 《羽书集·日本的儿童》:“我携着 淑子 到村上的一家小菜店里去买蔬菜, 淑子 和我站在小菜店的门首。”

盟首(méng shǒu):(1).盟书中的首要条款,多记载主盟人及与盟人姓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将盟 臧氏 , 季孙 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 杜预 注:“盟首,载书之章首。” 郭沫若 《侯马盟书试探》:“盟首‘章’字当即 赵敬侯 章 。其他不同的人名字是与 敬侯 同时歃盟的人。”(2).头领。

麋首(mí shǒu):指长寿者。麋,通“ 眉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猨肠欲断,麋首堪欢。”

幂首(mì shǒu):古代妇女障面的一种头巾。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 宣和 七年春, 相州 士人来京师,调官归,出 封丘门 ,见妇人着红背子,戴紫幂首,行於马前。”

弭首(mǐ shǒu):犹俯首。降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于是 泉 人亦弭首附於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其时若非大帅遥制,可使弭首受约束。”

面首(miàn shǒu):[释义](名)旧时指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面:指脸,首:指头发)。 [构成]并列式:面+首

谋首(móu shǒu):主谋;主犯。《后汉书·宦者传·孙程》:“ 程 为谋首, 康 国 协同。”《隋书·列女传·孝女王舜》:“是夜,姊妹各持刀踰墙而入,手杀 长忻 夫妻,以告父墓。因诣县请罪,姊妹争为谋首,州县不能决。”

那首(nà shǒu):那边。《水浒后传》第十七回:“二人来到房里,寻包裹行李不见。香火指道:‘在那首卧房内。’”

内首(nèi shǒu):谓臣服,归附。《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卉服之酋,迴面受吏。” 吕向 注:“内首、迴面,皆宾服为臣也。”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 崇玉 以杀掠平民之故,尚伏天诛;况 保 纵横海上十餘年,杀二总兵,一参将,三游击,罪在不逭,今弃众内首,则鱼肉耳。”

囊首(náng shǒu):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袋蒙首,使之窒息而死。 清 黄宗羲 《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甚至秋后与不时并律,囊首与绞斩同毙。”《天雨花》第十六回:“将逆属犯妇一名 左氏 ,囊首毕命讫。”

南首(nán shǒu):(1).头朝南。《庄子·在宥》:“ 广成子 南首而卧, 黄帝 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后汉书·耿弇传》:“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礼记·檀弓下》“葬於北方北首” 唐 孔颖达 疏:“言葬於国北及北首者,鬼神尚幽闇,往诣幽冥故也。殯时仍南首者,孝子犹若其生,不忍以神待之也。”(2).南端。《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靠西壁又是一张独睡牀,靠东墙南首,一架衣裳隔子。”如:村南首是一片平整的稻田。

泥首(ní shǒu):以泥涂首,表示自辱服罪。后指顿首至地。《后汉书·隗嚣公孙述传论》:“及其谢臣属,审废兴之命,与夫泥首衔玉者异日谈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泥首在颜,舆棺未毁。”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九:“﹝ 陈理 ﹞被天兵围迫,乃出降,行泥首之礼。” 张怀奇 《颐和园词》:“ 华阴 道远詔西幸,天帝迴鑾泥首请。”

尼首(ní shǒu):谓人头象 尼丘山 ,中低四方高。《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 高获 ﹞为人尼首方面。” 李贤 注:“首象 尼丘山 ,中下四方高也。”

年首(nián shǒu):指一年的首月。《史记·封禅书》:“於是 秦 更名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汉书·郊祀志上》:“遂以十月至 霸上 ,立为 汉 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色上赤。”

牛首(niú shǒu):(1). 汉 池名。《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下 棠棃 ,息 宜春 ,西驰 宣曲 ,濯鷁 牛首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 牛首 ,池名,在 上林苑 西头。”(2).指牛首阿旁。参见“ 牛头阿旁 ”。

