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优尔吧汉字组词汉字组词汉字组词内容详情

玉组词,玉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优尔吧 2020-05-25 12:20:37 417

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晓雪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玉》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玉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玉字简介
字母:y,拼音:yu,带声调拼音:yù,注音:ㄩˋ,部首:玉,部首比划:5,比划:5,繁体字:玉,字体结构:单一结构,字法:象形,笔画顺序:横横竖横捺,五笔86编码:GYI,五笔98编码:GYI,Unicode:U+7389,汉字编号:0190,

基本解释

yù   ㄩˋ ◎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姓。

英文翻译

jade   pure   fair   beautiful   handsome

玉组词

哀玉(āi yù):(1).指如玉声凄清的音响。 唐 杜甫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 大邑 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 锦城 传。” 宋 朱松 《菖蒲》诗:“流泉撞哀玉,清冽生菖蒲。” 清 魏源 《剑阁》诗之一:“綫溜泻石髓,哀玉鸣不息。”(2).比喻诗文的清妙。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严公同清道士游虎丘寺》诗:“逸人缀青藻,前哲留篇翰。共扣哀玉音,皆舒文绣段。”

白玉(bái yù):(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书·慕容德载记》:“ 障水 得白玉,状璽。”《红楼梦》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抱玉(bào yù):(1).见“ 抱璞 ”。(2).谓怀抱德才,深藏不露。语本《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三国 魏 嵇康 《古意》诗:“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宝玉(bǎo yù):珍贵的玉。《春秋·定公八年》:“盗窃宝玉大弓。” 孔颖达 疏:“此宝玉大弓,必是国之重宝,歷世掌之。”《韩非子·和氏》:“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誑。” 唐 薛调 《双传》:“繒綵宝玉之赠,不可胜纪。”《元史·世祖纪六》:“ 王孝忠 等以罪名往 八答山 採宝玉自效。”《红楼梦》第一回:“ 士隐 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鎸‘通灵宝玉’四字。”

贝玉(bèi yù):贝和玉。泛指珍宝财货。《书·盘庚中》:“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 孔颖达 疏:“贝、玉是物之最贵者,责其贪财,故举二物以言之。当时之臣,不念尽忠於君,但念具贝玉而,言其贪也。”《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十八:“商人皆共起敬心,即以众多金银珍宝,真珠贝玉,於法会中尽心供养。” 清 顾炎武 《夏日》诗之一:“贝玉方盈朝,此曹何所惮。” 王蘧常 注:“贝玉盈朝,谓 鼇拜 之贪;此曹谓外官。”

璧玉(bì yù):(1).上等美玉。《墨子·节葬下》:“革闠三操,璧玉即具。” 汉 陆贾 《新语·本行》:“璧玉珠璣不御於上,则翫好之物弃於下。” 元 王沂 《送天师还山》诗:“椒兰纷馥,璧玉烂华光。”(2).喻人的品格高洁。 清 孙枝蔚 《潘安仁》诗:“閒居常肯奉慈亲,不负风流璧玉身。”

碧玉(bì yù):◎ 碧玉 bìyù[jasper] 一种不透明隐晶质石英,常见有几种颜色(如红色、褐色、绿色、黄色)

币玉

比玉(bǐ yù):(1).《晋书·郤詵传》:“﹝ 却詵 ﹞以对策上第……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称士人得中进士高科为“比玉”。 唐 独孤及 《送虞秀才》诗:“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唐 司空曙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尝值偷琴处,亲闻比玉时。”(2).玉带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值数百万。”

冰玉(bīng yù):(1).冰和玉。常用以比喻高尚贞洁的人品或其他洁净的事物。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豪士》:“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筯。” 宋 辛弃疾 《清平乐》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 金 蔡松年 《水调歌头》词:“西山六街碧,尝忆酒旗秋。神交一笑千载,冰玉洗双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马》:“有孀妇,姿容颇美,年纔二十餘,独处一室……纔向暝,便闭门,室中不容婢女出入,人谓冰玉之操,不是过矣。”(2).岳父和女婿的代称。“ 冰清玉润 ”的省称。 宋 苏轼 《王定国书》:“知今日会两壻,清虚阴森,正好剧饮,坐无狂客,冰玉对,得无少澹否?” 明 谢谠 《四喜记·思忆双亲》:“喜难量,相辉冰玉,天赐这美东牀。”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也须要才貌相均,年岁相当,冰玉相怜,门阀相高。念翩翩龙种,怎共那鱼虾为伴。”参见“ 冰清玉润 ”。

菜玉(cài yù):次等玉石,其色如菜。 明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南江县》:“县北 洋滩 杨侍郎 墓碑,字多蚀,碑座是菜玉,见存。”

餐玉(cān yù):服食玉屑。古代传说仙家以此延寿。《魏书·李先传》:“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乃採访 蓝田 ,躬往攻掘…… 预 ( 李预 )乃椎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北史·李先传》作“飡玉”。 元 尤存 《送李紫篔归淀山草堂》诗:“仙客传餐玉法,故人时送买山钱。”

仓玉(cāng yù):青玉。仓,通“ 苍 ”。《礼记·月令》:“衣青衣,服仓玉。” 孔颖达 疏:“龙与玉言仓者,仓亦青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山西有 仓谷 ,谷有仓玉、珉石,故名焉。”

尺玉(chǐ yù):直径一尺的宝玉。常用以比喻大而珍贵的东西。语本《尹文子·大道上》:“ 魏 田父有耕於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 三国 魏 曹植 《望恩表》:“臣闻寒者不贪尺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餐。”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故知假人延誉,重於城;借人羽毛,荣於尺玉。”

炊玉(chuī yù):以昂贵如玉的米、粟做饭。形容物价高、生活困难或饭食珍贵。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米启》:“非丹灶而流珠,异 荆臺 而炊玉。” 宋 苏轼 《和蔡準郎中见邀游西湖》之三:“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宋 黄庭坚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梦惊如昨日,炊玉困京华。” 宋 范成大 《江源县张季长正字善颂堂》诗:“回思閔雨时,敢望遽炊玉。”参见“ 炊桂 ”。

丛玉(cóng yù):古时测风所用。以玉石为之,悬于檐下,风吹动则相触成声。也称“风马”。后改用铜铁,称“铁马”。 唐 李贺 《有所思》诗:“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响丛玉。”一说丛玉指竹。 唐 李贺 《有所思》诗:“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响丛玉。”一说丛玉指竹。

翠玉(cuì yù):◎ 翠玉 cuìyù[jadeite] 矿物,成分是NaAl(Si 2 O 6 ),绿色,蓝绿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也叫“硬玉”

大玉(dà yù):华山 出产的美玉。《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云:“大玉, 华山 之球也。”

抵玉(dǐ yù):犹抵鹊。比喻大材小用。 宋 苏轼 《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叹其绝识而赋此诗》:“以此杀其身,何啻鹊抵玉。” 王文诰 辑注:“抵,掷也。盖言玉之多也。今先生之意,譬以身徇货,犹以贵逐贱也,与‘用 隋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同意。”参见“ 抵鹊 ”。

雕玉(diāo yù)有花纹之玉。《史记·滑稽列传》:“臣请以彫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楚 王乃驾驯駮之駟,乘彫玉之舆,靡鱼须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 郭璞 注:“刻玉以饰车也。”

钓玉(diào yù):比喻选擢人才。 宋 沉佺期 《钓竿篇》:“钓玉君徒 尚 ,徵金我未贤。” 唐 方干 《献王大夫》诗之一:“鏘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鉤。” 宋 司马光 《祁国正献公挽歌》之二:“钓玉 臺 旧,诛茅 梁苑 新。”

鼎玉(dǐng yù):鼎与玉玺。皆传国之宝。多借指帝业或政权。《南齐书·明帝纪》:“昔 中京 沦覆,鼎玉东迁。”

椟玉(dú yù):谓藏于匣中之美玉。比喻怀藏之才。 唐 韩偓 《金銮记》:“臣才不迈羣,器不拔俗,待价既殊于櫝玉,穷经有愧于籝金。”参见“ 櫝藏 ”。

燔玉(fán yù):古代祭天神之玉。祭毕,焚之而升烟,故名。《旧唐书·王起传》:“ 梁 代 崔灵恩 撰《三礼宗》云:‘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礼神,一则燔之。礼神者,讫事却收;祀神者,与牲俱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前代礼神,有祭玉燔玉二品;今独燔玉,无乃闕礼文邪?”参见“ 燔柴 ”。

饭玉(fàn yù):古丧礼中用以纳于死者之口的碎玉杂米。《周礼·春官·典瑞》:“大丧,共饭玉、玉、赠玉。” 郑玄 注:“饭玉,碎玉以杂米也。” 孙诒让 正义:“《舍人》云:‘丧纪共饭米’,是大丧饭亦用米,故知饭玉亦碎之以杂米也。”参见“ 饭米 ”。

冯玉(féng yù):语出《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玉几,贵重之几。后用以象征称帝封王。《北史·杜杲传》:“ 陈主 负扆冯玉,其恩犹在。”

风玉(fēng yù):唐 代 岐王 宫中,于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又名“风玉”。 唐 杜牧 《斫竹》诗:“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浮玉(fú yù):见“ 浮玉山 ”。

服玉(fú yù):佩玉;冠饰之玉。《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服玉,冠饰十二玉。” 孙诒让 正义:“《弁师》又有玉笄、玉瑱,当亦在服玉之内。 先郑 不言者,文不具。又《月令》春服苍玉…… 后郑 注彼云:‘凡所服玉,谓冠饰及所佩之衡璜也。’”

改玉(gǎi yù):见“ 改步改玉 ”。

改玉(gǎi yù):见“ 改步改玉 ”。

刚玉(gāng yù):◎ 刚玉 gāngyù[aluminium oxide;corundum] 刚石

刚玉(gāng yù):◎ 刚玉 gāngyù[aluminium oxide;corundum] 刚石

攻玉(gōng yù):(1).谓将玉石琢磨成器。《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朱熹 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玉》:“﹝中国解玉沙﹞精粹如麵,借以攻玉,永无耗折。”(2).喻匡正过错。《花月痕》第五回:“于是故人阁部,念攻玉之情,敦分金之谊。”

公玉(gōng yù):复姓。 汉 代有 公玉带 。见《汉书·郊祀志下》。

谷玉(gǔ yù):美好的玉。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具穀玉之兼才,一任年华丰歉。”

