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优尔吧汉字组词汉字组词汉字组词内容详情

端组词,端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优尔吧 2022-12-19 22:57:53 126

端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小梦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端》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端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字简介
字母:d,拼音:duan,带声调拼音:duān,注音:ㄉㄨㄢ,部首:立,部首比划:5,比划:14,繁体字:耑,字体结构:左右结构,字法:形声,笔画顺序:捺横捺撇横竖折竖横撇竖折竖竖,五笔86编码:UMDJ,五笔98编码:UMDJ,Unicode:U+7AEF,汉字编号:3151,

基本解释

duān   ㄉㄨㄢˉ ◎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 姓。

英文翻译

end   extrenity

端组词

百端(bǎi duān):◎ 百端 bǎiduān(1) [in many ways]∶多种多样思绪百端(2) [all things/feelings]∶各种各样的事百端俱巧理百端

白端(bái duān):白色的 端溪 石。又名锦石。 广东省 高要县 七星岩 特产,可制砚或柱础、器皿,最白者磨细后可作搽面的干粉。 明 屠隆 《砚笺·研》:“有眼而佳者,第白端、緑端,非眼不辨也。”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锦石》:“其纯白者产 七星巖 ,名白端,为柱为础及几案盘盂,皓然如雪,皆可爱……最白者,妇女以之傅面,名为乾粉。”

谤端(bàng duān):授人以口实的事端;招致他人责难的事端。《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裴松之 注引《孙资别传》:“乡人司空掾 田豫 、 梁 宗艳 皆妬害之,而 杨丰 党附 豫 等,专为 资 构造谤端,怨隙甚重。”

报端(bào duān):◎ 报端 bàoduān[in a newspaper] 报纸上

悲端(bēi duān):(1).可悲的情事。《梁书·明山宾传》:“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2).哀伤的心绪。 唐 王昌龄 《代扶风主人答》诗:“少年运会,何事发悲端?”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三:“佳晨追良覿,触物悬悲端。”

弊端(bì duān):[释](名)由于工作上有漏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 [构成]偏正式:弊(端 [例句]消除弊端。(作宾语)[同义]弊病

鼻端(bí duān):鼻子顶端,鼻。《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宋 黄庭坚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木人得 郢 工,鼻端乃可斲。”参见“ 鼻堊挥斤 ”。

笔端(bǐ duān):[释义](名)〈书〉指写作、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的意境。 [构成]偏正式:笔(端 [例句]笔端奇趣横生。(作主语)

变端(biàn duān):事变,事端。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年变端殊大,非前时意料所及。” 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五:“ 川省 护理总督 王人文 见民情激愤,知道压迫必致引起变端,特为奏请暂缓接收铁路。”

弁端(biàn duān):卷首。指前言。

兵端(bīng duān):导致战争的事端。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 《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开,国事不可再误。”《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 昖 言 倭 使频来要挟和款,兵端渐露,乞选将率兵,督同本国训练修防。”

不端(bù duān):[释义](形)不正派。 [构成]偏正式:不〔端 [例句]行为不端。(作谓语)不端的品行让人耻笑。(作定语)

朝端(cháo duān):(1).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书省的长官。《宋书·王弘传》:“臣 弘 忝承人乏,位副朝端,若復谨守常科,则终莫之纠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蹔遂冲旨,改授朝端。” 李周翰 注:“改授司徒,以为朝臣之首也。” 唐 王维 《送丘为往唐州》诗:“朝端肯相送,天子綉衣臣。”(2).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宋 王禹偁 《送田舍人出牧淮阳》诗:“药树吟多且握兰,蔼然公议满朝端。”《明史·吴时来传》:“ 时来 初以直窜,声振朝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门生故吏,分布朝端。”

侈端(chǐ duān):奢侈的开端。《新唐书·姜行本传》:“ 魏徵 见其倚昵,恐寖启侈端,劝帝斥之。”

愁端(chóu duān):犹愁绪。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淹留未见敌,愁端如髮。” 宋 徐伸 《二郎神》词:“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

储端(chǔ duān):太子詹事的别称。《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侯府寄隆,储端任显。” 李周翰 注:“储端任显,谓 缅 为太子詹事也。” 南朝 梁 陆倕 《除詹事让表》:“尊官厚秩,无因而至;陋巷蓽门,鬱成爽塏。储端华重,实异恒司。” 清 梁章鉅 《称谓录·詹事府职官》:“《事文类聚》:‘太子詹事号储端。’”

创端(chuàng duān):犹创新。《新唐书·柳识传》:“﹝ 柳识 ﹞工文章,与 萧颖士 、 元德秀 、 刘迅 相上下,而 识 练理创端,往往诣极,趣尚非博,然当时作者伏其简拔。”

大端(dà duān):[释义](名)〈书〉(事情的)重要方面。 [构成]偏正式:大(端 [例句]见大端。(作宾语)

盗端(dào duān):为盗的开端。《三略·上略》:“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定端(dìng duān):(1).一定的头绪。 宋 刘敞 《独行》诗:“野兴宜独往,春愁无定端。”(2).犹定数。 唐 李白 《空城雀》诗:“天命有定端,守分絶所欲。”(3).固定的地方。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白日掩徂暉,浮云无定端。” 明 高启 《送贾凤进士》诗:“人生如蓬萍,飘流无定端。”

