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优尔吧汉字组词汉字组词汉字组词内容详情

鹃组词,鹃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优尔吧 2022-10-19 08:15:13 258

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蒙蒙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鹃》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鹃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鹃字简介
字母:j,拼音:juan,带声调拼音:juān,注音:ㄐㄩㄢ,部首:鸟,部首比划:5,比划:12,繁体字:鵑,字体结构:左右结构,字法:右形左声,笔画顺序:竖折横竖折横横撇折捺折横,五笔86编码:KEQG,五笔98编码:KEQG,Unicode:U+9E43,汉字编号:2640,

基本解释

(鵑) juān  ㄐㄩㄢˉ ◎ 〔杜鹃〕见“杜”。

鹃组词

杜鹃(dù juān):◎ 杜鹃 dùjuān(1) [cuckoo]∶杜鹃属的一种鸟,体长约15厘米,体背尾部均黑色,体下面白色、杂有深色横条纹,脚黄色,常把卵下到别的莺鸟巢里(2) [Indian azalea]∶一种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也叫“杜鹃花”

鹃血(juān xuè):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昼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来,故称。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清 王夫之 《读<指南集>》诗之一:“鹃血春啼悲 蜀 鸟,鷄鸣夜乱度 秦 关。” 清 徐念 《石门蔡贞女辞》:“三月鹃血带啼痕,清操直欲凌冰霜。”参见“ 鹃魂 ”。

鹃嗁(juān tí):见“ 鹃啼 ”。

鹃啼(juān tí):亦作“ 鹃嗁 ”。传杜鹃啼声凄苦。因多用以形容人的思念之苦或悲怨之深。 元 虞集 《送王君实御史》诗:“鸎满 輞川 君定到,鹃啼 劒阁 我思归。” 元 王元鼎 《雁传书》套曲:“鹃啼春思月中魂,花迷蝶梦窗前影。” 清 戴璐 《藤阴杂记》卷一:“看阶前草緑苔青,非生意;听墙外鹃啼雀噪,恐有寃魂。” 清 赵细琼 《喝火令》词:“鹤唳风声杳,鹃嗁月影寒。”参见“ 鹃魂 ”。

鹃魂(juān hún):相传古代 蜀 帝 杜宇 让位 鳖灵 自逃,后欲复位不得而死,魂化为鹃,悲啼不止,乃至血出,人称冤鸟。故以“鹃魂”指冤魂。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当时我客皆钩党,悲颯填胸尔不任。鹤骨难支萧寺雨,鹃魂彳亍故园心。”

山鹃(shān juān):杜鹃花。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其处山鹃盛开,皆在水涯岸侧,不作蔓山布谷之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其处山鹃鲜丽,光彩夺目。”

咬鹃: 咬鹃科(Trogonidae)约35种产于温暖地区的常见鸟类。腹部鲜红至黄色,胸和上体色深。非洲和美洲的咬鹃,雄鸟的上体彩虹色;亚洲的咬鹃,雄鸟不具光泽,但头、胸、腰和尾带红色或粉红色。绿咬鹃属(Pharomachrus)的绿咬鹃在咬鹃科中最著名。除辉绿咬鹃(Pharomachrus mocino;即辉咬鹃,体长约125公分〔50吋〕)外,大多数种类体长24~46公分(9.5~18吋)。凸尾,尾羽12枚,端方形。尾下覆羽具黑、白花纹(如同杜鹃那样)。翅圆形,腿短,脚弱。第二趾(内趾)固定向后。嘴短,弯曲且宽,基部有嘴须;许多种类的嘴具锯齿。眼周有一圈彩色的裸露皮肤。

子鹃(zǐ juān):即杜鹃鸟。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杜宇 称帝号曰 望帝 ……禪位於 开明帝 ,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 蜀 人悲子鹃鸟鸣也。”参见“ 子规 ”。

翠金鹃: 拼音:cuì jīn juān解释:翠金鹃(学名:Chalcites maculatus)为杜鹃科金鹃属的鸟类,俗名翠鹃、金翠鹃。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至苏门答腊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湖北、贵州、海南等地,多见于常见于山区低处茂的常绿林以及繁殖期活动于山上灌木丛间。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勃固,据RobinsonetKloss。

大杜鹃(dà dù juān): 又称“郭公”、“布谷鸟”。脊椎动物。鸟纲,杜鹃科。体长33~35厘米。身体暗灰色,腹部有黑色横纹。其叫声很像语音“布谷”,因而又叫“布谷鸟”。不自营巢。夏时几遍布全国。

杜鹃属: 拼音: dù juān shǔ解释:杜鹃属,为鸟纲杜鹃属和植物杜鹃属的统称。鸟纲杜鹃属常见的动物有大杜鹃、四声杜鹃、布谷鸟、鹰鹃等。植物杜鹃属为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科灌木或乔木,杜鹃属我国约542种,其中,植物杜鹃,又名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该属共有16种,我国常见的杜鹃属动物有大杜鹃、四声杜鹃、布谷鸟、鹰鹃等。该属动物均有“托婴”行为,即产卵于其它鸟类的巢中,幼鸟孵化后会把同巢的寄主卵或幼鸟推下,让寄主亲鸟只抚养自己。其寄主鸟类个体往往比杜鹃幼鸟还小,故形成“以小饲大”的奇特画面。