冠玉(guān yù):(1).装饰帽子的美玉。《史记·陈丞相世家》:“ 絳侯 灌婴 等咸谗 陈平 曰:‘ 平 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饰冠以玉,光好外见,中非所有。”(2).形容男子的美貌。《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端坐轿中,美如冠玉,无不喝采。”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三:“年少姿容如冠玉,新人手爪可弹棋。”(3).指美男子。 清 徐士俊 《<奈何天>总评》:“ 韩解元 抱怜香之素志,具冠玉之清标。”

贯玉(guàn yù):(1).成串的珠玉。形容文章之美。 王重民 《敦煌变文研究》引《新集孝经十八章残本》:“ 开元 天宝 亲自注,词中句句有龙光;白鹤青鸞相间错,连珠贯玉合成章。” 明 方孝孺 《王氏兄弟字说》:“呜呼!綬以贯玉而鸣乎朝廷宗庙之中, 孟緼 嗜学,缀文焕烂而和平,某深愿 孟緼 之贯道以鸣国家之盛也。”(2).形容容颜体态之美。 元 袁桷 《刘敏叔画八君子图赞·韩王》:“燕尾之眉,贯玉之姿,炳灵丹青,庶或类之。”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缄报平安》:“俺老爷彩笔生花,清标贯玉。”

桂玉(guì yù):(1).桂玉之地。指京师。 唐 黄滔 《崔右丞启》:“ 滔 献赋命奇,食贫计尽,难安桂玉,须逐萍蓬。” 唐 罗邺 《东归》诗:“都缘桂玉无门住,不算山川去路非。”参见“ 桂玉之地 ”。(2).喻昂贵的柴米。 宋 王禹偁 《单州谢上表》:“身叨赴闕,颇更思乡……分俸则桂玉不完,聚族则京师难住。” 元 麻革 《为王德新寿》诗:“数口虀盐忧桂玉,一川风雨独柴荆。” 明 王世贞 《鸣凤记·邹林会试》:“大军之后,继以凶年,家园清素,桂玉关心。”参见“ 桂薪玉粒 ”。

龟玉(guī yù):指龟甲和宝玉。古代认为是国家的重器。《礼记·玉藻》:“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宋 叶适 《会昌观小集呈坐上诸文友》诗:“诸豪蔼时彦,灵美竞龟王。”亦泛指国运。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悯 隆安 之致寇,伤龟玉之毁碎。”《旧唐书·懿宗纪论》:“虽有 文 景 之英继,难以焉,自兹龟玉之不昌,固其宜矣。”

含玉(hán yù):(1).蕴藏着宝玉。 南朝 梁 江淹 《丹沙可学赋》:“山含玉以永岁,水藏珪以穷年。”(2).形容颜色洁白如玉。《明珠缘》第一回:“只见篱菊铺金,野梅含玉,数竿修竹,一所茅堂。”古丧礼,纳于死者口中的玉。《周礼·天官·太宰》:“大丧,赞赠玉、含玉。” 郑玄 注:“含玉,死者口实。天子以玉。” 郭沫若 《羽书集·龙战与鸡鸣》:“古人的惯,人死了在口里有含玉的一种礼节。被含的玉就叫作‘含玉’。那玉的形式,有时候是珠,有时候似乎是蝉。”参阅《公羊传·文公五年》 何休 注。

皓玉(hào yù):白玉。比喻洁白润泽的肌肤。《太平广记》卷二五引 南唐 沉汾 《续仙传·元柳二公》:“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艷。”

和玉(hé yù):(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宝。《后汉书·刘陶传》:“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 和 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 李贤 注:“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2). 卞和 之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诗:“ 和 玉悲无已, 长沙 宦不成。”参见“ 和氏璧 ”。

合玉(hé yù):犹合璧。谓日月同出。 北周 庾信 《汤解祝网赞》:“连珠两起,合玉双沉。”参见“ 合璧 ”。

虹玉(hóng yù):彩色的美玉。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辛亥安晚生朝》词:“喜动龙颜,瑞班虹玉,归功元老。”

红玉(hóng yù):(1).红色宝玉。古常以比喻美人肌色。《西京杂记》卷一:“ 赵后 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 昭仪 ,不能及也。但 昭仪 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 唐 施肩吾 《夜宴曲》:“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 宋 吴文英 《醉落魄·题藕花洲尼扇》词:“春温红玉,纤衣学翦鸦緑。” 清 纳兰性德 《鬓云松令·咏浴》词:“鬢云鬆,红玉莹。”(2).比喻红色而有光泽的东西。 明 李东阳 《张亚卿等领武官诰草事奉赠一首》诗:“书函御宝开红玉,酒出宫壶泻碧涛。”

怀玉(huái yù):(1).谓怀抱仁德。《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或怀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负薪。” 唐 骆宾王 《镂鸡子》诗:“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2).犹怀璧。 明 李东阳 《邯郸贾》诗:“ 长安 寳气横九州,贾儿身贵封为侯;匹夫怀玉尚不可,何怪贪儿死奇货。”参见“ 怀璧 ”。

鬟玉(huán yù):插戴于鬟髻的玉饰。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记沪上诸校书》:“鬟玉欲夺遥波緑,眉黛疑分远岫晴。”

霍玉(huò yù):即 霍小玉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小説家一类,又自分数种……一曰传奇, 飞燕 、 太真 、 崔鶯 、 霍玉 之类是也。”参阅 鲁迅 辑《唐宋传奇集》。

火玉(huǒ yù):传说能发热的一种红色宝玉。《汉武帝内传》:“﹝ 上元夫人 ﹞戴九云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佩。”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武宗皇帝 会昌 元年, 夫餘国 贡火玉三斗……火玉色赤,长半寸,上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復挟纊。”

祭玉(jì yù):祭祀时所用之玉。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前代礼神,有祭玉、燔玉二品。”《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庚午,詔有司更造祭器、祭玉等。”

积玉(jī yù):指精华所聚。《晋书·陆机传》:“ 葛洪 著书,称:‘ 机 文犹 玄圃 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

吉玉(jí yù):彩色的玉。《尸子》卷下:“吉玉大龟。”《山海经·西山经》:“ 崇吾之山 至于 翼望之山 ……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瘞,糈用稷米。” 郭璞 注:“﹝吉玉,﹞玉加采色者也。” 宋 曾巩 《酬王正仲太常学士登岳麓寺阁见寄》诗:“皇华照 楚 甸,吉玉投 衡山 。”

嘉玉(jiā yù):指用于祭祀的美玉。《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玉曰嘉玉。” 陈澔 集说:“无瑕之玉也。” 汉 蔡邕 《独断》:“凡祭,号牲、物异于人者,所以尊鬼神也……玉曰嘉玉,币曰量币。”《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 陶丘 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絜牲,以礼 河 神。”《宋史·乐志七》:“嘉玉制币,以通神明。神不享物,享于克诚。”

戛玉(jiá yù):亦作“戞玉”。敲击玉片。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唐 崔致远 《石峰》诗:“点苏寒影粧新雪,戞玉清音喷细泉。”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王魁负心桂英死报》:“ 谢 氏筵中闻雅唱,何人戞玉在帘幃?”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月花朝,鬢影流香,歌声戛玉。”

检玉(jiǎn yù):指封禅。古封禅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 宋 范仲淹 《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又上封禪书,谓 五代 之乱,人如豺虎,不图復见太平,宜崇检玉之礼,以答天意。”参见“ 玉检 ”。

金玉(jīn yù):(1).黄金与珠玉。珍宝的通称。《左传·襄公五年》:“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唐 杜甫 《黄河》诗之二:“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2).比喻珍贵和美好。《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於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砾也。”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娇梨》第八回:“ 白公 説道:‘昨承佳句见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释手。’”

荆玉(jīng yù):(1). 荆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晋 卢谌 《览古》诗:“连城既伪往, 荆 玉亦真还。”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群当一空。”(2).喻美质贤才。《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孙绰 《贺司空修(循)像赞》:“质与 荆 玉参贞,鉴与南金等照。” 唐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 荆 玉收难尽, 齐 竽喜暂閒。”

窥玉(kuī yù):犹窥 宋 。 宋 刘克庄 《风流子·白莲》词:“对月中乍可,伴娥孤另,墙头谁肯,窥 玉 三年。”《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邻女乍萌窥 玉 意, 文君 早乱听琴心。”参见“ 窥宋 ”。

昆玉(kūn yù):(1). 昆仑山 的美玉。多用以比喻意趣高洁、文章精美和人才杰出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璡 则志烈秋霜,心贞 崑 玉,亭亭高竦,不杂风尘。”《文选·陆倕<新刻漏铭>》:“ 陵机 之赋,虚握灵珠; 孙绰 之铭,空擅 崑 玉。” 李周翰 注:“灵珠、 崑 玉,喻文章之美也。” 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诗:“ 崑 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2).对别人兄弟的美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继》:“﹝ 继 ﹞与 皇甫冉 有髫年之故,契逾崑玉。” 清 潘永因 《宋稗类钞·博识》:“ 陆士衡 兄弟产於 崑山 ,后人因称兄弟为崑玉,言其如 崑山 之玉也。”称人兄弟的敬词。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因将军贤昆玉无尺寸地,暂供 荆州 以为养军之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快不要行礼。贤昆玉多是江湖上义士好汉,下官未任之时,闻名久矣。”《再生缘》第五七回:“王亲,你又并无昆玉,想到了高年父母,就应保重身体了。”

辣玉(là yù):萝卜的美称。萝卜有辣味,而色白如玉,故称。 清 赵翼 《野蔌》诗:“辣玉甜冰常饌足,不知世有乳蒸豚。”自注:“ 杨诚斋 以芦菔为辣玉,蔓菁为甜冰。”

蓝玉(lán yù):◎ 蓝玉 lányù[children born of great parents] 蓝田生玉的省称

兰玉(lán yù):◎ 兰玉 lányù[your fine son] 旧时对别人子弟的美称谢家兰玉真门户, 苏氏文章亦弟兄。—— 陈造《贺二石登科》

朗玉(lǎng yù):洁白之玉。 唐 刘禹锡 《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犹夫孤桐朗玉,自有天律。” 唐 柴宿 《瑜不掩瑕》诗:“朗玉微瑕在,分明异璞瑜。” 宋 苏轼 《送谈公》诗之一:“清韵生物表,朗玉倾壶中。”

