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优尔吧汉字组词汉字组词汉字组词内容详情

丁组词,丁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优尔吧 2022-12-24 07:38:29 239

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小雪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丁》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丁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丁字简介
字母:d,拼音:ding,带声调拼音:dīng,zhēng,注音:ㄉㄧㄥ,ㄓㄥ,部首:一,部首比划:1,比划:2,繁体字:丁,字体结构:单一结构,字法:象形,笔画顺序:横竖,五笔86编码:SGH,五笔98编码:SGH,Unicode:U+4E01,汉字编号:0005,

基本解释

dīng  ㄉㄧㄥˉ ◎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 成年男子。 ◎ 人口。 ◎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英文翻译

man   population   fourth

丁组词

白丁(bái dīng):[释](名)封建社会里指没有功名的人。 [构成]偏正式:白(丁

半丁(bàn dīng):指岁数尚未达到全丁年龄的人。《书·范宁传》:“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復童幼之事矣。”《宋书·王弘传》:“十五至十六,宜为半丁,十七为全丁。”

帮丁(bāng dīng):犹家丁,从人。 明 王衡 《轮袍》第六折:“琼林宴上,容这等奴颜婢膝子弟的替身、駙马的帮丁做个状元?天下有这等事!”

保丁(bǎo dīng):(1). 宋 代保甲制中的乡兵。《宋史·兵志六》:“ 熙寧 初, 王安石 变募兵而行保甲,帝从其议……应主客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参见“ 保甲 ”。(2).旧时保里的役,保长的走卒。 段荃法 《凌红蝶》:“保长怒了,又加派两个保丁,都提柳木棒子,寻上门来。”参见“ 保甲 ”。

报丁(bào dīng):旧称卖报的人。 于刚 《“新华军”在战斗》:“他们四处搜索《新华日报》,殴打和逮捕报丁、报童,公开没收报纸。”

避丁(bì dīng):谓壮丁逃避征兵。《宋史·兵志六》:“则有斩指以避丁者,不皆然也。”

弁丁(biàn dīng):漕运的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粮米派兑》:“串通旗甲,将强有力者之粮,贿买好幇次兑,弁丁顾惜廉隅,不致格外多事。” 清 黄六鸿 《米色刁难》:“凡弁丁水次领兑,正米之外,例有耗米。”

边丁(biān dīng):指边民。 明 孙传庭 《题潼关设险合兵疏》:“除墩兵即以卫卒拨用,其堡兵六百,专令伏险邀击,非边丁不可。”参见“ 边民 ”。

兵丁(bīng dīng):◎ 兵丁 bīngdīng[rank-and-file soldier] 士兵的旧称制台杀名兵丁,本不算得大不了的事情。——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补丁(bǔ dīng):◎ 补丁 bǔding(1) [patch] 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件上面的片块打补丁(2) 也作“补钉”

布丁(bù dīng):◎ 布丁 bùdīng[pudding] 一种煮熟或烤熟的不甜的软质食品,通常以一种禾谷为基础,其结构似牛奶蛋糊,可当一道主菜或副菜

财丁(cái dīng):钱财和人丁。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只要把宝塔建筑起来,他家的财丁会更加旺。”

惭丁(cán dīng):亦作“慙丁”。《左传·襄公十四年》:“初, 尹公佗 学射於 庾公差 , 庾公差 学射於 公孙丁 。二子追公( 卫献公 ), 公孙丁 御公。 子鱼 ( 庾公差 )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軥而还。 尹公佗 曰:‘子为师,我则矣。’乃反之, 公孙丁 授公轡而射之,贯臂。”后以“慙丁”指愧为人师。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结友子让 抗 ,请师我慙 丁 。”

橙丁(chéng dīng):用橙子小块加糖做成的蜜饯。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橙丁四斤,鲜桃八十个。”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橙》﹝集解﹞引《事类合璧》:“其实大者如盌……可以和葅醢,可以为酱虀,可以蜜煎,可以糖制为橙丁。”

成丁(chéng dīng):◎ 成丁 chéngdīng[the male coming of age;male adult;full age] 旧时指男子成年,也指成年男子

抽丁(chōu dīng):◎ 抽丁 chōudīng[press-gang] 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强迫青壮年去当兵。也说“抽壮丁”