杜鹃血(dù juān xuè):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甚。 清 黄遵宪 《世爱国志士歌》:“草莽臣 正之 ,望闕輒哭謁。眼枯泪未枯,中有杜鹃血。”

杜鹃花(dù juān huā):也叫映山红,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卵状椭圆形。春季开花,花冠阔漏斗形,红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唐 白居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先去因以四韵寄之》:“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花》:“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鸣时开,一名暎山红,一名红躑躅……又 上虞 钓臺山 上双笋石,其顶有杜鹃花,春夏照烂,望之人立而饰其冠冕者。” 清 黄遵宪 《杜鹃》诗:“杜鹃花下杜鹃啼,苦风凄雨梦亦迷。”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说起 昆明 的花木,真正别致。最有名的三种花是茶花、杜鹃花,还有报春花。”

黄杜鹃(huáng dù juān):羊踯躅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羊踯躅》。

怨啼鹃(yuàn tí juān):词牌名。即《浣溪沙》。双调,四十二字。《词谱》卷四:“《浣溪沙》, 唐 教坊曲名……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参见“ 浣溪沙 ”。

安徽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暗灰鹃鵙: 拼音:àn huī juān jú解释:暗灰鹃鵙(学名:Coracina melaschistos)为山椒鸟科鹃鵙属的鸟类,俗名平尾龙眼燕、黑翅山椒鸟。主要生活于平原、山区、栖于以栎树为主的落叶混交林、阔叶林缘、松林、热带雨林、针竹混交林以及山坡灌木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叫声:鸣声为三或四个缓慢而有节奏的下降笛音wii wii jeeow jeeow。性:栖于甚开阔的林地及竹林。冬季从山区森林下移越冬。中等体型(23厘米)的灰色及黑色的鹃鵙。雄鸟青灰色,两翼亮黑,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三枚外侧尾羽的羽尖白色。雌鸟似雄鸟,但色浅,下体及耳羽具白色横斑,白色眼圈不完整,翼下通常具一小块白斑。 虹膜-红褐;嘴-黑色;脚-铅蓝。

百里杜鹃: 拼音: bǎi lǐ dù juān解释:百里杜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黔西县交界处,因整个天然杜鹃林带宽1~3千米,绵延50余千米(100里),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而得名。百里杜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有“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的美称。

杜鹃花属: 拼音:dù juān huā shǔ解释:杜鹃花属,灌木或乔木,有时矮小成垫状,地坐或附生;植株无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鳞片。叶 常绿或落叶、半落叶,互生,全缘,稀有不明显的小齿。花芽被多数形态大小有变异的芽鳞。

独龙杜鹃: 拼音:dú lóng dù juān解释:独龙杜鹃,拉学名:Rhododendron keleticum Balf. F. et Forrest,为高5—30厘米的双子叶匍地小灌木。产云南西北部(贡山、福贡)、西藏东南部(察隅)。生于山坡灌丛、高山草甸、岩 石边或高山竹丛边,海拔3 000—3 900米。缅甸东北部也有。模式标本自我国藏东 南、滇西北缅甸东北交界处(SE Tibet,Tsarong,Salween/Kiu chiang Divide)。

杜鹃啼血

皋月杜鹃: 拼音:shí liú zǐ shí解释:形态特征半常绿灌木,高1—2米;分枝多,小枝坚硬,初时密被红褐色糙伏毛,后近于无 毛。叶集生枝端,近于革质,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7—3.2厘米,稀4.5厘米,宽约 6毫米,先端钝尖,基部狭楔形,边缘疏具细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疏被糙 伏毛,下面苍白色,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侧脉在下面微明显,两面散生红褐色糙 伏毛;叶柄长2--4毫米,被红褐色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鳞片阔卵形,先端急尖,仅外 面及先端具毛。花1—3朵生枝顶;花梗长0.6--1.2厘米,被白色糙伏毛;花萼5裂,裂 片椭圆状卵形或近于圆形,长1—3毫米,宽1.5—2毫米,淡绿色,外面及边缘被白色柔 毛;花冠鲜红色,有时玫瑰红色,阔漏斗形,长3—4厘米,直径3.7厘米,稀达6厘 米,花冠管长1.3厘米,裂片5,广椭圆形, 长1.7—2厘米,宽1.6厘米,具深红色斑 点;雄蕊5,不等长,长1.6—2.2厘米, 比花冠短,花丝淡红色, 中部以下被微柔毛, 花 药深紫褐色,长3毫米,基部具细尖头; 子房长3.5毫米,密被亮褐色糙伏毛,花柱长 1.3厘米,稀达4.5厘米, 比雄蕊长,无毛。蒴果长圆状卵球形,长6—8毫米,密被红褐 色平贴糙伏毛。 花期5—6月。产地分布原产日本,我国广为栽培。