丽玉(lì yù):(1).美玉。 南朝 梁元帝 《谢东宫赍花钗启》:“况以丽玉澄暉,远过玳瑁之饰;精金曜首,高践翡翠之名。”(2).人名。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善箜篌。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子高 晨起刺船而濯。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於是援箜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悽愴,曲终,自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 还,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图》诗:“箜篌传 丽玉 ,琵琶伏 善才 。”

礼玉(lǐ yù):古代礼神的玉器。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礼玉祀玉》:“古者祭天地之玉,有礼玉,有祀玉。礼玉荐於神坐,祀玉执之於手,《书·金縢》所谓‘ 周公 ……植璧秉圭’是也。”

良玉(liáng yù):美玉。《韩诗外传》卷四:“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 汉 扬雄 《法言·寡见》:“良玉不彫,美言不文。”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良玉比德君子,珪璋见美诗人。”

料玉(liào yù):传说中的仙芝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 句曲山 五芝,求之者投金环二双於石间,勿顾念,必得矣。第一芝名龙仙,食之为太极仙……第五芝名料玉,食之为三官真御史。”

冷玉(lěng yù):指围棋子。《镜花缘》第七二回:“ 紫芝 走到围棋那桌。只见 燕紫琼 同 紫菱 对著,手拈冷玉,息气凝神; 卞香云 同 姚芷馨 静悄悄的在旁观阵。”参见“ 冷暖玉 ”。

六玉(liù yù):(1).谓祭天地四方神所用的六种玉器。《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郑玄 注:“六色象其神,六玉以礼之。”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苍璧黄琮,六玉以昭天地;路鼓阴竹,九变而祠祖考。”参见“ 六器 ”。(2).六玉饰。《宋史·舆服志四》:“毳冕:六玉,三采,衣三章,绘虎蜼彝、藻、粉米。”

弄玉(nòng yù):人名,相传为 春秋 秦穆公 女,嫁善吹箫之萧 史 ,日就 萧史 学箫作凤鸣, 穆公 为作 凤台 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北周 庾信 《荡子赋》:“ 罗敷 总髮, 弄玉 初笄。” 唐 李白 《凤台曲》:“曲在身不返,空餘 弄玉 名。”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 延平 女子题壁诗﹞序云……二八结褵,新妇获参军之配,何异 莫愁 南国,得嫁 阿侯 ;庶几 弄玉 秦 楼,相逢 萧史 。”参见“ 萧史 ”。

鹿玉(lù yù):鹿下端坚如玉,故名。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天宝鹿》:“野人献一死鹿,其高如马,角大而斑,其顶间有银环,重一十七两,鐫‘天宝二载华清宫’七字,角下坚彻如琼,盖所谓‘鹿玉’也。”

埋玉(mái yù):(1).埋葬有才华的人。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梁书·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 唐 宋之问 《祭杜学士审言文》:“名全每困於鑠金,身没谁恨其埋玉。” 宋 陆游 《傅正议墓志铭》:“公虽埋玉有餘馨,印授三品告诸冥。”(2).埋葬女子。《花月痕》第二回:“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於此,或传某校书埋玉之所。”(3).祭神的一种仪式。 唐 李峤 《汾阴行》诗:“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蟒玉(mǎng yù):见“ 蟒衣玉带 ”。

美玉: 拼音: měi yù解释:一种石头,高贵纯洁,《说文解字》中解释:“玉,石之美者”,故美玉者为玉之美者,属玉之 精品。 ⒉形容人品或者容貌的美好也可以形容某事物的纯洁。如:一片冰心在玉壶;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珉玉(mín yù):(1).似玉的美石。《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珉玉旁唐,玢豳文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珉”作“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为之,以緇石为口。”《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2).珉与玉。喻好坏,贵贱。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 涇 渭 不可杂,珉玉当早分。” 南朝 梁武帝 《注解大品经序》:“於此五义,不善分别,坚著三乘,教同一门,遂令朱紫共色,珉玉等价。” 宋 陆游 《书叹》诗:“世方乱珉玉,吾其老江湖。”

鸣玉(míng yù):(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 聘於 晋 , 定公 饗之。 赵简子 鸣玉以相。” 韦昭 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2).佩玉。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李善 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 宋 司马光 《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櫳。” 仇兆鳌 注:“《嵇康传》:鸣玉殿省。”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抚己惭鸣玉,归田忆锄。”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凄鸣玉,紈素谁为收。”(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杂抄·诸玩》:“ 高彦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张鉞 斲,后无名。其一, 咸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鸣玉,后题‘金儒鸣玉’四字。云是白玉軫足,絶奇。”(5).指风。用碎玉片组成。风吹相击发声,即知有风。古称占风铎。 明 刘基 《蓦山溪·咏檐铎》词:“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

墨玉(mò yù):黑色玉石。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墨石》:“ 西蜀 诸山多产墨玉,在深土中,其质如石,色深黑,体甚轻輭,土人鐫治为带胯或器物,极光润。” 宋 米芾 《砚史·夔州黟石砚》:“色黑,理乾间有墨点,如墨玉光,发黑不乏。” 闻一多 《剑匣》诗:“我将用墨玉同金丝,制出一只雷纹镶嵌的香炉。”

腻玉(nì yù):纹理细腻润泽的玉。形容光滑细润。 唐 裴铏 《传奇·裴航》:“露裛琼英,春融雪彩,脸欺腻玉,鬢若浓云。” 宋 苏轼 《满庭芳》词:“腻玉圆搓素项,藕丝嫩、新织仙裳。”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胭项。”

佩玉(pèi yù):◎ 佩玉 pèiyù(1) [jade weared by baron]∶贵族身上所佩戴的玉器(2) [wear jade article]∶佩戴玉器

喷玉(pēn yù):(1).(马嘘气或鼓鼻时)喷散雪白的唾沫。谓马势雄猛。 唐 卢照邻 《紫骝马》诗:“塞门风稍急, 长城 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唐 杜甫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驂驔犹喷玉。” 仇兆鳌 注:“《穆天子传》:天子东游於 黄 泽,使宫乐謡曰:‘ 黄 之泽,其马歕沙,皇人威仪。 黄 之泽,其马歕玉,皇人寿穀。’今按:踏岸则喷沙,激水则喷玉,皆言马势之雄猛。”(2).借喻人才智不凡。 唐 杜甫 《同豆卢峰贻主客李员外贤子棐知字韵》:“炼金 欧冶子 ,喷玉 大宛 儿。符彩高无敌,聪明达所为。” 仇兆鳌 注:“此称美员外父子。炼金、喷玉,唯员外能有此子。”

片玉(piàn yù):比喻群贤之一。《晋书·郤詵传》:“﹝ 武帝 ﹞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南二十韵》:“联游亏片玉,洞照失明鉴。”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书》:“逮夫片玉昇科,兼金列牓,虽登龙羣彦,同戴丘山,而附凤一心,偏投胶漆。”

缥玉(piǎo yù):浅青色的玉。《西京杂记》卷四:“鐏盈縹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 南朝 宋 颜延之 《碧芙蓉颂》:“练气红荷,比符縹玉。”

璞玉(pú yù):(1).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韩非子·喻老》:“ 宋 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 子罕 。”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玉者寿如玉也……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 宋 黄庭坚 《休亭赋》:“献璞玉而取刖,图封侯而得黥。” 元 杨弘道 《投蓝田县令张伯直启》:“死灰有意復然,璞玉敢期於再献。”(2).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 宋 曾巩 《送丰稷》诗:“虽知璞玉难强献,欲挂尘榻空含情。” 金 元好问 《答潞人李唐佐赠诗》:“泥途终自拔,璞玉岂虚捐。” 清 黄鷟来 《喜晤郭劲草》诗:“璞玉弃为臺上坫,枯桐孰辨爨餘音。” 玲 《一个真实人的一生--记胡也频》:“他还是一块毫未经过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烧料玻璃珠子,不知高到么地方去了。”

泣玉(qì yù):《韩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 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宋 王禹偁 《商州进士张齐说将赴春闱》诗:“明年得意归来日,不见麻衣泣玉斑。”

潜玉(qián yù):隐藏的美玉。指洁身避世。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序:“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於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 逯钦立 注:“潜玉,藏玉,指隐居不作官。”

切玉(qiē yù):(1).割玉。形容刀剑锋利。《列子·汤问》:“ 周穆王 大征 西戎 , 西戎 献錕鋙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纲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北魏 温子昇 《为安丰王延明让国子祭酒表》:“臣闻宝剑未砥,犹乏切玉之功;美箭闕羽,尚无衝石之势。”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 昆夷 道远不復通,世传切玉谁能穷。”(2).切开的玉。形容洁白。 唐 杜甫 《峡隘》诗:“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

轻玉(qīng yù):质地纯洁而轻的玉。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 招仙阁 ﹞其上悬浮金轻玉之磬。浮金者,色如金,自浮於水上;轻玉者,其质贞明而轻。”

青玉(qīng yù):(1).碧玉。《吕氏春秋·孟春》:“﹝天子﹞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柱何用於黄金,案寧劳於青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青玉》:“按《格古论》云:‘古玉以青玉为上,其色淡青,而带黄色。’”(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后因以“青玉”为敬称他人遗体的套语。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3).喻青翠的植物。指绿竹。 唐 杨巨源 逸句:“一院緑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宋 梅尧臣 《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园为饮》诗:“腮肥顶瘦裁青玉,钻凿商声五音足。”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词:“青玉参嶰管裁,琯中吹得凤凰来。”(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緑云低。”(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唐 元稹 《高荷》诗:“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6).喻竹席。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琼玉(qióng yù):(1).美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 崐山 积琼玉,广厦构众材。”(2).喻指酬答的厚礼。 宋 苏辙 《答孔武仲》诗:“愧君赠桃李,永愿报琼玉。”参见“ 琼琚 ”。(3).比喻贤才。 唐 卢纶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诗:“敢谢亲贤得琼玉, 仲宣 能赋亦能诗。” 清 周亮工 《送卓初荔返闽》诗:“琼玉满怀过 岭 雪,芙蓉一掬涉江诗。”(4).比喻美好的诗文。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句句推琼玉,声声播管弦。”(5).比喻霜雪。 宋 杨万里 《新霜》诗:“瓦脊生尘緫琼玉,梅梢着粉忽琅玕。”

球玉(qiú yù):(1).美玉。《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 郑玄 注:“球,美玉也。”(2).玉磬。《宋史·乐志五》:“内设寳钟球玉,外为龙虡凤琴。”

秋玉(qiū yù):秋日的玉。多用以比喻光洁清凉的竹席。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六月》:“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 唐 李沇 《方响歌》:“梦入仙境戛残曲,飞霜稜稜上秋玉。”