顶端(dǐng duān):[释义](1) (名)最高最上的部分。塔的顶端落一只鸟。(作主语) (2) (名)末尾。 [构成]偏正式:顶(端

端粒: 拼音:ruì lì端粒(telomere) 的概念端粒是指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特殊结构,即染色体末端DNA 序列的多个重复,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染色体的末端,它由2~20kb 串联的短片段重复序列(TTAGGG) n 及一些结合蛋白组成。四膜虫(单细胞生物) 端粒的结构是6 个核苷酸5′- TTGGGG - 3′序列的多次重复。人类为5′-TTAGGG- 3′序列的多次重复。随着细胞不断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增加,端粒DNA 序列进行性缩短。故粒端长度决定了细胞寿命,至一定长度时,细胞停止分化,并出现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Apoptosis) 。端粒作为细胞的“有丝分裂钟”(mitosis clock) 调节细胞分裂。早衰的端粒长度明显低于正常人,而人精原细胞的端粒长度比体细胞长数千kb,并不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端粒的结构、功能1978年,Blackbum发现一种单细胞池塘生物四膜虫的染色体端粒DNA 为一种简单核苷酸序列的大量重复,即(TTGGGG)n,后来证明人和脊椎动物的端粒均为有丰富鸟嘌呤(G) 的重复DNA 序列,人类端粒DNA 由5′TTAGGG3′的重复单位构成,细胞中端粒DNA 总是和非组蛋白成分的蛋白质结合成一个复合体,其结构虽不清楚,但它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核酸酶降解,防止染色体末端丢失、融合,并参与染色体在核内定位及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从而保持遗传系统的稳定性。

端了:端了----北京土话,抄了的意思。端,即“锅端”的简化用语。

端坐(duān zuò):◎ 端坐 duānzuò[sit uprightly;sit up straight] 端正地坐着端坐读书

端紫(duān zǐ):为 端溪 紫石砚所取的拟人化的名字。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 元狩 中,詔举贤良方正, 淮南王 安 举 端 紫以对策高第。”

端子(duān zǐ):◎ 端子 duānzi[terminal] 电线、电缆或电器器材上的接头

端庄(duān zhuāng):[释义](形)(举止、神情)端正庄重。 [构成]并列式:端+庄 [例句]端庄的文成公主。(作定语)

端重(duān zhòng):(1).端庄稳重。 宋 欧阳修 《跋<李西台书>》:“ 李公 为人端重清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诸姊妹皆呼之贵人以嘲笑之;而 四娘 端重寡言,若罔闻之。”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一个十分瘦弱的女人,举止端重,衣服不甚华丽。”(2).端正凝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弇州 旧藏《汉书》,得之 吴中 陆太宰 家, 宋 板 宋 楮,字画端重,是 赵文敏 故物。”

端志(duān zhì):正直的志趣。《荀子·臣道》:“撟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 杨倞 注:“端志,不邪曲也。”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端志见眉睫,芳言发精诚。”

端直(duān zhí):◎ 端直 duānzhí(1) [upright]∶正直;正派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品行端直(2) [directly]∶不拐弯;一直;笔直;照直(这条街端直走去,通向天安门)

端正(duān zhèng):[释义](1) (形)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桌上端正放着一本书。(作状语) (2) (形)正派。作风端正。(作谓语) (3) (动)使端正。端正学态度。(作谓语) [构成]并列式:端+正

端整(duān zhěng):◎ 端整 duānzhěng[be proper-looking] 端庄整齐

端罩(duān zhào):清 代一种极珍贵的皮制礼服。其式似裘衣而较宽,长毛外向,左右衩微高,各悬飘带一。虽亲王亦非赐赉不能服。参阅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

端兆(duān zhào):端倪;迹象。 宋 司马光 《机权论》:“机者,事之非著、萌芽端兆之时,圣人眇然见之,能去祸而取福,迎吉而御凶,所以为神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后冥搜,殊无端兆。”

端匀(duān yún):端正匀称。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得树》:“习写御试策一通,其书端匀遒媚。”

端月(duān yuè):◎ 端月 duānyuè[(of lunar calendar) January] 农历正月

端远(duān yuǎn):端庄超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见一少年,姿神端远,与 机 言玄。”

端原(duān yuán):(1).原委;根由。《楚辞·九章·惜往日》“弗参验以考实兮” 汉 王逸 注:“不审穷覈其端原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出观美俗,尤多《汉广》之高;入奉慈颜,不悯《汝坟》之瘁。兹为窃冒,厥有端原。”(2).依旧。

端右(duān yòu):指宰辅重臣。亦特指尚书令。 葛洪 《抱朴子·汉过》:“当涂端右阉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国之钧,废正兴邪,残仁害义。”《周书·赵善传》:“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隋书·赵煚赵芬等传论》:“二 赵 明习故事,当世所推;及居端右,无闻殊绩。”《资治通鉴·晋简文帝成安二年》:“元相之重,储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 胡三省 注:“端右,尚书令也。”

端由(duān yóu):◎ 端由 duānyóu[cause] 原因;缘由他把事情的端由说了出来

端忧(duān yōu):闲愁;深忧。《文选·谢庄<月赋>》:“ 陈王 初丧 应 刘 ,端忧多暇。” 李周翰 注:“端然忧愁,以多闲暇。” 唐 杜甫 《遣闷》诗:“餘力浮於海,端忧问彼苍。” 宋 王禹偁 《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方在端忧之际,忽惊非次之恩。”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寸襟隔千里,端忧各延颈。”

端颖(duān yǐng):稳重聪慧。

端尹(duān yǐn):旧称京城所辖地方的长官。《宋书·刘秀之传》:“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徽誉,实彰朝野。”按, 刘秀之 , 南朝 宋孝武帝 大明 二年官 丹阳 尹。

端懿(duān yì):端庄纯正。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迁 太丘 长,民之治情敛慾反于端懿者,犹草木偃于翔风,百卉之挺于春阳也。”

端意:专意。谓心思专用于某一方面。

端嶷(duān nì):(1).端庄聪慧。《南史·梁哀太子大器传》:“太子性宽和,兼神用端嶷,在贼中每不屈意。”(2).严正高尚。《北史·崔悛传》:“ 悛 有文学,伟风貌,寡言辞,端嶷如神,以简贵自处。”

端壹(duān yī):见“ 端一 ”。

端衣(duān yī):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荀子·哀公》:“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於食荤。” 杨倞 注:“ 郑 云:‘端者,取其正也。’”《孔子家语·五仪》:“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於食焄。” 王肃 注:“端衣玄裳,齐服也。”

端一(duān yī):(1).庄重专一。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 太任 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史记·周本纪》“ 歷 娶 太任 ” 张守节 正义引作“端壹”。《三国志·魏志·王昶传》:“筹不虚运,策不徒发,端一小心,清修密静。”(2).指正直不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孝史四》:“ 颜鲁公 为 郭汾阳 家庙碑云:‘端一之操,不以险夷概其怀;坚明之姿,不以霜雪易其令。’斯言也, 鲁公 亦允蹈之。”(3).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端午》:“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

端要(duān yào):首要;关键。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法天奉本,执端要以统天下、朝诸侯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丘真人》:“诚望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无不应,亦岂违众生之愿哉!”