出丁(chū dīng):抽出成年男子服劳役或兵役。《梁书·昭明太子传》:“出丁之处,远不一,比得齐集,妨蚕农。”《宋史·张齐贤传》:“ 李氏 据有 江南 ,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

船丁(chuán dīng):船夫。 宋 陆游 《雁翅夹口小酌》诗:“犬吠船丁归,小市得美蔬。”

次丁(cì dīng):(1).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晋书·食货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2).次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其伤病未愈及家次丁者,量遣归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家无次丁,父母望其嗣续,室徒四壁,妻儿待以为生,忽际重病弥留,共知不起,老亲垂涕而来握其手,妻子号泣而环跪於牀。”

蛋丁(dàn dīng):蜑丁。蛋,同“ 蜑 ”。《宋史·高宗纪八》:“闰月丙午,罢 廉州 贡珠,纵蛋丁自便。”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採珠者为蛋丁。”参见“ 蜑丁 ”。

单丁(dān dīng):◎ 单丁 dāndīng[young man without brothers] 旧指没有兄弟的成年男子,也指独个儿凡单丁之身,及茕独而秩养孤者,并蠲今年田租。——《南齐书·武帝纪》

登丁(dēng dīng):象声词。伐木声。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桑变忽芜蔓,樟裁浪登丁。”

地丁(dì dīng):(1).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 清 代合而为一。 清 王庆云 《熙朝记政·记丁随地起》:“ 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 明 嘉靖 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两税为一……我朝定制百餘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 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 雍正 四年諭,丁粮派於各地粮内。以 雍正 五年为始。”(2).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3).即佃户。参见“ 地客 ”。

貂丁(diāo dīng):捕貂的猎人。 清 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八:“ 布特哈 人岁齎粮入山採捕……説者谓貂见人走入穴者,取之如探囊;升木则稍难,然守待旬日,亦有到手之时;惟匿石罅中,则无计可施。此亦存乎貂丁之际遇耳。”

丁克: 丁克简介丁克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 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仅从单词字面意义解释,意思是:双收入,没有孩子。 那么被动选择不要孩子的就不叫丁克了吗?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因为被动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经济,个人发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因此,最合理的定义是:双职业,能生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成为丁克的首要标准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其次,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他们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也正是这些认可自己是丁克色的群体,能够较好坚持自己的选择,并经营与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丢丁(diū dīng):犹言做得、做成。 明 冯梦龙 《山歌·多》:“小阿奴奴一尊罗汉稳丢丁。”

丁字(dīng zì):见“ 丁字帘 ”。

丁子(dīng zǐ):(1).古 楚 地称虾蟆为丁子。《庄子·天下》:“ 郢 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 成玄英 疏:“ 楚 人呼虾蟆为丁子。”(2).指儿子。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特来高安别》:“忽吟春草思 惠 ,因之亦梦添丁子。”(3).钉子。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浮沤丁子珠联联,灰煮蜡楷光灿然。” 沙汀 《磁力》:“青年人都这样,多碰两回丁子就懂事了。”

丁壮(dīng zhuàng):◎ 丁壮 dīngzhuàng[healthy and strong men] 健壮的人,指青壮年

丁属(dīng shǔ):指丁夫。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防救失火》:“村长庄头,督丁属於要区,盘詰往来,以备不虞。”

丁主(dīng zhǔ):指世居当地的人丁。与客居人丁相对。《文献通考·户口二》:“丁主二十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三。”

丁中(dīng zhōng):古代课税,征徭役,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丁中为其中主要两类。此制始于 北齐 。历代迭有变更。《旧唐书·杨炎传》:“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文献通考·户口一》:“其应入役者,共计本户丁中用为等级,不得以折生蠲免。”

丁稚(dīng zhì):少壮。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正肃 言,律令有丁推,推字不通少壮之意,当是‘丁稚’, 唐 以 大帝 避讳之,损其点画云。” 宋 吴曾 《辨误录·丁产簿书言丁稚》引《幕府燕谈录》:“今之州县,造丁产簿书言‘丁推’者,其‘推’殊无意义,当为‘稚’字,言其童稚未成丁也。盖 唐 避 高宗 讳,‘治’与‘稚’音同,故改作‘推’。”