软玉(ruǎn yù):◎ 软玉 ruǎnyù(1) [nephrite]∶一种致密的透闪石或阳起石,构成次一级的贵重玉石,早年佩带作为医治肾病之用(2) [kidney stone]∶一种特硬、致密、细粒、绿或蓝色的次级宝贵玉石,以前佩带此种玉石作为防治肾病的征象

瑞玉(ruì yù):(1).古代诸侯或藩国朝聘时所执的玉制信物。《仪礼·觐礼》:“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繅。” 郑玄 注:“瑞玉,谓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穀璧、男蒲璧。” 宋 苏轼 《坤成节功德疏文》:“上帝储休,遗宝龟而降圣;羣方仰德,执瑞玉以来宾。”(2).美玉。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直似贞筠,温如瑞玉。” 倪璠 注引《诗·秦风·小戎》:“温其如玉。”

润玉(rùn yù):女婿的美称。 清 李渔 《风筝误·郊饯》:“承台命,我中心敬领,定搜寻一双润玉配清冰。”参见“ 冰清玉润 ”。

沈玉(shěn yù):指古代祭水时,把玉沉于水中。《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侯 伐 齐 ,将济 河 , 献子 以朱丝繫玉二瑴……沉玉而济。” 元 陈赓 《游龙祠》诗:“騫菱沉玉答灵貺,割牲釃酒传巫言。” 清 龚自珍 《定风波》词:“ 燕子磯 头擫笛吹,平明沉玉大王祠。”

牲玉(shēng yù):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左传·昭公十八年》:“ 郑国 有灾, 晋 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国语·鲁语上》:“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 韦昭 注:“牲,牺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牲玉有礼,祀典无亏。” 王琦 注:“玉,告神时荐於座之玉器,与牲币俱陈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望走羣祀,歌舞牲玉,神巫则肥,农夫则酷。”

拭玉(shì yù):谓奉命出使。《北史·伊娄谦传》:“帝寻发兵。 齐 主知之,令其僕射 阳休之 责 谦 曰:‘贵朝盛夏徵兵,马首何向?’答曰:‘僕拭玉之始,未闻兴师。’”

食玉(shí yù):饰玉的食器。一说为服食玉屑。《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郑司农 云:‘王齐当食玉屑。’” 孙诒让 正义:“ 先郑 説盖据 汉 时神仙服食家言,若 俞氏 所举是也。然其説不经,於古未闻,殆不足据……盖王齐备盛饌,则饌具之器,亦宜备饰。食玉者,殆即以玉饰食器,若玉敦、玉豆之类皆是与?”参阅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周官一》。

授玉(shòu yù):给予玉圭。古代诸侯相朝,互相授受以玉为礼。《左传·成公三年》:“ 齐侯 朝于 晋 ,将授玉。” 杜预 注:“授玉,行朝礼。” 孔颖达 疏:“玉谓所执之圭也。凡诸侯相朝,升堂授玉於两楹之间。”《左传·成公六年》:“ 郑伯 如 晋 拜成, 子游 相,授玉于东楹之东。”

漱玉(shù yù):谓泉流漱石,声若击玉。语本 晋 陆机 《招隐诗》:“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漱玉临丹井,围碁访白云。” 唐 方干 《叙龙瑞观胜异寄于尊师》诗:“夜溪漱玉常堪听,仙树垂珠可要攀。”

属玉(shǔ yù):(1).即鸀鳿。水鸟名。 唐 李宣古 《听蜀道士琴歌》:“朝雉飞,双鹤离,属玉夜啼独鶩悲。” 宋 张孝祥 《蝶恋花》词:“漠漠飞来双属玉。一片秋光,染就瀟湘緑。”(2). 汉 宫观名。详“ 属玉观 ”。

庶玉(shù yù):普通的玉。《逸周书·世俘解》:“五日, 武王 乃俾于千人求之,四千庶玉则销,天智玉五在火中不销。”

双玉(shuāng yù):(1).一对玉。《左传·庄公十八年》“皆赐玉五瑴” 晋 杜预 注:“瑴亦作珏,双玉为珏。”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 许少伊 右丞, 宣和 间,初除监察御史,夜梦緑衣而持双玉者随其后,未几 刘希范 资政 珏 继有是除。”(2).喻指两个出色的人物。 宋 薛季宣 《二女篇》诗:“二子终孝慈,双玉澄江映。”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恩波曾出九重天,阶前双玉,早已奋鹏摶。”(3).喻指美女的两道泪痕。 后蜀 阎选 《河传》词:“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水玉(shuǐ yù):(1).水晶的古称。《山海经·南山经》:“ 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郭璞 注:“水玉,今水精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蜀 石黄碝,水玉磊砢。” 唐 温庭筠 《题李处士幽居》诗:“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歷拂轻尘。”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诗:“莹澈肖水玉,凛气侵人肌。”(2).玻璃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3).中药半夏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半夏》。

宋玉(sòng yù):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缘独怨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 宋玉 墙边过,定是 潘安 车上来。”

碎玉(suì yù):(1).细小的玉片或玉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占风铎》:“ 岐王 宫中於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子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鐸’。” 宋 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2).比喻细小洁白的牙齿。《三国演义》第八回:“ 允 ( 王允 )命 貂蝉 执檀板低謳一曲。正是:一点樱桃启絳唇,两行碎玉喷《阳春》。”《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妇人同丫鬟下船,见了 许宣 ,起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向前道一个万福。”(3).喻指女性死者的遗钗、残稿等。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续遗咏於玉臺,光越纽之彤史。又奚事抱碎玉以愴怀,抚凋兰而陨泗者。”(4).喻指落花。 刘大白 《花间》诗:“醉向落花堆里卧:东风怜我,更纷纷乱红吹堕,碎玉零香作被窝。”

汤玉(tāng yù):谓汤饼。 宋 陶穀 《清异录·糟云》:“释 鉴兴 《天台山居颂》:‘汤玉入甌,糟云上筯。’谓汤饼莹滑,糟薑岐秀焉耳。”参见“ 汤饼 ”。

庭玉(tíng yù):庭院中的玉树。喻优秀子弟。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 宋 范成大 《致政承奉卢君挽词》之二:“眼看庭玉成名后,身及堂萱未老时。”

头玉(tóu yù):如美玉一般的头骨。 唐 李贺 《唐儿歌》:“头玉磽磽眉刷翠, 杜郎 生得真男子!” 叶葱奇 注:“头玉,指玉一般的头骨。” 清 唐孙华 《英孙》诗:“昨岁生孙今已期,头玉嶢嶢足传玩。”

颓玉(tuí yù):形容醉后的体态,如玉山倾颓。亦用为对醉人的美称。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诗:“满巵那可灌,頽玉不胜扶。” 宋 范仲淹 《赠张先生》诗:“朱絃冉冉奏,金醴迟迟倾。相劝 綺季 徒,頽玉信纵横。” 清 陈维崧 《解语花·咏美人捧觞和王元美韵》词:“軃烟鬟,縹色杯轻,帐里围頽玉。”参见“ 玉山 ”。

唾玉(tuò yù):口吐珠玉。形容工于诗文。 元 方回 《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鉤银。”

拖玉(tuō yù):衣襟下垂带玉佩。喻指显贵。语出 晋 潘岳 《西征赋》:“飞翠緌,拖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诗:“拖玉廿年空皓首,衰残何以报吾君。”

万玉(wàn yù):(1).指百官。 唐 高若思 《劝封禅表》:“徵万玉以警途,詔八神而弭策。” 唐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警蹕干戈捧,朝宗万玉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躔紫宫,光摇万玉班中。”(2).比喻众多色泽如玉之物。 宋 王安石 《甘棠梨》诗:“爱其凌秋霜,万玉悬磊砢。” 宋 真德秀 《陈慧父竹坡诗稿》:“万玉兮森森,清风兮满林。”

卫玉(wèi yù):晋 卫玠 少时,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后名士 乐广 嫁女于 卫玠 ,时人有“妇公冰清,女婿玉润”之语。事见《晋书·卫玠传》。后因以“卫玉”为赞誉人文辞华美或风姿秀异之典。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鬱文条而擢彩,藻逸 潘 花。曄词锋而衒奇,光浮 卫 玉。” 唐 黄滔 《祭先外舅》:“将仰止于 乐 冰,冀参差于 卫 玉。”

韫玉(yùn yù):(1).藏玉。《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微冗,韜光韞玉,以远悔咎。” 晋 陆机 《文赋》:“石韞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2).比喻掩藏才智。(3).见“ 韞玉砚 ”。

温玉(wēn yù):和润的玉。《梁书·刘孝绰传》:“思乐惠音,清风靡闻,譬夫梦想温玉,飢渴明珠,虽愧 卞 随 ,犹为好事。” 宋 苏辙 《浴罢》诗:“枯槁如束薪,坚緻比温玉。”

窝玉(wō yù):帽名。也称倚劝。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倚劝,今之窝玉也……《齐书·海陵王纪》:以生纱为帽,半其裾而析之,曰倚劝。”按,事见《南史·齐纪下·废帝海陵王纪》。

五玉(wǔ yù):(1).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即璜、璧、璋、珪、琮。《书·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孔 传:“修吉凶宾军嘉之礼,五等诸侯执其玉。” 孔颖达 疏:“此云五玉即上文五瑞,故知五等诸侯执其玉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徵召,璧以聘问,璋以发兵,珪以信质,琮以起土功之事也。”《南齐书·乐志三》:“五玉既献,三帛是荐。”(2).代称诸侯。 唐 独孤及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诗:“三微復正统,五玉归 文祖 。”参见“ 五瑞 ”。(3).五色之玉。 南朝 齐 王融 《奉养僧田篇颂》:“五玉已润谈而信,八桂虽芳风乃扫。”

犀玉(xī yù):(1).指犀牛角和玉。《韩非子·喻老》:“昔者 紂 为象箸而 箕子 怖。以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唐 薛调 《无双传》:“遇舅母生日,市新以献,雕鏤犀玉,以为首饰。”(2).指以犀牛角和玉制作的头饰。 金 刘迎 《题十眉图》诗:“蛮云盘鹤辽天阔,犀玉依依对书札。”

淅玉(xī yù):指淘净的米。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庖霜膾玄鯽,淅玉炊香粳。” 宋 岳珂 《百韵诗》:“连云登美稼,淅玉饭香秔。”