端阳(duān yáng):◎ 端阳 Duānyáng[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

端艳(duān yàn):端庄艳丽。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汉惠帝后裔在爪华岛》:“时后年仅十七,端艷无匹。”

端砚(duān yàn):◎ 端砚 duānyàn[a kind of high-quality ink-slab made in Duanxi,Guangdong Province] 用广东省高要县端溪地方出产的石头制成的砚台,是砚台中的上品

端俨(duān yǎn):正直庄重。《宋书·颜延之传》:“方其克瞻,弥丧端儼;况遭非鄙,虑将丑折。”

端言(duān yán):正言;直言。《韩非子·三守》:“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史记·秦始皇本纪》:“畏忌讳諛,不敢端言其过。”

端妍(duān yán):端庄美丽。《南史·宋始兴王濬传》:“ 濬 少好文籍,资质端妍。” 唐 陈玄祐 《离魂记》:“幼女 倩娘 ,端妍絶伦。”《初拍案惊奇》卷二三:“ 王夫人 有箇幼妹,端妍聪慧,夫人极爱她。”

端严(duān yán):端庄严谨;庄严。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太守 公孙庆 当祠 章陵 ,旧俗常以衣冠子孙、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北齐书·成帝纪》:“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 华 戎 叹异。”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遂令众情驰騖,空怀更始之图;灵座端严,未得安居之地。” 明 宋濂 《柳先生行状》:“燕居默坐,端严若神。”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他也不愿意在文学里看见他教师底端严的面孔。”

端雅(duān yǎ):◎ 端雅 duānyǎ[elegant and refined] 端庄文雅仪态端雅

端涯(duān yá):亦作“ 端崖 ”。边际。《庄子·天下》:“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汉 马融 《广成颂》:“天地虹洞,固无端涯。” 宋 梅尧臣 《风异赋》:“出屋远望,西北之陲,亘天接地,混混赫赫,不见端涯。”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嵇 阮 诗歌,飘忽峻佚,言无端涯。”

端崖(duān yá):见“ 端涯 ”。

端绪(duān xù):◎ 端绪 duānxù[inkling] 头绪;端倪;些微的认识或模糊的想法谈了半天,仍然毫无端绪

端序(duān xù):头绪;条理。 隋 王通 《中说·天地》:“吾上陈 应 刘 ,下述 沉 谢 ,分四声八病,刚柔清浊,各有端序。”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騫。” 唐 无名氏 《漏赋》:“云物顺其端序,寒暑成而不昧。”

端秀(duān xiù):◎ 端秀 duānxiù[elegant and pretty] 端庄秀丽她生得很端秀

端行(duān xíng):(1).谓直身而行。《礼记·玉藻》:“端行颐霤如矢。” 孔颖达 疏:“端行,谓直身而行也。”(2).端正其行为。《韩诗外传》卷七:“夫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子无惑焉。”

端心(duān xīn):(1).犹专心,一心。《后汉书·韦彪传》:“宜简尝歷州宰素有名者,虽进退舒迟,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职周密。”(2).正直的心地。 唐 王炎 《赋得行不由径》:“邪径趋时捷,端心恶此名。”

端翔(duān xiáng):刚直而高贵。 唐 陈子昂 《修竹篇》序:“一昨於 解三 处见 明公 《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端详(duān xiɑng):[释义](动)仔细地看。 [构成]偏正式:端〔详 [同音]端相

端相(duān xiɑng):[释义](动)仔细地看,端详。 [构成]动宾式:端|相 [例句]仔细端相。(作谓语)

端线(duān xiàn):◎ 端线 duānxiàn(1) [end line](2) 足球场两端距球门线十码和球门线平行的线(3) 篮球场和边线成直的在球场两头的线

端闲(duān xián):犹安闲。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坐食端闲,冗仗无用。”

端下(duān xià):古代星相家所称的一种妖星名,常用以征验各种灾祸。《晋书·天文志中》:“天美、天欃、天杜、天麻、天林、天蒿、端下,皆辰星所生也。出以壬寅日,有两黑方在其旁。”《隋书·天文志中》:“端下星生斗宿中。”《宋史·天文志五》:“端下,辰星所生也,出以壬寅日,有两黑方在其旁,见则为水、旱、兵、丧、饥、乱。”

端溪(duān xī):溪名。在 广东省 高要县 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端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未落笔,花笺上泪珠垂;长吁气,呵软了毛锥;恓惶泪,滴满了端溪。”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此后便得烧却毛颖,碎却端溪,兀然作一不识字人矣。”

端午(duān wǔ):(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端五(duān wǔ):即端午。 唐 李匡乂 《资暇集·端午》:“端午者,案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鶩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 元和 中端五詔书并无作‘午’字处。” 宋 陆游 《过邻家》诗:“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糉。”参见“ 端午 ”。

端委(duān wěi):(1).古代礼服。《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 杜预 注:“端委,礼衣。”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礼衣端正无杀,故曰端;文德之衣尚褒长,故曰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準则,则臣不如 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2).始末;底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西行见峰顶洞门西坠处,危峡孤悬,下有长垣环之,仰眺不得端委,则藩府别圃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蕙芳》:“媪益疑,具言端委。”

端伟(duān wěi):(1).端正魁伟。《北齐书·李绘传》:“及长,仪貌端伟,神情朗俊。” 明 方孝孺 《王进德传》:“ 进德 容貌端伟,有威重。”(2).笔直壮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楠》:“干甚端伟,高者十餘丈,巨者数十围。”