丁折(dīng shé):清 代把人丁税折算银钱匀入田赋中一并收取的制度。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书河南府施志后》:“ 安溪 李光坡 《皋文编》有《答邑侯书》云:‘通计丁额折银,匀田亩之内,万一行之既久,大农方牧忘併丁於粮之制,谓未有丁折,而復丁折之条,则万世之害,实由於此。’”

丁则(dīng zé):有关人丁服徭役的规定。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力役》:“各照丁则银数,取足所定工食,而止编给由票,自行收讨。”

丁忧(dīng yōu):◎ 丁忧 dīngyōu[be in mourning for parent's death] 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晋书·袁悦之传》

丁庸(dīng yōng):(1).用以充抵力役的赋税。《周书·裴侠传》:“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 贞惠,为世规矩。’”(2).指以赋税充抵力役的制度。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丁庸变而差役,差役变而僱役。”

丁银(dīng yín):按人丁数目交纳的税银。 明 王世懋 《二酉委谭摘录》:“炊方熟,会里长至门索丁银,无以应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南土粮重照产派役,不重丁银,故田地虽多,立一户即是一丁,丁银多寡不远。”

丁役(dīng yì):(1).服劳役的壮丁。 唐 张籍 《西州诗》:“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2).指成年男子的劳役。《唐律·名例三·徒应役无兼丁》“诸犯徒应,而家无兼丁者” 唐 长孙无忌 等疏议:“其残疾既免丁役,亦非兼丁之限。”

丁夜(dīng yè):四更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新唐书·天文志二》:“﹝ 太和 ﹞九年六月丁酉,自昏至丁夜,流星二十餘,纵横出没,多近天汉。”《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 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包饮和 ﹞每丁夜渡江。”

丁徭(dīng yáo):◎ 丁徭 dīngyáo[corvée] 丁役

丁胥(dīng xū):官府中的小吏。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漕利归於州县者十二三,归於丁胥吏役者十七八。”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从此小民完十分之赋,国家收七分之漕,包欠之丁胥,惯欠之绅衿,捏欠之州县,永享此三分之利。”

丁星(dīng xīng):对着星光。 唐 温庭筠 《春江花月夜》诗:“珠翠丁星復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丁鞵(dīng xié):底部安有钉齿以防滑的雨天用鞋,即钉鞋。鞵,同“ 鞋 ”。 宋 叶适 《送吕子阳自永康携所解老小访余》诗:“火把起夜色,丁鞵明齿痕。”

丁香(dīng xiāng):◎ 丁香 dīngxiāng[lilac;clove] 丁香属的一种植物

丁奚(dīng xī):一种小儿羸弱之病。 明 胡侍 《真珠船·摹姑》:“小儿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痿,脐突号哭,胸陷或生穀癥,是名丁奚。”

丁翁(dīng wēng):通草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九二引《吴氏本草》:“通草一名丁翁,一名附支。”参见“ 丁公藤 ”。

丁未(dīng wèi):◎ 丁未 Dīng-Wèi[Dingwei, the forty-fourth of the cycle of the sixty in Chinese calendar] 六十甲子的第四十四位是月丁未。——清·姚鼐《登泰山记》

丁头(dīng tóu):指鱼。

丁田(dīng tián):按人丁分给的土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今则千乘万骑,徵求无艺,而尺布斗粟,无非派之丁田者。”

丁税(dīng shuì):[释义](名)古代的人口税。 [构成]偏正式:丁(税

丁书(dīng shū):指旧时官府中书办一类的小吏。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此法一行……尤大不利於多方中饱之丁书差役。”

丁时(dīng shí):适逢其时。《楚辞·刘向<九叹·惜贤>》:“丁时逢殃可奈何兮,劳心悁悁涕滂沲兮。” 王逸 注:“丁,当也。言己之生,当逢遇殃咎,安可奈何。” 宋 王安石 《贺致政杨侍读启》:“丁时翕静,取道阻长,繄盛德之可师,宜明神之实相。” 景耀月 《己酉正月三去祖国舍弟太素踰河送别愀然赋此》诗:“丁时多患难,与汝共饥寒。”

丁身(dīng shēn):指丁口。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相沿至 宋 ,未尝减庸、调於租内,而復敛丁身钱米。”《文献通考·户口二》:“初, 湖 、 广 、 闽 、 浙 因伪国旧制,岁敛丁身钱米,所谓丁口之赋。”

丁梢(dīng shāo):同“ 盯梢 ”。 沙汀 《老烟的故事》:“你我都榜上有名的,说不定还有人丁梢呢!”