帕首(pà shǒu):(1).裹头之巾。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大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袴鞾,迎郊。” 宋 刘直庄 《贺制置李尚书》:“緑沉金锁,帐环百万之精兵;帕首腰刀,庭列诸屯之大将。”《宋史·后妃传上·章献明肃刘皇后》:“ 柴氏 、 李氏 二公主入见,犹服髲鬀。太后曰:‘姑老矣。’命左右赐以珠璣帕首。” 明 王逢 《天门行》:“烹羊椎牛醉以酒,腰缠白带红帕首。”(2).裹头。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以锦缠股,以红帕首。”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禽 蜚 、 志葵 ,进围 松江 ,冒 蜚 军帕首入其城,陷之。” 胡人凤 《法华乡志》:“众勇丁转炮向堂上,一时红巾皆出腰间,纷纷然互相帕首。”

辔首(pèi shǒu):带嚼子的笼头。《诗·小雅·蓼萧》“鞗革冲冲” 毛 传:“革,轡首也。” 高亨 注:“鞗,《説文》作鋚。《诗经》的鋚革即古金文的鋚勒。鋚,铜也。勒,马络头。贵族的勒,用革製成,勒上裹以铜,即所谓鋚勒。”

蓬首(péng shǒu):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晋书·王徽之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孀居永日,蓬首终年。”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箸斛概》:“一男子蓬首黑面,顾 张 而笑。”

批首(pī shǒu):谓院试列名第一。《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过了两年,正逢科考,就给他送了名字。接着院考,竟中了个本旗批首。”

篇首(piān shǒu):篇章的开头。《书序》:“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

骈首(pián shǒu):(1).头靠着头,并排。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交头疑凑饵,駢首类同条。”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於不测之渊,而蛟鱷黿鼉之怪,方駢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 明 宋濂 《礲硿子碣》:“大疫起,比舍駢首卧,婣戚畏懦莫敢顾。” 郭沫若 《东风集·颂湛江》:“起重龙门駢首立,会看日夕走雷霆。”(2).指两个头相。《宋史·五行志二下》:“ 嘉定 九年, 信州 玉山县 ,羊生駢首。”(3).“ 駢首就戮 ”的省称。 清 黄生 《义府·流放窜殛》:“且使 鯀 果駢首,其子孙决不敢以之配天于南郊。”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其学节冠一世,位望至三公者,亦皆駢首闕下,若屠猪羊,天下之人,见权势之不可恃也如彼。”

破首(pò shǒu):头破。《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 元达 ,忠臣也,朕未之察。诸公乃能破首明之,诚得辅弼之义也。”

铺首(pū shǒu):◎ 铺首 pūshǒu[knocker-holder] 旧式门上衔着门环的底座,多用铜制成兽形

起首(qǐ shǒu):◎ 起首 qǐshǒu[at first] 起初;开头我起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启首(qǐ shǒu):稽首。古时所行的跪拜礼。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凤乃蔽日而降, 黄帝 降自东阶,西面启着,曰:‘皇天降兹,敢不承命。’”

岐首(qí shǒu):两个头。 汉 刘向 《列女传·孙叔敖母》:“ 叔敖 见蛇,两头岐首,杀而埋之。” 宋 王安石 《寄虔州江阴二妹》诗:“又如岐首蛇,南北两欲驰。”

齐首(qí shǒu):(1).头相齐平。《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齐首,两驂如手。” 毛 传:“马首齐也。” 朱熹 集传:“齐首,如手:两服并首在前,而两驂在旁稍此其后,如人之两手也。”《后汉书·舆服志上》:“龟旐四斿,四仞齐首。”(2).指一齐仰头。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六龙儼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赵幼文 校注:“谓六马一齐昂首而行。”《西京杂记》卷一:“后宫齐首歌唱,声入云霄。”

黔首(qián shǒu):◎ 黔首 qiánshǒu[the common people] 指平民;百姓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上》

乾首(qián shǒu):天的高处。 明 杨焯 《同石苓登天宁塔》诗:“崔嵬削巽维,峻极屹乾首。”