惜玉(xī yù):见“ 惜玉怜香 ”。

献玉(xiàn yù):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衔玉(xián yù):(1).犹衔璧。《后汉书·公孙述传论》:“及其谢臣属,审废兴之命,与夫泥首衔玉者异日谈也。”参见“ 衔璧 ”。(2).镶嵌着玉。 后蜀 阎选 《虞美人》词:“小鱼衔玉鬢釵横,石榴帬染象纱轻。转娉婷。”

纤玉(xiān yù):喻美女之手。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之二:“铜簧韵脃鏘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二:“几度美人照影来,素綆银瓶濯纤玉。” 宋 陆游 《风流子》词:“更乘兴,素紈留戏墨,纤玉抚孤桐。”

响玉(xiǎng yù):碰击时能发声响的玉石。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棋声与律吕相应》:“ 元颐本 棋枰声与律吕相应,盖用响玉为盘,非有异术也。”

香玉(xiāng yù):(1).有香气的玉。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肃宗 赐辅国香玉辟邪,其玉之香闻数百步,虽鏁之金函石匱,终不能掩其气。”(2).泛指美玉。《红楼梦》第二八回:“老太太多着一个香玉如意。”(3).比喻花瓣。 唐 李玖 《白衣叟途中吟》:“春草凄凄春水緑,野棠开尽飘香玉。”(4).比喻美女的体肤。 唐 温庭筠 《晚归曲》:“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 金 元好问 《倦绣图》诗:“香玉春来困不胜,啼鸎唤梦几时譍。”

萧玉(xiāo yù):萧史 和 弄玉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踰墙得喜》:“ 渭河 折柳愁 萧 玉 ,珠掌何能遇凤翔。”参见“ 萧史 ”。

小玉(xiǎo yù):(1).传说中 吴 王 夫差 的女儿。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吴 妖 小玉 飞作烟, 越 艳 西施 化为土。”自注:“ 夫差 女 小玉 死后,形见於王。其母抱之,霏微若烟雾散空。”(2).神话中仙人侍女名。 唐 白居易 《长恨歌》:“金闕西厢叩玉扃,转教 小玉 报 双成 。”(3).泛称侍女。 唐 元稹 《暮秋》诗:“栖乌满树声声絶,小玉上床铺夜衾。”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你看那梅香小玉丫鬟使数,相随相从。” 清 纳兰性德 《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词:“无寐,宿酲犹在,小玉来言,日高花睡。”

谢玉(xiè yù):见“ 谢庭兰玉 ”。

屑玉(xiè yù):碾碎玉石。多指仙家屑玉为食。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鍊金宿明馆,屑玉止瑶渊。” 宋 陆游 《梅花》诗之三:“屑玉定烦修月户,堆金难买破天荒。”

馔玉(zhuàn yù):珍美如玉的食品。语本《文选·左思〈吴都赋〉》:“矝其宴居,则珠服玉饌。” 李周翰 注:“玉饌,言珍美而比於玉。” 唐 李白 《将进酒》诗:“鐘鼓饌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復醒。” 宋 梅尧臣 《和挑菜》:“挑以寳环刀,登之饌玉筵。”

璇玉(xuán yù):亦作“璿玉”。亦作“琁玉”。美玉。一说次于玉的美石。《荀子·赋》:“琁玉瑶珠,不知佩也。” 杨倞 注引《说文》:“璇,赤玉。”《山海经·中山经》:“﹝ 升山 ﹞ 黄酸之水 出焉,而北流注於 河 ,其中多璇玉。” 郭璞 注:“石次玉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寳。”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璇玉缀而瑶珠悬,韶钧鸣而律吕谐。”

玄玉(xuán yù):(1).黑色的玉。《楚辞·招魂》:“红壁沙版,玄玉梁些。”《东观汉记·安帝纪》:“ 新野 君薨,赠以玄玉赤綬。”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素狐玄玉,聿彰符命。”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瘞玄玉於 常山 ,孑遗民於 河垄 。”(2).指葡萄。 明 李梦阳 《葡萄诗》:“万里西风过雁时,緑云玄玉影参差。”(3).指墨丸,墨锭。 明 高启 《赠卖墨陶叟》:“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燕玉(yàn yù):如玉的 燕 地美女。亦泛指美女。 唐 杜甫 《独坐》诗之一:“煖老须 燕 玉,充饥忆 楚 萍。” 仇兆鳌 注:“旧注:古诗:‘ 燕 赵 多佳人,美者颜如玉。’须 燕 玉,所谓八十非人不暖也。”一说,指 杨伯雍 种玉事。 伯雍 种玉之 无终山 为古 燕 地,故称美玉为“燕玉”。 钱谦益 笺注:“ 顾大韶 曰: 燕 玉,正用玉田种玉事也。按《搜神记》: 伯雍 葬父母於 无终山 ,有人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 北平 徐氏 有女, 伯雍 求之,要以白璧一双。 伯雍 至玉田,求得五双, 徐氏 妻之。在 北平城 西北百三十里,有 无终城 ,故 燕 地也,今为 玉田县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陶篁村 置屋 孤山 ,余月夜访之,怜其孤寂,劝置 燕 玉,为煖老计。 篁村 以为然,购一小鬟。” 清 方文 《赠王涓来秘书》诗:“更怜老冷寻 燕 玉,此事今人能不能?”自注:“ 杜 诗:‘煖老思 燕 玉。’是时 涓来 、 曙戒 皆欲买妾送予,予不受。”参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瑶玉(yáo yù):美玉。喻美好的诗文。 宋 王安石 《和景纯十四丈》之二:“遗我珠璣何以报?恨无瑶玉与公舟。”

椰玉(yē yù):即椰子瓤。因其色洁白,故称。

瘗玉(yì yù):(1).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皇夏》:“瘞玉埋俎,藏芬敛气。” 唐 岑文本 《奉和正日临朝》:“方陪瘞玉礼,珥笔 岱山 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故燔柴瘞玉,载在六经。”(2).见“ 瘞玉埋香 ”。

疑玉(yí yù):被人误认为石的璞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先后进献 厉王 和 武王 。经玉工鉴定,误认为石, 卞和 两次被刖足。后献 文王 ,剖璞得美玉,琢为璧,命为“和氏之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疑玉”喻被暂时埋没的才能。 唐 黄滔 《上赵起居启》:“若不仰投门舘,虔佇发扬,则永携疑玉以汍澜,长伴哑钟以泯默。”

移玉(yí yù):◎ 移玉 yíyù[move steps] 敬辞,挪动脚步,用于请人前来翌午肃治春盘,奉攀清叙,祈早移玉。——《梼杌闲评——明珠缘》

倚玉(yǐ yù):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明帝 使后弟 毛曾 与 夏侯玄 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案此言二人品貌极不相称。后以“倚玉”谓高攀或亲附贤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唐 黄滔 《元薛推先辈启》:“虽惭陋质,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诚而倚玉。” 明 李贽 《雨后访段严庵禅室兼怀焦弱侯旧友》诗之二:“兴来聊倚玉,老去欲抽簪。”

夷玉(yí yù):美玉之一种。《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陆德明 释文:“夷玉, 马 云:东夷之美玉。《説文》:夷玉即珣玗琪。”

硬玉(yìng yù):◎ 硬玉 yìngyù[jadeite] 主要产于缅甸的一种单斜晶系的NaAlSi 2 O 6 矿物,由硅酸钠铝组成,当加工后即成为有价值的玉器

莹玉(yíng yù):光洁透明的玉。 清 郑燮 《后孤儿行》:“顾此孤儿,肌如莹玉。” 理由 《高山与平原》:“有亿万人民钢铁一般的力量和莹玉一般的智慧,我们有更充分的信心展望未来。”

玉琮:玉琮yù cóng古代礼制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浙江新石器时代玉琮名称:玉琮类别:玉器年代:新石器时代文物原属:良渚文化遗物文物现状: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高8.8厘米,直径17.1~17.6厘米,重6500克 。此琮呈扁矮方柱状,内圆外方,上下对穿一直径仅4.9厘米的圆孔。器表每面以4.2厘米宽的竖槽一分为二,又以仅0.1厘米宽的三条横槽分为四节。器表打磨光泽规整。这件玉琮器型规整,厚薄均匀,边角端正,轮廓分明,表明良渚玉器在成型过程中,已使用了拉丝、管钻、锯切等多种以砂为介质的开料手段。减地浅浮雕手法,满密的阴线刻,精细的器表打磨,均表现了良渚玉器的高度成就,独特的纹饰不仅给人神秘的美感,更为我们研究当时文化和宗教提供了重要依据。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琮基本概况名称:玉琮类别:玉器年代:西周文物原属: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陪葬品收藏地点:20世纪后半叶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现藏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简介:通高2.6厘米,射径3厘米。白玉,玉质温润,部分受沁呈红色。体矮小,内圆外方,上下两端有短射,通体素面。延伸内容玉琮,后世又称“辋头”。其用途,一向以为就是“以黄琮礼地”的礼器。但自从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出土后,这种战国秦汉间经师们的附会就不足为凭了,有的学者根据其造型和纹饰特征,推测其为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其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玉琮在商周还常见,在战国两汉以后,就很少见了。其用途也被纳入儒家的礼仪系统中,成为礼器或葬器。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面直槽内上下各刻一神人兽面复合图像,共8个。单个图像高约3厘米,宽约4厘米,用线浮雕结合细线刻雕琢成。图案主体的神人,脸面呈倒梯形,眼为重圈,两侧有小三角形眼角,宽鼻以弧线勾出鼻翼,阔嘴用一条长横线、7条短线刻出两排16个牙齿。头饰内层为帽,刻8组卷云纹,外层羽冠,刻22组边缘双线,中间单线组成的放射状羽饰。脸与冠浅浮雕而成。神人上肢耸肩平臂,手及腰部、下肢屈曲,三爪如鸟。四肢密布卷云、弧线、横竖直线作成的纹饰。胸腹部浅浮雕兽面纹,有椭圆形凸面眼睑和桥形额部。在玉琮的角尺形凸面上,以转角为中轴展开,每两节还琢刻了简化的神人兽面纹,四角相同,左右对称,共8组。与竖槽内的纹饰相比,这一人兽组合保留了基本构图,省去了神人的四肢,冠作了变形,面部简化,在兽面两侧增加了一对夸张的鸟纹。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的简化人兽组合纹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