丁塞(dīng sāi):堵塞。《明史·朱之冯传》:“﹝ 之冯 ﹞自起爇火,则礮丁塞,或从后掣其肘。”

(dīng ruò):复姓。 晋 有 丁若坚 。见《通志·氏族五》。

丁人(dīng rén):指壮健的男子。 清 周亮工 《伯常王大将军奏凯还汀》诗之三:“甲士闻鸡舞,丁人买犊耕。”

丁穷(dīng qióng):犹言丁忧。《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石育暨妻戴氏墓志》:“丁穷去官,三年泣血。”

丁强(dīng qiáng):(1).健壮。彊,同“ 强 ”。 汉 王充 《论衡·无形》:“白髮復黑,齿落復生,身气丁彊,超乘不衰,乃可贵也。”(2).指健壮的人。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譬犹家人遇寇贼者,必使老小羸软居其中央,丁彊武猛卫其外。”《三国志·魏志·梁传》:“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彊以为义从。”

丁钱

丁期(dīng qī):正当其时。 汉 蔡邕 《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表》:“伏惟陛下,应天淑灵,丁期中兴。”

丁妻(dīng qī):壮年的已婚妇女。 唐 李德裕 逸句:“谁家幼女敲筯歌,何处丁妻点灯织。”

丁女(dīng nǚ):(1).已到服力役年龄的成年女子。《墨子·备城门》:“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计之,五十步四十人。”《汉书·严安传》:“﹝ 秦 ﹞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文献通考·户口二》:“丁男调布绢各二丈,丝三两……丁女并半之。”(2).指火。丙丁为火。道教以六丁为阴神,名:“六丁女”,故以“丁女”称火。 宋 苏轼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 宋 苏轼 《真一酒歌》:“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 王文诰 辑注:“ 次公 曰:‘壬公言水也,丁女言火也,既出华池之水,则壬水飞而在上,丁火伏而在下矣。’”

丁奴(dīng nú):成年的男奴仆。《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居作者,差以三等:四岁以上,为小;十一以上,为中;二十以上,为丁。丁奴,三当二役;中奴、丁婢,二当一役;中婢,三当一役。”

丁宁(dīng níng):[释义](动)反复地嘱咐。也作叮咛。联绵式。一再~孩子早睡觉。(作谓语) [同音]耵聍、叮咛

丁年(dīng nián):◎ 丁年 dīngnián[age attained one's majority] 成丁的年龄

丁男(dīng nán):(1).已及服役年龄的成年男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始皇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 北河 。暴兵露师十有餘年。”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西 蜀 疲老,千里远粮;北国丁男,十五乘塞。” 清 赵翼 《阅邸抄喜赋》:“絶塞徵兵挑甲卒,深山转餉挽丁男。”(2).指已成年的儿子。

丁米(dīng mǐ):按人口缴纳的税米。《宋史·高宗纪四》:“己酉,詔 湖南 丁米三分之二均取於民田,其一取之丁口。”《文献通考·户口二》:“ 道州 丁米,每岁犹为二千石,人甚苦之。”

丁卯(dīng mǎo):◎ 丁卯 Dīng-Mǎo[Ding Mao,the fourth of the cycle of the sixty in the Chinese Calendar] 六十甲子的第四位在丁卯 (公元1627年) 三月之望。——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丁荦(dīng luò):见“ 丁櫟 ”。

丁令(dīng líng):(1).同“ 丁零 ”。《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 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 ,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 丁零 ”、“ 丁灵 ”。(2).“ 丁令威 ”的省称。 唐 李赤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3).指鹤。 宋 李纲 《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 丁令威 ”。

丁零(dīng líng):◎ 丁零 dīnglíng[tinnient;tinkle jingle] 形容声或金属撞击的声音铜铃丁零

丁泠(dīng líng):象声词。 唐 贾岛 《送乌行中石淙别业》诗:“寒水长绳汲,丁泠数滴翻。”

丁灵(dīng líng):同“ 丁零 ”。《汉书·李陵传》:“ 卫律 为 丁灵 王。” 颜师古 注:“ 丁灵 ,胡之别种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 北海 ( 贝加尔湖 )以南, 独洛河 ( 土剌河 )以北一带地方,有称为 丁灵 ( 丁零 丁令 )的一个部落联合体(比部落联盟更为低级的一种联合)。”