端闱(duān wéi):皇宫的正门。亦指朝廷。 汉 班固 《西都赋》:“列钟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闈。” 南朝 宋 颜延之 《自陈表》:“仰企端闈,上恋罔极。” 宋 陆游 《谢明堂赦表》:“鉤陈羽立,敷大号於端闈。”

端肃(duān sù):(1).端正严肃。《宋书·范泰传》:“ 忱 嗜酒,醉輒累旬。及醒,则儼然端肃。”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珏 风格端肃,属词敏赡,恩倾一时。”《西游记》第二六回:“这 行者 端肃尊敬,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江寧 吴模 , 字元 理,应童子试时,年方十三,举止端肃。”(2).旧时书信惯语。对尊长表示敬意。 翟灏 《通俗编·仪节》引 明 沉文 《初政记》:“凡致书於尊者,称端肃奉书,答则端肃奉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三:“某端肃奉白。”

端爽(duān shuǎng):正直爽朗。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二 程 从父兄南游,时方十餘岁, 茂叔 爱其端爽。”

端衰(duān shuāi):古丧服上衣。《礼记·杂记上》:“端衰,丧车,皆无等。” 孔颖达 疏:“端衰,谓丧服上衣,以其缀六寸之衰於心前,故衣亦曰衰。端,正也。”

端淑(duān shū):端正美好。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七公主 即帝之长女也,仁孝端淑,颇推於戚里,帝特所钟爱。” 清 陈确 《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 毅皇后 之立,实太后以其端淑选中之。”

端首(duān shǒu):高位;首要。 汉 蔡邕 《太尉乔公碑》:“歷端首则义可行,处爪牙而威以布。”《北史·元嘉传》:“既居仪同,又任端首,出入容卫,道路荣之。”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大圣之德,具美者众,不可以一介标末,持为百行端首。”

端饰(duān shì):整理其衣饰。《文选·谢惠连<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吕向 注:“端,整也。” 唐 高适 《秋胡行》:“日暮蚕飢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闈。”

端视(duān shì):◎ 端视 duānshì[look carefully] 细细地看(端视她的面孔)

端士(duān shì):犹端人。《大戴礼记·保傅》:“於是皆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使之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目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不能不正也。”《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训以恭顺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 明 归有光 《<山斋先生文集>序》:“嗟乎,直臣端士,世不可一日无!”

端实(duān shí):(1).正直诚实。 唐 韩愈 《举韩泰自代状》:“词学优长,才器端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五年》:“中书门下其端实之士,明进诸朝;察辨矫激巧伪者,加於黜焉。”(2).确实。 明 汤式 《一枝花·桧轩为越中沙子正赋》套曲:“虽无华丽芳菲,端实萧爽清奇。”

端石(duān shí):端溪 石。 广东省 高要县 东南 端溪 所产,色青紫,质细,易发墨,为上等砚材。 宋 李之彦 《砚谱》:“ 李贺 有《端州青花石砚》诗云:‘暗洒 萇弘 冷血痕’,则谓鸜鵒眼,知 端 石为砚久矣。” 宋 苏易简 《砚谱》:“ 唐彦猷 云: 端 石有眼者最贵,谓之鸜鵒眼,石文精美,如木有节。”

端慎(duān shèn):庄重谨慎。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阶》:“端慎严恪,夙夜在公,按度悬衡,守而不失。” 明 张居正 《吕豫所墓志铭》:“上在东宫,亦雅知公端慎。”

端审(duān shěn):稳重谨慎。《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旧唐书·高宗纪上》:“幼而岐嶷端审,宽仁孝友。”

端身(duān shēn):(1).使自身的操行归于正直。《孔子家语·三恕》:“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2).摆正身体。《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众猴听説,端身礼拜,称‘千岁大王’。”

端梢(duān shāo):◎ 端梢 duānshāo(1) [treetop]∶末端树的端梢(2) [end]∶尽头村镇的端梢有个河塘

端如(duān rú):犹端然。庄重貌。 宋 范成大 《大所后堂南窗负暄》诗:“端如拥褐茅檐下,祗欠乌乌击缶歌。”

端容(duān róng):(1).正容;敛容。《隋书·后妃传序》:“ 煬帝 时,后妃嬪御,无釐妇职,惟端容丽饰,陪从醼游而已。” 鲁迅 《集外集·<赠人二首>之二》:“ 秦 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2).指端庄的神情。 明 袁宏道 《叙陈正甫<会心集>》:“面无端容,目无定睛。”

端日(duān rì):◎ 端日 duānrì[(of lunar calendar)January 1] 指农历正月初一

端人(duān rén):正直的人。《孟子·离娄下》:“夫 尹公之他 ,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赵岐 注:“端人,用心不邪僻。” 宋 秦观 《贺吕相公启》:“繇是端人坌集,异党寖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富翁》:“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

端然(duān rán):◎ 端然 duānrán(1) [upright]∶形容端正,不歪斜(2) [lofty and firm]∶稳固的样子魏兵端然不动。——《三国演义》

端慤:正直诚谨。《商君书·慎法》:“初假吏民奸诈之本,而求端慤之末, 禹 不能以使十人之众,庸主安能以御一国之民?”《淮南子·主术训》:“其民朴重端慤。” 高诱 注:“端,直也;慤,诚也。”《后汉书·邓骘传》:“常母子兄弟,内相勑厉,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新唐书·毕诚传》:“性端慤,不妄与人交。”《明史·陈选传》:“ 选 自幼端慤,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端确(duān què):(1).正确。《宋史·何郯朱京等传论》:“ 京 持论端确,竟以去位,君子惜之。”《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取象有不端确处。”(2).端正刚强。《明史·陈镛传》:“ 杨士奇 称其清介端确,表里一出於正。”