玉矿:玉石矿床一、硬玉(翡翠)矿床(一)产地1、主要产地翡翠产于与我国云南省德宏、保山毗邻的缅甸。但据历史记载,有“翡翠产于云南用场副、永昌府”之说,这是由于当时的翡翠产地宝井,即今天的缅甸猛拱(又叫抹谷,Mogok)曾属云南永昌府孟密宣抚司管辖之故,而永昌即为今天的保山市。当今的缅甸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商业级翡翠的来源地,主要产地位于缅北猛拱西北部的乌尤江上游三条支流流域内,产区方圆约13公里。这是从3世纪初就开始开采的翡翠的冲积矿床和冰川砂矿,18世纪后发现的翡翠原生矿。2、其它产地除此以外,世界上的翡翠产地尚有:(1)危地马拉:危地马拉的玉石矿发现于莫塔奎山谷靠近曼泽村的地方,但其与缅甸翡翠不同,它不是钠质玉,而是透辉石,除含有一般的钠和铝外,还含有大量的钙和镁,而且,其商业价值及储量尚有待于研究和评价。(2)美国的加里福尼亚:1939年,加里福尼亚的桑木利脱克利尔斯普林地区发现了白色硬玉岩和深绿色不透明硬玉岩。另外在加里福尼亚的伊尔河北福克处和所罗马县也发现了小规模的硬玉矿。但上述矿均无开采价值。(3)日本:日本的翡翠发现于新鸿府的法来村,其翡翠与钠长石和石英伴生,但多半不能雕琢,无较大的经济价值。(二)矿床类型及成因翡翠矿床有原生矿床和次生矿床两大类型。1、原生翡翠矿床(1)分布:图所示乌尤江流域的翡翠原生矿床中,质量最优者属度冒矿床。度冒矿床位于蛇纹岩化的橄榄岩体内,靠近岩体与蓝闪石片岩和钾钠长石片岩的接触带属气成热液双交代型矿床。度冒翡翠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和岩株状产出。沿走向长270米,矿体具环带状构造,由中心向外分别为:中心部位-硬玉岩带(厚2.5-3米),由白色硬玉矿物组成,产祖母绿色优质翡翠;向脉壁方向渐变为钠长石-硬玉岩带和细粒钠长石岩带,产块状、角砾状艳绿色硬钠玉(含铬大于3%),俗称“不倒翁”。钠长石带的两侧又各有一个碱性角闪岩带。(2)成因:关于翡翠矿床的成因,尚无人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但已有人提出过不同的认识,如热成因说(M. 拉克鲁瓦,1930),变质成因说(W.P.罗弗,1955)和热液交代说(Ⅱ.C 柯尔仁斯基,1953)等,这些认识都是在没有经过广泛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得出的,因而其认识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通过对缅甸翡翠矿床的研究有如下认识:A、翡翠矿床一般分布于板块俯冲碰撞带上,而且常分布于双变质带的高压低温变质带中。B、翡翠矿床的围岩原岩主要是一套基性-超基性岩,其次是少量含盐高的软泥。这些软泥实际上可能是封闭海湾的沉积物,由于板块俯冲,它们相互混杂形成混杂堆积。C、矿床一般分布于断裂作用最发育的部位。实际上,许多硬玉岩就是构造岩。鉴于上述几方面的特征,作者初步把翡翠的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使得洋壳残块与大陆边缘的含盐软泥相混杂,形成混杂堆积,这种混杂堆积物即成了形成硬玉岩的物质基础。第二,大洋板块强烈的俯冲作用造成的高压、低温物化条件使得混杂堆积物混熔并结晶,形成硬玉岩、兰闪石片岩、钠长岩等矿物和岩石。第三,强烈的构造作用(主要是断裂作用)使原来形成的岩石强烈破碎,形成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千糜岩,与此同时,超基性岩受热液淋滤,使其中的Cr,Fe,Mn等致色元素进入溶液而形成“染色剂”,染色剂沿构造裂缝上升并与强烈磨细的硬玉岩相混合。第四,被磨细的硬玉岩重新胶结、结晶形成了各种颜色的翡翠。因此,翡翠形成的条件十分苛刻,因而全世界分布甚少,高质量的翡翠更少。2、次生矿床(1)产于冲积砂层的翡翠矿床:由翡翠原生矿床风化剥蚀搬运到乌尤江流域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乌尤江上游度冒之东南的坎底、蒙冒、潘冒、卡杰冒、桑卡等村庄附近的河谷中,其中蒙冒是最大的翡翠冲积砂矿床,并以坎底玉和蒙冒玉较为有名,共同特点是以黑皮者居多。(2)产于砾岩层的翡翠矿床:巨厚的第三纪-早第四纪砾岩层分布在缅甸北部,这些砾岩层是片岩、蛇纹岩、辉长岩等岩石的浑圆形的碎屑,经砂-粘土或钙质胶结而成。砾岩层组成乌尤江高层阶地,覆盖着山区平原。砾岩露头可长达数十公里,厚约300米,有些层位富含翡翠漂砾和卵石。含翡翠的砾岩主要集中在乌尤江河谷的鞋帕等地及乌尤江支流的马蒙、潘马等地。乌尤江流域砾岩层是玉雕翡翠的主要来源。二、软玉(一)产地及资源量中国软玉矿床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万方乐奏有于田”、“天下美玉出和田” ……,光彩照人的和田玉远在7000多年前即被先民发现、利用,并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和田玉作为友谊的桥梁和团结的象征照耀着历史长河,周穆王亲自到昆仑山采玉,西王母曾三赴中原献玉,这些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实,历史考证表明,远在丝绸之路以前,在中原到中国西北边陲之间就存在玉石之路,“玉门关”就是玉石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驿站。自玉门关往西,玉石之路分为南北两条,北路由和田经莎车、喀什、库车、吐鲁番、哈密到玉门关,南路则由和田到且末、若羌、楼兰到玉门关。玉石之路直到清朝还异常繁忙,仅公元1762-1790年,清朝曾先后多次在莎车开采玉料、玉册达800片,玉印材料50方,重3万公斤以上(宋建中,1996)。现存北京故宫的“大禹治水玉山”,采自新疆的密尔岱山,这块重1万多斤的玉石沿玉石之路,是几百匹马、几千人用了数年时间才最终运抵京城。中国软玉除了和田玉以外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于超基性岩中的玛纳斯碧玉;另一种是产在变质岩中的龙溪玉较为可观。玛纳斯碧玉的原生矿床分布于天山北坡的玛纳斯县南部。清代在玛纳斯曾设绿玉厂,乾隆54年(1789年)封禁,多年不采使该产地逐渐不为人所知,直到1973年采矿点才被重新发现,两年后一块重达750公斤的大碧玉被发现,这就是后来扬州玉器厂琢成的国宝“石刻聚珍图”。龙溪玉产于四川汶川县龙溪乡,其特征见表4- 3。已有文物表明,四川在古代就开采利用了软玉。

瑜玉(yú yù):美玉。《礼记·玉藻》:“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綬。” 孔颖达 疏:“瑜是玉之美者。”《晋书·舆服志》:“皇太子金璽龟钮……佩瑜玉,垂组。”《宋史·乐志十四》:“瑜玉在佩,綦组明兮。”

玉座(yù zuò):(1).帝王的御座。《文选·谢朓<同谢咨议铜雀台>诗》:“玉座犹寂漠,况乃妾身轻。” 刘良 注:“玉座,玉床也……言君王玉座尚自虚无若此,况羣妾身至轻微,何以为久长也。”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 宋 梅尧臣 《金沙花》诗:“玉座君王赏,朱栏将相罗。”(2).代称帝王。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九:“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宋 刘克庄 《念奴娇·寿方德润》词:“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 清 汪懋麟 《题屺瞻学士扈从射麞图》诗:“敛手鵠立玉座隅,被服轻温貂貉狐。”(3).敬称先皇、先后的神床。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仇兆鳌 注:“玉座,神牀也。”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 洛阳 八陵那忍説,玉座尘昏松柏寒。” 清 顾炎武 《赋得秋柳》诗:“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夕照斜。”(4).指道观的神座。 唐 皮日休 《入林屋洞》诗:“金屋似鐫出,玉座如琢成。” 唐 王师简 《三茅君素像记》:“设云幄於两楹,分玉座而鼎足。”(5).作仙人代称。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6).器物的饰玉的底座。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词:“ 闽 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玉作(yù zuò):制作玉器。亦指玉制品。《通典·职官九》:“大 唐 於京师置冶置,有令、丞各一人,掌造铸金银铜铁、涂饰琉璃玉作等事。”《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便将 崔寧 到宅里相见官人,承揽了玉作生活,回路归家。”

玉罇(yù zūn):见“ 玉尊 ”。

玉樽(yù zūn):见“ 玉尊 ”。

玉尊(yù zūn):亦作“ 玉樽 ”。亦作“ 玉罇 ”。1.玉制的酒器。亦泛指精美贵重的酒杯。《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尊、玉籩。取一尊,一尊復生焉,与天同休,无乾时。”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宋 张泌 《河传》词:“魂销千片玉罇前,神仙,瑶池醉暮天。”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他道招状元为婿君,不邀媒不问肯,擎丝鞭捧玉樽。”(2).指酒。 清 姚鼐 《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诗:“归家酌玉尊,緑窗樱桃枝。”

玉俎(yù zǔ):古代祭祀、设宴时,用以盛牲的礼器。 三国 魏 曹植 《九咏赋》:“兰肴御兮玉俎陈,雅音奏兮文虞罗。”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诗:“金觴摇荡,玉俎推移。” 唐 权德舆 《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玉俎映朝服,金鈿明舞茵。”

玉镞(yù zú):(1).玉质的箭头。喻新竹。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节高迷玉鏃,籜缀疑花捧。”(2).玉质的箭头。喻鸟喙。 唐 濮阳瓘 《出笼鹘》诗:“玉鏃分花袖,金铃出綵笼。”

玉字(yù zì):(1).刻于玉上的文字,多指仙道书的内容。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庚子,﹝ 禹 ﹞登 宛委山 ,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金简玉字之书,玄霜絳雪之宝,俗士所不能窥,学徒不敢轻慕。” 宋 陆游 《游学射山遇景道人》诗:“若人真我友,玉字当共读。”(2).对他人文字的美称。 唐 李白 《洞庭醉后送吕使君杲流澧州》诗:“赠剑刻玉字, 延平 两蛟龙。”