丁粮(dīng liáng):按人口所征收的税粮。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武当 、 元君 二祠,国家岁籍其香钱,常数万緡……似当入之本州,以为往来厨传之费,免加派之丁粮则善矣。”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 康熙 五十三年,御史 董之燧 请统计丁粮,案亩均派。”

丁帘(dīng lián):见“ 丁字帘 ”。

丁栎(dīng lì):良种牛。《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汉 桓谭 《新论》:“夫畜生贱也,然有尤善者,皆见记识。故马称驊騮驥騄,牛誉郭椒丁櫟。”

丁历(dīng lì):葶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葶苈》。

丁力(dīng lì):成年的劳力。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真陵开山》:“且煎且凿,役百万丁力,孜孜矻矻。”《金史·食货志一》:“比闻民乏食至鬻子者,听以丁力等者赎之。”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本朝役东南之民,皆以均徭编审,而独注意於粮长之一事,故祖宗之法,必取丁力相应有行止者充之。”

丁老(dīng lǎo):道教语。称心之神。因心属丁火,故称。 唐 吕岩 《寄白龙洞刘道人》诗:“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黄婆,脾神。

丁兰(dīng lán):汉 人。相传少丧父母,及长,木像,事之如生。后用以指代孝子。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九江太守武陵陈子威》:“世间共传 丁兰 剋木而事之,今此之事,岂不是似。” 三国 魏 曹植 《灵芝篇》:“ 丁兰 少失母,自伤早孤煢。刻木当严亲,朝致三牲。”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你个择邻的 孟母 ,休打这刻木的 丁兰 。” 清 顾炎武 《为丁贡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诗:“欲向旧京传孝友,当时谁得似 丁兰 。”

丁快(dīng kuài):捕快衙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每昏夜率丁快四乡巡查。”

丁口(dīng kǒu):◎ 丁口 dīngkǒu(1) [capitation]∶ 人口税(2) [population] 指百姓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促织》

丁坑(dīng kēng):茶名。 宋 陆游 《秋日郊居》诗之三:“已炊藟散真珠米,更点丁坑白雪茶。”自注:“丁坑,茶名。”

丁绢(dīng juàn):以绸绢折纳的丁赋。《文献通考·户口二》:“始未行钞法以前,岁计丁口官散蚕盐,每丁给盐一斗,输钱百六十有六,谓之丁盐钱。 皇祐 中, 许 氏以紬绢依时值折纳,谓之丁绢。”

丁匠(dīng jiàng):夫役和工匠。《北史·袁充传》:“上大悦,告天下。将作役功,因加程课,丁匠苦之。”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真陵开山》:“丞相衔命,以丰价募丁匠开凿皇堂。”

丁彊:1.健壮。彊,同“ 强 ”。 汉 王充 《论衡·无形》:“白髮復黑,齿落復生,身气丁彊,超乘不衰,乃可贵也。”2.指健壮的人。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譬犹家人遇寇贼者,必使老小羸软居其中央,丁彊武猛卫其外。”《三国志·魏志·梁习传》:“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彊以为义从。”

丁艰(dīng jiān):即丁忧。亦称丁家艰。《晋书·周光传》:“ 陶侃 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初以秘书丞 吕 公 大忠 为副使,命下, 大忠 丁家艰,詔起復未行。” 明 陈恂 《余庵杂录》卷下:“及临期, 徐 丁艰不入闈,而 夏 於是科获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 魏 党暴横之时,我丁艰未起,何曾伤害一人。”

丁甲(dīng jiǎ):即六丁六甲。本为道教神名。后亦泛指天兵天将。《西游记》十五回:“众揭諦道:‘丁甲、功曹、伽蓝轮次。’”

丁祭(dīng jì):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 隋 唐 日制不一。 隋文帝 时一年有四祭, 唐 武德 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 唐 开元 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 明 郑仲夔 《耳新·令德》:“ 萧郡 尊思似 每丁祭,必斋宿学宫。”《儒林外史》第二回:“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第一场:“孔子庙每年的丁祭,都是由学生来主持的。”