端悫(duān què):正直诚谨。《商君书·慎法》:“初假吏民奸诈之本,而求端慤之末, 禹 不能以使十人之众,庸主安能以御一国之民?”《淮南子·主术训》:“其民朴重端慤。” 高诱 注:“端,直也;慤,诚也。”《后汉书·邓骘传》:“常母子兄弟,内相勑厉,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新唐书·毕诚传》:“性端慤,不妄与人交。”《明史·陈选传》:“ 选 自幼端慤,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端切(duān qiē):正当切实。《三国志·吴志·陆瑁传》:“ 权 再览 瑁 书,嘉其词理端切。”

端启:书信常用语。犹专函。

端平(duān píng):◎ 端平 duānpíng(1) [hold evenly]∶平举着拿器物,为使其不倾斜一碗水端平(2) [just]∶公正;公平(3) [make sth.just]∶使公平端平法度

端匹(duān pǐ):古代布帛计量词。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五年》:“悉罢诸道行营将士,共赐布帛二十八万端匹。” 胡三省 注:“ 唐 制:布帛六丈为端,四丈为匹。”

端凝(duān níng):◎ 端凝 duānníng[elegant] 端庄,凝重风度端凝

端倪(duān ní):◎ 端倪 duānní(1) [general shape;clue;inkling]∶事情的头绪迹象反复终始,不知端倪。——《庄子·大宗师》。成疏:“端,绪也,倪,畔也。”(2) [boundary;bound]∶边际

端木(duān mù):◎ 端木 Duānmù[a surname] 复姓

端默(duān mò):庄重沉静。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明 李贽 《答周柳塘》:“若信如 鲁桥 ,便以为恭敬,则临朝端默如神者,决不召祸败。”

端末(duān mò):首尾;始末。《韩非子·解老》:“进兼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后汉书·冯衍传下》“遂埳壈於时” 李贤 注引 汉 冯衍 《与妇弟任武达书》:“造作端末,妄生首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郎》:“至家,歷言端末,因与投官陈诉。”

端明(duān míng):(1).正直聪明。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宋文帝 端明临朝,鉴赏无昧。” 唐 元结 《吕公表》:“故名不异俗,跡不矫时,内含端明,外与常规,其大雅君子,全於始终者耶。”(2).犹神明。 清 钱谦益 《<古史谈苑摘录>后记》:“昔者吾夫子授端明之命而作《春秋》。”(3).古宫殿名。一为 后唐庄宗 同光 二年改 解卸殿 为 端明殿 ,设端明殿学士。二为 宋仁宗 明道 二年改 承明殿 为 端明殿 ,复设端明殿学士。因用作端明殿学士的代称。 宋 苏辙 《祭亡兄端明文》:“以家饌酒果之奠,致祭於亡兄端明 子瞻 之灵。”

端敏(duān mǐn):正直聪敏。 南朝 梁 江淹 《萧冠军进号征虏诏》:“体局弘济,器操端敏。”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方时艰难,每使四方輒称职,端敏可仗。” 王闿运 《瞿学士妻吴氏墓志铭》:“夫人幼而端敏,孝婉令仪。”

端妙(duān miào):美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夜梦女郎,年可十四五,容华端妙。”

端面(duān miàn): (~儿)圆柱形工件两端的平面。

端冕(duān miǎn):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贵族的礼服。《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 卫 之音,则不知倦。” 郑玄 注:“端,玄衣也。” 孔颖达 疏:“云‘端,玄衣也’者,谓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称端也。”《国语·楚语下》:“圣王正端冕,以其不违心,帅其羣臣精物以临监享祀,无有苛慝於神者,谓之一纯。” 韦昭 注:“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杨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诗:“称觴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唐 黄滔 《白日上昇赋》:“挥毫而金简初载,端冕而玉皇有佇。”

端蒙(duān méng):古代历法中岁星在“乙”的称呼。《史记·历书》:“端蒙单閼二年。” 司马贞 索隐:“端蒙,乙也。《尔雅》作“旃蒙”。” 清 冯桂芬 《程楞香中丞六十寿序》:“端蒙蝉嫣之岁,日在翼,将迁於寿星之次。”

端门(duān mén):(1).宫殿的正南门。《史记·吕太后本纪》:“ 代王 即入 未央宫 ,有謁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后汉书·左雄传》:“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牋奏,副之端门。”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宫之正南门曰端门。尚书於此受天下奏章,令举者诣公府课试,以副本纳之端门,尚书审覈之。” 宋 晁冲之 《上林春慢》词:“鹤降詔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前汉书平话》卷下:“日正端门登极位,万国来朝有道君。”(2).太微垣南藩二星,东曰左执法,西曰右执法,左、右执法之间叫“端门”,为太微垣的南门。《后汉书·李固传》:“加近者月食既於端门之侧。” 李贤 注:“端门, 太微宫 南门也。”《晋书·天文志上》:“太微,天子庭也……南蕃中二星间曰端门。”

端茂(duān mào):端正美盛。 宋 苏辙 《官黄景职方郎官制》:“ 景 质性端茂,学术有闻。”《诚意伯文集》卷一附《妻永嘉郡夫人富氏诰》:“ 刘基 妻 富氏 德功端茂,闺閫严明。”

端僚(duān liáo):旧称幕僚之居首位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同知》:“端僚,《事文类聚》:‘清就端僚之列。’案,谓长史也。”

端量(duān liɑng):[释义](动)端详,打量。 [构成]并列式:端+量 [例句]端量人。(作谓语)

端谅(duān liàng):正直诚信。 唐 白居易 《独孤司勋郎中知制诰制》:“端谅忠谨,介然自居。为臣若斯,足可嘉奬。” 明 李东阳 《敦本堂记》:“又遡而求之,按察之刚直,御史之端谅,以至於二祖之友悌,则称为都统之后,可以无愧矣。”

端亮(duān liàng):端正诚实;正直坚贞。《新唐书·路隋传》:“父 泌 ,字 安期 ,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 宋 苏轼 《荐宗室令畤状》:“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体兼众器,无适不宜。”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其青宫内外侍从禁卫,一应职属,早为择补,务求忠谨端亮,以专羽翼而资保护。”

端良(duān liáng):(1).指正人贤士。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拜御史丞兼左丞,束拔端良,风威益振。”(2).谓正直良善。 宋 苏辙 《代张公安道祭李宥侍郎文》:“世称至治, 咸平 景德 。士生其间,端良纯一。”(3).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明 文徵明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诗》之五:“古人惜端良,今我胡不乐?”