玉紫(yù zǐ):唐 代三品以上的官服,色紫而饰玉。《旧唐书·舆服志》:“﹝ 武德 ﹞四年八月敕:‘三品已上,大科紬綾及罗,其色紫,饰用玉。’”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玉子(yù zǐ):(1).玉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 唐 张鷟 《游仙窟》:“自怜无玉子,何日见 琼英 。” 元 张宪 《玉壶歌》:“ 蓝田 四万八千亩,玉子团圞大如斗。”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 叶尔羌河 产玉子,如斗如碗,如拳如粟,曾有重三百斤者,五色皆备。”(2).玉制的围棋子。 南朝 梁武帝 《围棋赋》:“枰则广羊文犀,子则白瑶元玉。” 唐 杜牧 《送国棋王逢》诗:“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簷雨竹萧萧。” 宋 陆游 《春晴》诗:“静喜香烟縈曲几,卧惊玉子落纹枰。” 清 陆葇 《燕山亭》词:“楸局未停,玉子声声。”(3).侍奉仙人的仙童。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九三:“先差玉子开南殿,后遣青龙入紫微。”(4).仙人名。 晋 葛洪 《神仙传·玉子》:“ 玉子 者,姓 韦 名 震 , 南郡 人也。 周幽王 徵之不起……后入 崆峒山 合丹,白日升天而去。”

玉齍(yù zī):古代盛黍稷的玉饰祭器。《周礼·天官·九嫔》:“凡祭祀,赞玉齍,赞后荐彻豆籩。” 郑玄 注:“玉齍,玉敦,受黍稷器。”《明史·乐志二》:“神其临只,有苾有芬。乃献玉齍,乃奠文纁。”

玉姿(yù zī):美好的仪态。 唐 王无竞 《凤台曲》:“一吹一落泪,至今怜玉姿。” 唐 鱼玄机 《春情寄子安》诗:“冰销远磵怜清韵,雪远寒峯想玉姿。”

玉琢(yù zhuó):用玉雕刻成。形容秀美。 宋 徐玑 《秋日登玉峰》诗:“玉琢孤峰压富沙,人行峰顶步云霞。”《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一对男女,如玉琢金装,美不可説。”《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公子生得天庭饱满,地格方圆,伶俐聪明,粉粧玉琢。”

玉幢(yù zhuàng):(1).经幢的美称。刻着号或经咒的石柱。 唐 元稹 《泛江玩月》诗:“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元 袁桷 《枪竿岭》诗:“金桥群仙迎,玉幢百神凿。”(2).比喻秀丽的山峰。 唐 春台仙 《游春台诗》:“玉幢亘碧虚,此乃真人居。”

玉馔(yù zhuàn):犹玉食。珍美的饮食。 晋 左思 《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饌。” 唐 杜甫 《麂》诗:“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饌俱。不敢恨庖厨,乱世轻全物。”《明史·乐志三》:“羔豚升华俎,玉饌充方圆。”

玉篆(yù zhuàn):(1).篆书的美称。多指典籍、文告、符箓上的文字。 汉 王褒 《立通道观诏》:“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蹟遗书,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唐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赠右卫李骑曹》诗:“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鐃。”《宋史·乐志十四》:“煌煌寳书,玉篆金缕。”(2).指仙家名册。 唐 陆龟蒙 《中元夜寄道侣》诗之一:“丁寧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宋 向子諲 《鹧鸪天·老妻生日》词:“玉篆题名在九天,而今且作地行仙。”

玉转(yù zhuǎn):井上辘轳的美称。 唐 李贺 《夜饮朝眠曲》:“玉转湿丝牵晓水,热粉生香琅玕紫。” 王琦 汇解:“玉转,谓井上轆轤。”

玉砖(yù zhuān):亦作“ 玉塼 ”。炊饼名。 宋 陈达叟 《本心斋蔬食谱》:“玉砖,炊饼。方切,椒盐糝之。赞曰:截彼圆璧,琢成方砖,有馨斯椒,薄洒以盐。”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食品·馒头》:“玉塼,炊饼也。”

玉爪(yù zhǎo):(1).对鹰、鹫等猛禽脚爪的美称。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取未得赋》之二:“万里寒空祗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2).借指猛禽。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一壁厢把翅摩霄的玉爪腾空散,一壁厢把足驾雾的金獒逐路栏。”(3).形容美人的指甲。 唐 元稹 《闺晚》诗:“红裙委砖阶,玉爪剺朱橘。”(4).指茶叶。 宋 杨万里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蒸水老禪弄泉手, 隆兴 元春新玉爪。”(5).见“ 玉蚤 ”。

玉箸(yù zhù):见“ 玉筯 ”。

玉筯(yù zhù):亦作“ 玉箸 ”。1.玉制的筷子;筷子的美称。 唐 杜甫 《野人送朱樱》诗:“金盘玉筯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宋 黄庭坚 《元明留别》诗:“桄榔笋白映玉箸,椰子酒清宜具觴。” 清 汪懋麟 《醉白以杭州韭见饷欣然命酌得诗》之一:“厨娘细斫银丝鱠,老子欢齐玉筯头。”(2).喻眼泪。 南朝 梁 简文帝 《楚妃叹》诗:“金簪鬢下垂,玉筯衣前滴。” 唐 高适 《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明 沉鲸 《双珠记·从军别意》:“骤闻兰友戍天涯,不觉离愁锁两眉。作恶中年,玉筯并垂。” 吴有章 《清宫词》诗:“宫花依旧烂春红,玉筯双垂染血浓。”(3).佛家指坐化时垂下的鼻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嗓》:“ 王 ( 王和卿 )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餘,人皆嘆骇。 关 ( 关汉卿 )来弔唁,询其由,或对云:‘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復问鼻悬何物,又对云:‘此玉筯也。’”《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看 莲女 鼻中流下两管玉筯来,遂揭了销金盖头,用手一摇,见 莲女 端然坐化而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槐南 一僧﹞溘然而逝,合掌端坐仍如故,鼻垂两玉筯,长尺餘,众大惊异。”(4).喻小冰柱。 宋 苏辙 《同王适赋雪》诗:“细排玉箸短垂簷,暗结轻冰时入研。”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文鼎提举赋雪》词:“香暖处,酒醒时,画簷玉筯已偷垂。”(5).书体名。指 秦 李斯 所创之小篆。 李绰 《尚书故实》引 唐 张怀瓘 《书断》曰:“如科斗、玉筯、偃波之类,诸家共五十二般。” 五代 齐己 《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箸篆书》诗:“玉筯真文久不兴, 李斯 传到 李阳冰 。” 元 郑杓 《衍极·书要》“篆有垂露、復书、杂体” 元 刘有定 注:“小篆之别十一,曰玉筯篆, 秦 小篆也, 李斯 等作。”

玉柱(yù zhù):(1).石柱的美称。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 宋 王仲旉 《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 明 李梦阳 《秋怀》诗:“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觴而谁御,横玉柱而霑軾。” 李善 注:“琴有柱,以玉为之。” 唐 杨巨源 《雪中听筝》诗:“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谁把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朱弦调玉柱,铁转檀槽。”(3).指额上隆起的筋肉。《隋书·高祖记上》:“额上有玉柱入顶,目光外射。”(4).筷子的美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长安有狭斜行》:“三子俱来宴,玉柱击清甌。”(5).指修道者死后鼻腔分泌物。据说这是成道的征象。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窍中两行玉柱,头直上万道金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祖》:“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进去看他一看,只见他两条玉柱拄在膝上,不知从几时圆寂去了。”(6).中指的别称。(7).山药的别名。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道人 沉天休 尝言:‘顷年採药其中,见一藤引蔓甚远,而叶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长数尺,盖亦山药也,大茎可享半月,戏目为玉柱。其后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药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8).馒头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馒头》:“《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玉麈(yù zhǔ):玉柄麈尾。 东晋 士大夫清谈时常执之。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金貂有时换美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宋 姜夔 《湘月》词:“玉麈谈玄,嘆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明 李东阳 《送文宗儒太仆还南寺》诗:“锦囊秀句压骚人,玉麈雄谈惊坐客。”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袖中芳草岂不香,手中玉麈岂不长?”

玉烛(yù zhú):(1).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尸子》卷上:“四气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 郭璞 注:“道光照。” 邢昺 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玉烛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玉烛调元气,金枢运大钧。”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金甌仍未缺,玉烛又新调。”(2).烛的美称。 唐僖宗 宫人《金锁》诗:“玉烛製袍夜,金刀呵手裁。”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七:“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3).比喻目光。 唐 曹唐 《病马》诗之一:“四蹄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烛斜。”(4).乐律名。《隋书·律历志上》:“黄钟: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烛、调风。右黄钟一部,三十四律。”《旧唐书·音乐志三》:“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玉竹(yù zhú):(1).竹子的美称。 元 顾瑛 《唐宫词·次铁厓无题韵》之二:“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迴文宝簟光。”(2).竹的一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又有丹竹纯赤,玉竹纯白。”(3).萎蕤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萎蕤》。

玉珠(yù zhū):(1).颗粒状的玉。《左传·桓公二年》“袞冕黻珽” 唐 孔颖达 疏:“天子白玉珠十二旒;三公诸侯青玉珠七旒;卿大夫黑玉珠五旒。”《晋书·舆服志》:“ 后汉 以来,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魏书·李预传》:“妻 常氏 以玉珠二枚唅之。”(2).比喻花蕊。 唐 李绅 《过梅里·早梅桥》诗:“早梅花,满枝发,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玉朱(yù zhū):圆形的玉石。朱,同“ 珠 ”。

玉甃(yù zhòu):(1).井壁的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井赋》:“穿重壤之千仞兮,搆玉甃之百节。”(2).指水井或汤池。 唐 李峤 《井》诗:“玉甃谈仙客, 铜臺 赏 魏 君。” 宋 苏轼 《华胥引》词:“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 清 纳兰性德 《汤泉应制》诗之四:“金铺照日初涵影,玉甃生烟别作香。”(3).指洁白的墙垣。 清 纳兰性德 《扈跸霸州》诗:“万泒银涛衝古岸,四围玉甃护严城。”

玉轴(yù zhóu):(1).指车。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非因鷁首,詎假龙桥,岂藉银连,寧须玉轴。”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铁骑成羣,玉轴相接。”(2).指船。 北周 庾信 《和灵法师游昆明池》之一:“平湖泛玉轴,高堰歇金鞍。”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安流进玉轴,戒道翼金吾。”(3).卷轴的美称。借指珍美的图书字画。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清 余怀 《板桥杂记·纪丽品》:“﹝ 顾媚 ﹞家有眉楼,綺窗绣帘,牙籤玉轴,堆列几案,瑶琴锦瑟,陈设左右。” 蒯文伟 《开鉴草堂消夏》诗:“牙籤玉轴纵横处,宝鸭时焚一缕香。”