丁籍(dīng jí):人丁档案。《宋史·姚仲孙传》:“ 仲孙 既至州,立劾主吏,夜索丁籍尽给之。”《辽史·兵卫志下》:“三京丁籍可纪者二十二万六千一百,蕃、汉转户为多。”

丁屐(dīng jī):底部带有钉齿用以防滑的木鞋。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天子狱》:“公为从官时,天夜大雪,某醉归,见公以铁柱杖拨雪,戴温公帽,丁屐微有声。”

丁户(dīng hù):民户。 清 赵翼 《过青田访刘诚意故居》诗:“处者皆 刘氏 ,丁户累数百。”《清史稿·世宗纪》:“是岁,免 直隶 、 江南 等省四十九州县灾赋有差, 朝鲜 、 琉球 入贡,丁户二千五百三十二万六千二百七十。”

丁害(dīng hài):谓蚊蝇叮咬之害。 明 黄叔初 《折桂令·咏蚊蝇》套曲:“两般儿插翅的蛆虫……纤腰利嘴,引类呼朋;没香没臭没高没低喧闐乱拥,会攒疾,会躲闪,丁害无穷。”

丁亥(dīng hài):◎ 丁亥 Dīng-Hài[Ding Hai,the twenty-fourth of the cycle of the sixty in the chinese calender] 六十甲子的第二十四位乾隆丁亥 (公元1767年) 冬。——清·袁枚《祭妹文》

丁赋(dīng fù):按人丁征收的赋税。始于 汉高祖 四年,称算赋。凡年十五以上、五十六以下、每人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为一算,亦称丁算。此制历代相沿,唯赋额名称不一。至 清 初,立编审法,定为五年一举,丁增而赋亦随之。 康熙 五十年后,定制滋生人丁,永不如赋。 雍正 时遂将丁赋摊入地税,称地丁。参阅《通典·赋税上》、《文献通考·户口一》。

丁夫(dīng fū):见“ 丁夫 ”。(1).壮健的男子。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2). 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 明 李梦阳 《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 河 决 封丘 ,起 大名 , 东昌 , 兗州 及 河南 丁夫数万塞之。”亦作“ 丁伕 ”。 曹禺 《胆剑篇》第三幕:“出的丁伕徭役,你们抗拒不出。”

丁方(dīng fāng):四方。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余视此楼颇广,丁方可数丈。”《花城》1981年第4期:“长期以来,由于局促在一个丁方不够百呎的小房间,为了省地方……不得不把睡床向一列窗户边横摆着。”

丁对(dīng duì):◎ 丁对 dīngduì[just right] 〈方〉∶适合;妥当事情处理得丁对

丁冬(dīng dōng):◎ 丁冬 dīngdōng[tinkle] 象声词。丁当声,丁丁作响,形容金属、玉器碰撞的声音,也作丁东、 叮咚鼓声响起,木琴丁冬

丁东(dīng dōng):[释义](拟)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的声音。

丁丁(dīng dīng):◎ 丁丁 zhēngzhēng[jingle;tinkle] 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伐木丁丁。——《诗·小雅·伐木》

丁点(dīng diǎn):表示极少或极小。 叶文玲 《小溪九道弯》:“老少两个光棍,没丁点东西,一眨眼就搬完了。”《花城》1981年第2期:“你们也许是神圣的一代,可丁点过失也没有吗?”

(dīng dǎo):颠倒。丁、颠双声,通用。 南朝 宋 刘义康 《读曲歌》之四八:“鹿转方相头,丁倒欺人目。” 清 曹寅 《菊蟹竹》诗:“竹菇丁倒自圆匀,缚束 韩 彭 一辈新。”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五尺之童,未知丁倒,即有集,此誑科第耳。”

丁档(dīng dàng):人口档案。《清史稿·食货志一》:“ 清 之民数,惟外藩 扎萨克 所属编审丁档掌於理藩院。”

丁珰(dīng dāng):见“ 丁当 ”。

丁当(dīng dāng):[释义](拟)形容金属、瓷器等撞击的声音。

丁丑(dīng chǒu):◎ 丁丑 Dīng-Chǒu[Dingchou,the fourteen of the circle of the sixty in Chinese calandar] 六十甲子的第十四位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苏轼《石钟山记》