端丽(duān lì):◎ 端丽 duānlì[neat and graceful] 端庄美丽体态端丽

端理(duān lǐ):正直。《文选·嵇康<琴赋>》:“性絜静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 吕向 注:“端理,犹正直也。”

端勒: 1.亦作"端泐"。 2.书信用语。谓专为某事而写信。勒﹐本为铭刻﹐引申为书写。清叶封《与人书》:"尚容端勒驰申燕贺。"清沈荃《与人书》:"弟以尘缰碌碌,未遑端泐芜缄,一慰孝履。"常用于信尾﹐意为特地写此信。

端泐: 1.见"端勒"。

端揆(duān kuí):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南史·谢举传》:“虽屡居端揆,未尝肯预时政,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发明。”《旧唐书·房玄龄传》:“ 玄龄 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 韩王 妃,男 遗爱 尚 高阳公主 ,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 宋 司马光 《<百官表>总序》:“三公端揆之贵,施於军校;衣紫执象之荣,被於胥史。”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梁书·沉约传》:“六朝人以僕射为端揆。”

端恪(duān kè):端正恭谨。《旧唐书·张仲方传》:“夫人臣之翼戴元后者,端恪致治,孜孜夙夜,缉熙庶绩,平章百揆。” 明 李东阳 《使难赠乔太常希大》:“ 希大 志行端恪,足以有为。”《明史·循吏传·李骥》:“ 驥 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

端居(duān jū):谓平常居处。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 雷士俊 《寄王筑夫》诗:“寂寞荒村静,端居念远朋。”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淄川小圣人》:“先生端居缄默;遇有问难,輒指画谈议,衮衮滔滔,竟晷不倦。”

端静(duān jìng):◎ 端静 duānjìng[elegant and calm] 端庄沉静一副端静自重的外表

端靖(duān jìng):端庄恬静。 宋 苏辙 《顾临给事中制》:“朴厚之性,出於自然;直谅之才,可备三益。守道安命,端靖不回,二十餘年,晏然一节。”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断妒龙狱》:“ 郭三雅 妻 陆氏 , 秀州 海盐 人,平时端靖有志操。”

端浄(duān jìng):整齐洁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 温水 出 竟陵 之 新阳县 东泽中,口径二丈五尺,垠岸重沙,端浄可爱。”

端劲(duān jìn):(1).刚正不阿。《新唐书·郑薰传》:“ 薰 端劲,再知礼部举,引寒俊,士类多之。”(2).指字体端正有力。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苏子美》:“ 景祐 元年仲春, 子美 于 蜀 纹纸上楷写,字极端劲可爱。”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载酒亭》:“此篆端劲古朴,无俗态。”

端谨(duān jǐn):端正谨饬。《北史·恩幸传·王仲兴》:“ 仲兴 幼而端谨,以父任,早给事左右,累迁越骑校尉。”《旧唐书·孝友传·裴敬彝》:“ 敬彝 少聪敏,七岁时能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 明 宋濂 《题<唐太宗哀册文>后》:“至其小楷,极端谨有法。”

端介(duān jiè):方正耿介。 唐 元稹 《徐智岌右监门卫将军诰》:“端介而不失人心,谦和而能宣朕命。”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陶穀使江南》:“ 陶秀实 非端介者,其守可隳,当使诸君一笑。”

端洁(duān jié):(1).正直清廉。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惟公博厚,端洁明懿。”《明史·太祖纪一》:“冬十月亥,詔举富民素行端洁达时务者。” 清 王晫 《今世说·方正》:“ 陆丽京 持己端洁。”(2).端庄贞洁。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谐噱》:“ 许义方 妻 刘 ,以端洁自许。”

端节(duān jié):◎ 端节 duānjié[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

端接(duān jiē):◎ 端接 duānjiē[but tjoint] 见“对接”

端较(duān jiào):匡正;评定。 唐 刘禹锡 《献权舍人书》:“今谨録近所论撰凡十数篇,蘄端较是非。”

端箭

端渐(duān jiàn):犹开端。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杜倾邪之端渐。”《宋书·颜竣传》:“多赡其求,则桀慠罔已,通而为节,则必生边虞,不如塞其端渐,杜其觖望,内修德化,外经边事。”

端简(duān jiǎn):(1).端庄持重。《南齐书·徐孝嗣传》:“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宋史·曹彬传》:“ 彬 执礼益恭,公府讌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观。”(2).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 唐 郑谷 《寄左省韦起居序》诗:“端简炉香里,濡毫洞案边。”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太清宫玉石像》:“工役掘地,得玉石人,涤去泥壤,则簪裙端简,如龙之像。”

端家:专家。

端极(duān jí):极致;底蕴。 宋 叶适 《沉元诚墓志铭》:“博书瓌传,皆究端极;曲文短句,亦中程律。”

端慧(duān huì):端庄聪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年復一年,看看长成,端慧多能,工容兼妙。” 清 冯桂芬 《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生而端慧,能读书。”

端华(duān huá):端正美丽。《南史·宋纪下·顺帝》:“帝姿貌端华,眉目如画,见者以为神人。”

端候:专候。书信用语。谓特地写信问候。

端厚(duān hòu):端庄温厚。《新唐书·卢士玫传》:“ 卢士玫 者, 山 东人,以文儒进,端厚无竞。” 明 方孝孺 《送卢尚毅序》:“其子 尚毅 貌质端厚。”《明史·方伎传·袁珙》:“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端盒(duān hé):托盘,多木制。旧时常用以盛放礼品。《儒林外史》第六回:“早见二房里一个奶妈,领着一个小厮,手里捧着端盒和一个毡包,走进来。”

端合(duān hé):应当;应。 张伯驹 《续洪宪纪事诗》之八七:“青史千秋谁得似,阿爹端合比 桓温 。”