前首(qián shǒu):(1).亦作“ 前手 ”。前边。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三景:“左侧树列至前首,汇成一林,中拥都亭一座。”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右侧现桥头一座,前手有一碑题‘通济桥’三字。”(2).上一次,前些时候。《扬州评话选·火烧博望坡》:“前首你弄了个军师,被我弄来,如今站在我的班中;你今天又弄了一个军师了。”

翘首(qiáo shǒu):◎ 翘首 qiáoshǒu[raise one’s head and look] 抬头拥替国门,翘首不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螓首(qín shǒu):(1).喻指女子美丽的方广如螓的额。形容女子貌美。 南朝 梁简文帝 《听早蝉诗》:“ 庄 书哂鹏翼, 卫 赋宜螓首。”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祝发》:“蝉鬟翠减,螓首蓬飞,尚恐人多忌也。”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陈子高》:“是时 子高 年十六,尚总角,容貌艷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髮,自然蛾眉,见者靡不嘖嘖。”(2).指女子。(3).借喻美好、精采的东西。 鲁迅 《书信集·致林语堂》:“谓 楚囚 之稿仅有少许可登……窃计所留字数,不过千餘。稿费自属无几,而不佞则颇有擅卖他人螓首之嫌疑,他日史氏笔伐,将云罪浮于 桀 ,诚不如全躯以还之之为得计也。”参见“ 螓首蛾眉 ”。

黥首(qíng shǒu):(1).古刑法。于额上刺字。《后汉书·朱穆传》:“臣愿黥首繫趾,代 穆 校作。” 李贤 注:“黥首,谓凿额涅墨也。”《后汉书·蔡邕传》:“及 卓 被诛……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 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2).古风俗。于额上刺字或图纹。《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翦髮黥首,文身裸袒之国,靡不奔走贡献,懽忻来附。” 李周翰 注:“黥首,雕额也。”

情首(qíng shǒu):谓出首自白其情状。《世说新语·言语》“ 潁川 太守髠 陈仲弓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寔 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 寔 。或到而情首,或中途改辞,或託狂悸。皆曰:‘寧为刑戮所苦,不为 陈寔 所非。’”

倾首(qīng shǒu):(1).低头。表示屈服。《汉书·翟义传》:“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2).仰起头。表示敬仰。 晋 刘琨 《劝进表》:“上以慰宗庙乃顾之怀,下以释普天倾首之望。”《魏书·段承根传》:“勉崇仁教,播德简刑。倾首景风,迟闻休声。”

青首(qīng shǒu):(1).野鸭中绿头者。《史记·楚世家》:“故 秦 、 魏 、 燕 、 赵 者,鶀鴈也; 齐 、 鲁 、 韩 、 卫 者,青首也。” 司马贞 索隐:“亦小鳧,有青首者。”(2).青色的题签。《后汉书·襄楷传》:“初, 顺帝 时, 琅玡 宫崇 诣闕,上其师 干吉 於 曲阳泉 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 李贤 注:“首,幖也。”《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紫臺石室之文,青首银函之字。”

酋首(qiú shǒu):古称部落或敌方的首领。 唐 刘恂 《表录异》卷上:“ 贞元 中, 驃国 进乐,有玉螺铜鼓,即知 南蛮 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 宋 岳飞 《奏郾城捷状》:“有番贼酋首 四太子 龙虎盖天大王 韩将军 亲领马军一万五千餘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 郾城县 北二十餘里。”

囚首(qiú shǒu):(1).头发蓬乱,形同囚犯。 明 何景明 《何子·严治》:“毁冠而囚首,人不让席矣。”(2).指不束发。 陈衍 《元诗纪事·陈孚》:“家居囚首,见客乃巾。”参见“ 囚首丧面 ”。

丘首(qiū shǒu):犹首丘。相传狐死时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喻怀恋故乡。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诒婚》:“[旦]:‘难道他肯赘异乡?’[小旦]:‘达士寧同丘首愚!’”参见“ 丘窟 ”。