玉舟(yù zhōu):(1).喻白莲花瓣。 宋 杨万里 《白莲》诗:“自拾落英浮水面,玉舟撩乱满江湖。”(2).指酒杯。 宋 苏轼 《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宋 赤城韩夫人 《法驾导引》词:“自洗玉舟斟白醴,月华微映是空舟。” 元 吴弘道 《金字经》曲:“谁为寿,緑鬟双玉舟。”参见“ 玉船 ”。

玉种(yù zhǒng):(1).传说中玉的种子。《山海经·西山经》“ 黄帝 乃取 峚山 之玉荣,而投之 钟山 之阳” 晋 郭璞 注:“以为玉种。”(2).引申为对他人后嗣的美称。 唐 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玉种逾润,兰芳不已。”

玉钟(yù zhōng):玉制的酒杯。亦用作酒杯的美称。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 野王 贮器,金错 蜀 杯。”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明 康海 《贺登科·上小楼》套曲:“饮玉钟,驾彩虹,山摇地动。”

玉质(yù zhì):(1).形容姿貌肌肤之美。 汉 张衡 《舞赋》:“粉黛施兮玉质粲,珠簪挻兮緇髮乱。”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甘后 ﹞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第一折:“巧笑工顰,玉质天然奇絶。”(2).指美女。《花月痕》第四四回:“奇葩倏坠,依然连理之枝;玉质长埋,仍是婆娑之树。”(3).形容质美如玉。 南朝 梁 沉约 《与沉渊荐沉驎士表》:“﹝ 沉 ﹞玉质踰洁,霜操日严。” 宋 苏轼 《十二琴铭》:“有蔚者桐,僵於下阳之庭,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 明 刘基 《卖柑者言》:“ 杭 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燁然,玉质而金色。”

玉趾(yù zhǐ):(1).对人脚步的敬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 宋 司马光 《奉同范景仁宋次道太常致斋韩廷评维见过为诗谢之》:“如何枉玉趾,及门失相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先生,余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2).白嫩如玉的脚。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凝霜凋朱颜,寒泉伤玉趾。”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裾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

玉指(yù zhǐ):(1).称美人的手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之四十一》:“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絃。” 唐 孟浩然 《宴张记室宅》诗:“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 清 郑燮 《题双美人图》诗:“玉指尖纤指何许,似笑姮娥无伴侣。”(2).指冰柱。 唐 孟郊 《晚雪吟》:“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

玉旨(yù zhǐ):帝旨。敬称。《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玉帝 允奏,即命直殿仙官,将神书玉旨付与 孝悌王 领讫。”《说岳全传》第六九回:“但见 岳王 父子等,跪着迎接。 伍王 手捧玉旨开读。”

玉巵(yù zhī):(1).亦作“ 玉卮 ”。玉制的酒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堂谿公 谓 昭侯 曰:‘今有千金之玉巵,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 宋 范成大 《冬至日天庆观朝拜作欢喜口号》:“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巵。” 明 陆采 《怀香记·闻香致疑》:“脩竹长松映玉巵。”(2).仙女名。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瑶姬》:“ 云华上宫夫人 ,名 瑶姬 , 王母 第二十三女。 玉巵 , 王母 小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 妙霓 ﹞迨乎尘劳欲息,禪悟已深,予示冥期,遂游浄域。若非 玉巵 之偶謫,岂到人间?”

玉芝(yù zhī):(1).芝草的一种,又称白芝。《文选·张衡<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饥。” 李善 注:“《本草经》曰:白芝,一名玉芝。”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明 潘恩 《七星岩》诗:“八桂玉芝空翳翳,青泥丹灶故辉辉。”(2).草药名。即鬼臼。 宋 陆游 《过邻家戏作》诗:“醅瓮香浮花露熟,药栏土润玉芝新。”自注:“玉芝谓鬼臼,山家多有之。”(3).草药名。黄精别名。 明 王象晋 《群芳谱·药一·黄精》:“黄精,一名黄芝,一名玉芝草。”(4).虾蟆别名。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虾蟆》引 晋 葛洪 《神仙传》:“ 益州 北平山 有虾蟆,谓之玉芝, 王乔 食之成仙。”(5).比喻贤才。 唐 刘禹锡 《哭吕衡州》诗:“一夜霜风彫王芝,苍生望絶士林悲。”

玉卮(yù zhī):见“ 玉巵 ”。

玉筝(yù zhēng):古筝的美称。 唐 常建 《高楼夜弹筝》诗:“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明 谢谠 《四喜记·佳期重会》:“调脂弄粉谁还又,玉筝檀板都收。” 鲁迅 《赠人》诗之二:“ 秦 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玉镇(yù zhèn):指玉瑞及镇圭之属。《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 郑玄 注:“玉镇、大宝器,玉瑞,玉器之美者。” 贾公彦 疏:“玉镇,即《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镇圭之属。” 孙诒让 正义:“王及诸侯六瑞通谓之玉镇。《苏氏演义》引《三礼义宗》云:上公镇桓圭,九寸;侯镇信圭,七寸;伯镇躬圭,六寸;子镇穀璧,五寸;男镇蒲璧,五寸。谓之镇者,皆受之於天子以为瑞信,镇抚国家也。”

玉振(yù zhèn):(1).谓磬声振扬。《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二》:“所谓‘金声而玉振之’者,以金声始洪而终杀,必以玉声振扬之。此‘之’字即指金声而言。”(2).谓振扬天子之德音。《汉书·儿宽传》:“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 颜师古 注:“言振扬德音,如金玉之声。”(3).形容帝王仁德的声音。《晋书·景帝纪》:“夫圣王重始,正本敬初,古人所慎也。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4).比喻文辞声调铿锵。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英英夫子,灼灼其儁。飞辩摛藻,华繁玉振。”(5).谓著述继美前贤。《晋书·卫玠传》:“昔 王辅嗣 吐金声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 江 表。微言之绪,絶而復续。”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二 刘 金声於 隋 代, 孔贾 玉振於 唐 初。”(6).古琴名。 元 陶宗仪 《辍耕录·古琴名》:“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黄鵠、秋啸。”

玉轸(yù zhěn):(1).天子车舆的美称。 南朝 梁 张率 《河南国献舞马赋》:“无逸御於玉軫,不泛驾於金舆。”(2).玉制的琴柱。 唐 李贺 《追和柳恽》:“酒杯 箬 叶露,玉軫 蜀 桐虚。” 王琦 汇解:“軫者,琴柱所以系弦,丽者以玉为之。”《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双手举琴,向祭石臺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軫抛残,金徽零乱。”(3).借指琴瑟。 晋 刘妙容 《宛转歌》:“低红掩翠方无色,金徽玉軫为谁鏘。” 唐 白居易 《对琴待月》诗:“玉軫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明 无名氏 《飞丸记·游园题画》:“冰絃未转番幽恨,玉軫调成畏杀声。”

玉枕(yù zhěn):(1).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作瓷枕、石枕的美称。《晋书·王澄传》:“ 澄 左右有二十人,持铁马鞭为卫, 澄 手甞捉玉枕以自防,故 敦 ( 王敦 )未之得发。” 唐 胡曾 《车遥遥》诗:“玉枕夜残鱼信絶,金鈿秋尽雁书遥。”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词:“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明 陈子龙 《少年游·春情》词:“玉枕寒深,冰綃香浅,无计与多情。”(2).指玉枕骨。《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曰:‘ 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富贵不可言。’”(3).见“ 玉枕穴 ”。

玉砧(yù zhēn):捣衣石的美称。 唐 贾至 《寓言》诗之二:“玉砧调鸣杵,始擣机中紈。”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捣残秋练,玉砧犹想纤指。”

玉真(yù zhēn):(1).谓仙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玉清 三元宫 ……右位, 太上玉真保皇道君 。” 唐 张籍 《灵都观李道士》诗:“泥灶煮灵液,扫坛朝 玉真 。”(2).特指仙女。 唐 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再到 天台 访 玉真 ,青苔白石已成尘。” 清 吴伟业 《楚云》诗之一:“十二峰头降 玉真 , 楚 宫祓禊采兰辰。”(3).指 杨贵妃 。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 玉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按,一本作“ 太真 ”。 清 吴伟业 《古意》诗之五:“君王自有他生约,此去惟应礼 玉真 。”(4).泛指美人。 宋 晏殊 《玉楼春》词:“池塘水緑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錚深,入破舞腰红乱旋。”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玉真能唱朱帘静,忆上双莲池上听;百分蕉叶醉如泥,却向断肠声里醒。”(5).花名。瑞圣花的一种。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瑞圣花》:“﹝瑞圣花﹞白者名玉真。 成都 人竞移蒔园中。”

玉折(yù shé):喻贤者夭折,或为保持节操而捐躯。 晋 傅玄 《笔赋》:“柔不丝屈,刚不玉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毛伯成 既负才气,常称寧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玉折何追,星頽靡续。”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 嵇生 玉折, 颜子 兰摧。”

玉照(yù zhào):◎ 玉照 yùzhào[your photo graph] 对别人照片的敬称

玉棹(yù zhào):船桨的美称。亦借指船。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怀四十韵上歙宣崔中丞》:“迴塘排玉棹,归路拥金羈。”

玉诏(yù zhào):玉帝的诏书。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七:“玉詔新除 沉侍郎 ,便分茅土镇东方。”

玉兆(yù zhào):古代灼龟甲占卜吉凶时,其裂纹似玉之裂痕者,称为“玉兆”。《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兆之灋,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郑玄 注:“兆者,灼龟发於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舋鏬,是用名之焉。” 唐 马吉甫 《蜗牛赋》:“海蛤无脛,江龟有灵,怀珠胎以自伐,韜玉兆以先形。”

玉沼(yù zhǎo):清澈晶莹的水塘。 南朝 梁 刘孝绰 《饯张惠绍应令》诗:“瑶阶变杜若,玉沼发攒蒋。”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诗:“银轮随宝马,玉沼见金龟。” 明 何景明 《明月篇》:“濯濯芙蓉生玉沼,娟娟杨柳覆金堤。”

玉嶂(yù zhàng):形容积雪的山峦。 唐 吕温 《吐蕃别馆望白水山作》诗:“玉嶂拥清气,莲峯开白花。” 唐 皎然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诗:“琼峯埋积翠,玉嶂掩飞流。”

汉字组词推荐

汉字组词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