端函:专函。书信常用语。谓特地写信。

端管: 1.专责管理。

端拱(duān gǒng):(1).正身拱手。指恭敬有礼,庄重不苟。《庄子·山木》:“﹝ 孔子 ﹞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 猋氏 之风…… 颜回 端拱还目而窥之。”《晋书·隐逸传·张忠》:“冬则緼袍,夏则带索,端拱若尸。”《南史·王球传》:“ 王弘 兄弟贵动朝廷, 球 终日端拱,未尝相往来。” 清 刘大櫆 《下殇子张十二郎圹铭》:“每垂髫自内庭徐徐行至学舍,北向端拱立,长揖乃就坐。”(2).指帝王庄严临朝,清简为政。《魏书·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 唐 欧阳詹 《珍祥论》:“即虐如 秦皇 ,虽车辙遍于宇内,不如 太宗 端拱於堂上也。”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以端拱之尊比义,取产泽之灵合符。”(3).谓闲适自得,清静无为。《晋书·阮孚传》:“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端公(duān gōng):(1). 唐 代对侍御史的别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外郎御史遗补相呼为院长,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唯侍御史相呼为端公。”《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之职……臺内之事悉主之,号为臺端。他人称之曰端公。”(2).男巫的别称。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端公誑取施利,每及万緡。” 清 唐甄 《潜书·抑尊》:“ 蜀 人之事神也,必冯巫,谓巫为端公。”(3). 宋 代对衙役的称呼。《水浒传》第八回:“只説 董超 正在家拴束包裹,只见巷口酒店里酒保来説:‘ 董端公 ,一位官人在小人店中请説话。’……原来 宋 时的公人都称呼‘端公’。”

端副(duān fù):即端贰。《北史·李平传》:“ 平 自在度支,至於端副,夙夜在公,孜孜匪懈。”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王莹加授诏》:“京辅华贯,端副要重。”参见“ 端贰 ”。

端甫(duān fǔ):谓穿礼服,戴礼帽。端, 周 代礼服;甫,章甫, 周 代礼帽。语出《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明 唐顺之 《奉命分祀孔庙作》诗:“鄙儒叨小相,端甫奉前规。”

端方(duān fāng):◎ 端方 duānfāng[upright] 正直;端庄品格端方◎ 端方 Duān Fāng[Duan Fang] (1861—1911) 清末官吏,满洲正白旗人,曾任陕西按察使,护陕西巡抚,后为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又任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1905 年出洋考察。1911 年保路运动中为川汉铁路大臣,率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在资中被起义新军杀死

端贰(duān èr):尚书仆射的别称。《晋书·徐嵩载记》:“此年少落落,有端贰之才。”

端端(duān duān):(1).端正;不倾斜。《鹖冠子·泰鸿》:“夫物之始也倾倾,至其有也録録,至其成形端端王王。” 陆佃 解:“端端,倾倾之反。”引申为纯正。 汉 王充 《论衡·诘术》:“端端之日有十邪,而将一有十名也?”《隋书·地理志中》:“ 兗州 盖取 沇水 为名,亦曰 兗 ,兗之为言端也,言阳精端端,故其气纤杀也。”(2).庄重。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二》:“某公端端,醉后见疏狂,殆真狂者。”(3).刚刚;恰恰。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真是太不凑巧,端端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走到东门大桥,他的话便被国王听到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在土围墙的壑口,端端碰上在墙外听声的 姚士杰 。”

端点(duān diǎn):◎ 端点 duāndiǎn[extreme point] 线段或射线的起点或终点

端底(duān dǐ):◎ 端底 duāndǐ(1) [after all]∶到底,究竟端底怎么回事(2) [exact details]∶原因;底细;详情

端的(duān dì):[释义](1) (副)果然;的确。 (2) (副)究竟。这人端的是谁?(作状语) (3) (名)事情经过;底细。多见于早期白话。我一问起;方知端的。(作宾语) [构成]并列式:端+的

端道(duān dào):正道。《韩非子·解老》:“《书》之所谓大道也者,端道也。”

端粹(duān cuì):正直纯粹。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训俗》:“至中外宣讲之人,固须品学端粹,亦必辩才无碍,始足动人听闻。”

端此:专此。书信末尾常用语。谓特为此事致书。

端辞(duān cí):正言。《后汉书·张衡传》:“ 贯高 以端辞显义。”

端醇(duān chún):端正纯厚。《清史稿·宣宗纪一》:“皇次子 智亲王 仁孝聪睿,英武端醇。”

端饬(duān chì):(1).庄重谨慎。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其人短小端飭,双眸烱烱,高冠草履,不知贫贱之可戚也。”(2).整顿。《清史稿·选举志二》:“学生以端飭品行为第一要义。监督、监学及教员随时稽察,详定分数,与科学分数合算。”

端诚(duān chéng):正直真诚。《荀子·非相》:“谈説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谓之闇騃徒苦。”

端称(duān chēng):端正合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寺门东向,斜倚所踞之坪,不甚端称。”

端操(duān cāo):(1).正直的操守。《文选·颜延年<和谢监灵运>》:“弱植慕端操,窘步惧先迷。” 刘良 注:“言少小立身,慕端直之操,急步随之,常恐先迷其正道也。”(2).谓端正其操守。《后汉书·列女传赞》:“端操有踪,幽闲有容。” 李贤 注:“妇人之正其节操有踪迹可纪者。”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怀德践遗芳,端操慙谋己。”

端布(duān bù):古钱名。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古钱》:“ 王莽 大钱作燕尾状者,比今所有,其大四倍。文曰‘端布当千’。”

端拜(duān bài):(1).正身拱手。《荀子·不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 杨倞 注:“端拜,犹言端拱。”一说,冠而后拜。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下:“端,冠也。‘端拜而议’,乃冠其首而后拜。”(2).犹致敬。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栾城和张安道诗》:“拳拳如此,忠厚之至,殆可端拜也。”