皋月杜鹃: 拼音:shí liú zǐ shí解释:形态特征半常绿灌木,高1—2米;分枝多,小枝坚硬,初时密被红褐色糙伏毛,后近于无 毛。叶集生枝端,近于革质,狭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7—3.2厘米,稀4.5厘米,宽约 6毫米,先端钝尖,基部狭楔形,边缘疏具细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疏被糙 伏毛,下面苍白色,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侧脉在下面微明显,两面散生红褐色糙 伏毛;叶柄长2--4毫米,被红褐色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鳞片阔卵形,先端急尖,仅外 面及先端具毛。花1—3朵生枝顶;花梗长0.6--1.2厘米,被白色糙伏毛;花萼5裂,裂 片椭圆状卵形或近于圆形,长1—3毫米,宽1.5—2毫米,淡绿色,外面及边缘被白色柔 毛;花冠鲜红色,有时玫瑰红色,阔漏斗形,长3—4厘米,直径3.7厘米,稀达6厘 米,花冠管长1.3厘米,裂片5,广椭圆形, 长1.7—2厘米,宽1.6厘米,具深红色斑 点;雄蕊5,不等长,长1.6—2.2厘米, 比花冠短,花丝淡红色, 中部以下被微柔毛, 花 药深紫褐色,长3毫米,基部具细尖头; 子房长3.5毫米,密被亮褐色糙伏毛,花柱长 1.3厘米,稀达4.5厘米, 比雄蕊长,无毛。蒴果长圆状卵球形,长6—8毫米,密被红褐 色平贴糙伏毛。 花期5—6月。产地分布原产日本,我国广为栽培。

亮红杜鹃: 拼音:liàng hóng dù juān解释:常绿灌木,高1.2—3米;枝硬而直,幼枝薄被淡白色丛卷毛,无腺体,老枝灰褐 色。冬芽尖卵形,长约1厘米。叶革质,椭圆形,长4—5.5(--9)厘米, 宽1—2(-- 2.5)厘米,先端有小尖头,基部稍不对称,钝形,边缘微反卷,上面绿色,无毛,中脉 凹下,侧脉12—15对,下面被两层淡黄色续的毛被,上层疏松羊毛状,下层紧密, 山 脉凸出,多少被有毛被; 叶柄长0.6—1厘米,如幼枝一样变为无毛。顶生伞形花序,有 花5—6朵;总轴长2—3毫米,被褐色丛卷毛;花梗长1(--1.8)厘米,散生褐色丛卷 毛; 花萼肉质,杯状, 红色, 长约2.5—4毫米, 裂齿5, 圆形, 外面及边缘具丛卷毛; 花冠骨状钟形,长约3厘米,亮深红蔷薇色, 无毛,裂片5, 圆形,长1.7厘米,宽2.2 厘米;雄蕊10,不等长,长1—2.4厘米,花丝无毛,花药长圆形,长1—1.5毫米;子房 圆锥形,先端渐细长至花柱基部,长5.5毫米,密被黄褐色丛卷毛,花柱长约2.2厘米, 无毛,柱头小,略有小裂片.蒴果圆柱形,长8—12毫米,直径4—5毫米,绿色,有毛 被残迹。 花期7月,果期10月。产云南西部,生于海拔3 200--3 300米的山坡灌丛中,模式标本采白云南维西。

四声杜鹃: 拼音:sì shēng dù juān解释:四声杜鹃(学名:Cuculus micropterus)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俗名快快割麦、光棍好过、豌豆八哥、关公好哭。分布于北抵前苏联、东到日本、向南抵马来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至甘肃以南各地、西至云南边境、海南等地,多栖息于平原以至高山的大森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望帝啼鹃

涧上杜鹃 : 拼音:jiàn shàng dù juān解释:形态特征灌木,高约3米;枝圆柱形,灰褐色,幼时密被锈色糙伏毛,后无毛。叶革质,集生 枝端,椭圆状长圆形。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3—3.6厘米,稀达6厘米,宽0.5— 1.3厘米,稀达2厘米,先端钝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被糙伏 毛,上面深绿色,干后黑褐色,初时疏被灰色糙伏毛,后近无毛,下面绿色,干时红褐 色,被锈色绢状糙伏毛,中脉在两面明显, 侧脉4—5对, 在上面下凹,下面明显凸起, 未达叶缘连结; 叶柄长4毫米,密被锈色糙伏毛。伞形花序顶化,有花4—6朵;花梗长 0.6—1厘米,密被锈色糙伏毛;花萼5浅裂,裂片细圆齿状;花冠漏斗形,深紫红色至 粉红色,长约2.8堙米,花冠管圆筒状,长1.5厘米,基部直径3毫米,裂片5,长圆状 卵形,长1.3厘米,无斑点;雄蕊7—10,不等长,长2--2.8厘米,花丝中部以下被微柔 毛;子房密被绢状锈色糙伏毛,花柱长3.5厘米,无毛。蒴果圆锥状, 长7毫米,被锈色 糙伏毛。 花期5月。产地分布产湖南南部、广东北部。生于海拔550米的河旁疏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湖南宜章(莽山东山坑)。

汉字组词推荐

精选图文

汉字组词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