渠首(qú shǒu):渠魁。《新唐书·严郢传》:“ 河中 士卒不乐戍 邠 ,多逃还。 郢 取渠首尸之,乃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这书肆不将法守,通恶少復社渠首。”

屈首(qū shǒu):(1).犹埋头。指专心、下功夫。《史记·苏秦列传》:“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 宋 王安石 《祭丁元珍学士文》:“我初闭门,屈首书诗。”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八:“男儿读书良不恶,屈首残编务穿凿。”(2).低头。屈服顺从貌。《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不能屈首事人,盍适他国。” 明 袁宏道 《答内》诗:“屈首空云事已成,到头转觉官无味。”

鬈首(quán shǒu):古时成年女子平日家居时的发式,将头发分开结束,垂在两侧。《礼记·杂记下》:“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燕则鬈首。” 孔颖达 疏:“燕则鬈首者,谓既笄之后,寻常在家燕居,则去其笄而鬈首,谓分髮为鬌紒也。”

权首(quán shǒu):指主谋。首先起事的人。《史记·吴王濞列传论》:“毋为权首,反受其咎。”《后汉书·刘玄传论》:“夫为权首,鲜或不及。”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为权首者常败,而成事者必在继起之人。”

戎首(róng shǒu):[释义](名)〈书〉挑起战争的人。 [构成]偏正式:戎(首

濡首(rú shǒu):(1).语出《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后以“濡首”谓沉湎于酒而有失本性常态之意。 汉 王粲 《酒赋》:“昔在 公旦 ,极兹话言,濡首屡舞,谈易作难。”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诗:“琉璃惊太白,钟乳讶微青。詎敢辞濡首,并怜可鉴形。”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阴判》:“达人厉志岂刻舟,狂夫任性终濡首。”(2).埋头;专心致志。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师利赞》:“虚引之性,彰於立德。轨世之表,闻於童真。廉俗之风移,则感时之训兴。故云濡首又以法王子为名焉。” 赖家度 李光璧 《于谦和北京·于谦的家世和成年》:“这时 于谦 潜心求学,努力读书,‘濡首下帷,足不越户’。”

搔首(sāo shǒu):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 高适 《九日酬颜少府》诗:“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清 纳兰性德 《霜天晓角》词:“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欧阳予倩 《关王庙》:“看起来绝了望生机已断,对苍天我这里搔首无言!”

僧首(sēng shǒu):管理一郡僧尼事务的僧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佛寺﹞ 隋 曰道塲, 唐 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总称主首。”

山首(shān shǒu):山的入口。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及其二川合流,异源同口。赴隘入险,俱会山首。瀨排沙以积丘,峯倚渚以起阜。”

赏首(shǎng shǒu):受赏者中功推第一的人。《韩非子·难一》:“ 襄子 围於 晋阳 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 高赫 为赏首。 张孟谈 曰:‘ 晋阳 之事, 赫 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高祖 得天下,赏羣臣之功, 萧何 为赏首。”

上首(shàng shǒu):◎ 上首 shàngshǒu(1) [right-hand seat]∶亦作“上手”(2) [seat of honour]∶位置比较尊贵的一侧(3) [at the beginning]∶开头;开始这场球一上手就打得很顺利

社首(shè shǒu):(1).山名。在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上有 社首坛 。因 周成王 封禅得名。 唐 宋 帝王也曾到此封禅。《汉书·郊祀志上》:“ 周成王 封 泰山 ,禪於 社首 。” 吴景旭 《历代诗话》卷六一引 宋 洪迈 《光尧挽诗》:“ 鼎湖 龙去远, 社首 凤来迟。”(2).村里中祭社活动的首领。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修德堂东家 李如珍 也是村长,也是社首。”

沈首(shěn shǒu):犹斩首。 汉 刘向 《九叹·怨思》:“若 龙逄 之沉首兮,王子 比干 之逢醢。”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则 梧丘 之魂,不愧於沉首; 鵠亭 之鬼,无恨於灰骨。”

汉字组词推荐

汉字组词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