端爱:专爱。一心怜爱。

多端(duō duān):◎ 多端 duōduān[quick] 多种多样诡计多端

鄂端(è duān):蒙古语。意为星宿。亦译为大敦。《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达实 ﹞言 河 出 吐蕃朵甘思 西鄙,有泉百餘泓……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 鄂端诺尔 。鄂端,译言星宿也。”

贰端(èr duān):二端。谓随意作不同的解释。《汉书·宣帝纪》:“今则不然。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 颜师古 注:“析,分也。谓分破律条,妄生端绪,以出入人罪。”

二端(èr duān):(1).两种主意。《战国策·东周》:“ 西周 之欲入寳,持二端。” 鲍彪 注:“言东兵急则入,不急则已。”(2).气与魄。《礼记·祭义》:“二端既立,报以二礼。” 孔颖达 疏:“二端既立者,谓气也魄也,既见,乃更立尊名云鬼神也。”(3).事物的两个方面。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二端》:“《春秋》至意有二端,不本二端之所从起,亦未可与论灾异也。”(4).两个或两种人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未深思於五难,先自擅於二端。” 倪璠 注:“二端,帝常自比 诸葛 桓温 ,唯 张纘 许焉。是二端。又曰:‘我韜於文士,愧於武人。’亦是二端。”

发端(fā duān):◎ 发端 fāduān(1) [initiative;make a start]∶开端;创始(如一个过程或一连串的事件)(2) [dawn;beginning]∶初现,开头人类意识的发端

锋端(fēng duān):兵器或毛笔等的尖端。《韩诗外传》卷七:“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若另换一管,锋端不同了。”

丰端(fēng duān):丰满端庄。 宋 汪藻 《吴夫人墓志铭》:“夫人生而丰端奇颖。”

副端(fù duān):殿中侍御史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他名标牓官称……殿中为副端,又曰开曰椒。”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 大全 竟以治吏之功,躐除副端。”

府端(fǔ duān):六朝称府署幕僚为府端。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六朝称府幕曰府端,州幕曰州端,节度幕曰节端,宪司幕曰宪端。”

高端:【读音】gāo duān 【释义】形容事物的最高层次。高水平的,与低端相对。 【示例】几位权威学者将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高端对话。

高端:【读音】gāo duān 【释义】形容事物的最高层次。高水平的,与低端相对。 【示例】几位权威学者将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高端对话。

更端(gēng duān):(1).另一事。《礼记·曲礼上》:“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 孔颖达 疏:“更端,别事也;谓嚮语已毕,更问他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仲尼 书大法,亦莫重更端。”《明史·倪元璐传》:“又如词臣 文震孟 正学劲骨,有古大臣之品,三月居官,昌言获罪,人以方之 罗伦 、 舒芬 。而今起用之旨再下,谬悠之谭不已,将毋门户二字不可重提耶?用更端以相遮抑耶?”(2).指书写时另行换头。 清 龚自珍 《最录穆天子传》:“今闕文有二种:有闕甚多,不知若干名者,事更端也,写书者宜书之曰闕;有闕一二名者,事无更端,则食也,写书者宜为方空於行间,不言闕。”

宫端(gōng duān):太子詹事的别称。《明史·陈文传》:“及居宫端,行事鄙猥。” 清 孔尚任 《看詹事祖手种海棠用放翁海棠歌韵》:“不知花栽自谁手,但説名在宫端坊。”

钩端(gōu duān):竹名。《山海经·西山经》:“其﹝ 嶓冢之山 ﹞上多桃枝鉤端。” 郭璞 注:“鉤端,桃枝属。” 袁珂 校注:“桃枝,竹名。”

毂端(gū duān):车毂的顶端。

故端(gù duān):事故;事端。 克非 《春潮急》七:“有人却很害怕,在暗中阻挠,反对,制造故端,眼下才显得风风雨雨。”

过端(guò duān):(1).过失。《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清 陈确 《近言集》:“ 仲木 曰:‘学者过端极多,不但过是过,即善亦是过也。’”(2). 水 族节日,按水历是过年。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过节,人们互相往来庆贺,并举行赛马和文娱活动。

豪端(háo duān):毫毛的末端。比喻细微之物。豪,通“ 毫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眼谓鼻曰:我近鉴豪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毫端(háo duān):(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话端(huà duān):(1).指 唐 宋 时禅宗和尚用来启发问题的话。 宋 陆游 《题徐子礼宗丞自觉斋》诗:“江湖多少痴禪衲,蹋破青鞵觅话端。”参见“ 话头 ”。(2).话柄;谈论的资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引祖训》:“二公俱一代名臣,初不以此贬望,然授后生以话端,致其弹舌相讥,可是通今之难胜於博古。”参见“ 话头 ”。

祸端(huò duān):[释义](名)〈书〉祸根。 [构成]偏正式:祸(端 [例句]许多祸端源于自己的不谨慎。(作主语)

棘端(jí duān):犹棘猴。 南朝 梁 何逊 《又答江革》诗:“棘端虽非譬,至妙安可量。要知同罔象,然始见豪芒。”参见“ 棘猴 ”。

极端(jí duān):[释义](1) 基本义:(名)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无论哪条发展道路都不能走极端。(作宾语) (2) (副)达到极点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极端兴奋。(作状语) [构成]并列式:极+端 [同义]极点

几端(jǐ duān):犹开端;机会。 明 李东阳 《通达下情题本》:“﹝陛下﹞特降纶音,令内外各衙门开查弊政,远近欢动,称颂圣明,以为太平之几端在於此。”

箭端

僭端(jiàn duān):指僭逆越礼之事。 清 方苞 《书考定文王世事后》:“ 莽 之乱政皆托於《周官》,而僭端逆节一徵以《礼记》。其引他经特迁其説谬其指,而未敢易其本文。” 清 方苞 《书<史记>十表后》:“ 秦 并六国,以 周 东徙,乘其险固形势,故僭端早见於始封。”

尖端(jiān duān):[释义](1) (名)尖锐的末梢;顶点。 (2) (形)发展得最高的(科学技术等)。 [构成]偏正式:尖(端 [例句]尖端产品。(作定语)

汉字组词推荐

汉字组词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