丁辰(dīng chén):适逢其时。《后汉书·班固传》:“逢吉丁辰,景命也。” 李贤 注:“丁,当也。辰,时也。景,大也。逢休吉之代,当封禪之时,此为天子之大命也。”

丁沉(dīng chén):消沉。 宋 苏轼 《杜处士传》:“若夫躑躅而还乡,甘遂意於丁沉,则吾之所谓独行之民,可使君子怀宝,乌久居此为哉。”

丁産:1.人口与田产。《宋史·苏颂传》:“ 颂 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谷·催征》:“各里丁产,照则均派。”2.指财产。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虽然是丁产多时也告乏。”

丁产(dīng chǎn):(1).人口与田产。《宋史·苏颂传》:“ 颂 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谷·催征》:“各里丁产,照则均派。”(2).指财产。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虽然是丁产多时也告乏。”

丁差(dīng chà):成丁男子的劳役。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人丁》:“窃恐地额愈减,丁差愈重,逃絶更多,户口渐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夏税秋粮,丁差徭役。”

丁册(dīng cè):◎ 丁册 dīngcè[residence booklet] 旧时的户口簿

丁漕(dīng cáo):按人口交纳的漕粮。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交地之后,听凭 英 商起造栈房,应纳丁漕,由 英 商赴县交纳。”《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会议﹞宗旨以学生不释放,国贼不惩办,外交不挽回,丁漕誓不完纳。”

丁部(dīng bù):三国 魏 荀勗 把国家藏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 唐 以后改为经、史、子、集。丁部即集部。《南史·徐君蒨传》:“﹝ 君蒨 ﹞幼聪朗好学,尤长丁部书,问无不对。”《隋书·经籍志》:“ 魏 秘书郎 郑默 ,始製《中经》,秘书监 荀勗 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羣书……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讚,《汲冢书》。”

丁步(dīng bù):方言。置放在溪、河浅处以便行人往来的石头墩子。 林斤澜 《竹》:“南方的镇子,我看都是沿溪沿河盖起来的,溪上没有桥,有一个个石头墩子。我早知道,这叫‘丁步’。”

丁丙(dīng bǐng):即丙丁,指灯火。 宋 曾巩 《送叔延判官》诗:“大马高车府中罢,一船沿流背丁丙。”

丁婢(dīng bì):年龄在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婢女。《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居作者,差以三等……二十以上,为丁。丁奴,三当二役;中奴,丁婢,二当一役。”

丁坝(dīng bà):◎ 丁坝 dīngbà[spur] 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的保护堤岸水土的建筑物

丁八(dīng bā):顶;顶撞。《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因把 猫儿 的虎呐,火烧了两醮,和他丁八着好一向了,这日只散走了哩。”《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 董金儿 也与他丁八了。”

洞丁(dòng dīng):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壮丁。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仍仰 广东西路 帅臣起发军路洞丁刀弩手……疾速躬亲统率前去。”

峒丁(dòng dīng):(1).峒人。 唐 许浑 《题峡山寺》诗:“ 峒 丁多斲石,蛮女半淘金。”(2).峒兵。《宋史·高宗纪二》:“詔 江西 、 闽 、 广 、 荆湖 诸路团教峒丁、枪杖手。”

东丁(dōng dīng):象声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汉嘉城 西北山麓有一石洞,泉出其间,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黄鲁直 题诗云:‘古人题作东丁水,自古丁东直到今。’” 宋 吴文英 《风入松·寿梅壑》词:“ 湘 波山色青天外,红香荡、玉佩东丁。”《花月痕》第五二回:“万点秋光上画屏,隔花环佩响东丁。”

独丁(dú dīng):唯一的男儿。 王愿坚 《党费·老妈妈》:“我的一家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叫国民党匪军杀害了,就剩下我这个独丁。”

二丁(èr dīng):指 三国 魏 丁仪 、 丁廙 兄弟。二人才朗学博,与 曹植 友善,后均遭 曹丕 杀害。 清 吴伟业 《别丁飞涛兄弟》诗:“三 陆 云间 空想像,二 丁 鄴下 自风流。”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吴 门之有 永叔 兄弟,犹 建安 之有二 丁 。”

飞丁(fēi dīng):旧时抽丁,抓来的名册外的壮丁。《解放日报》1945.1.20:“在集镇上拉‘飞丁’。”

跟丁(gēn dīng):旧时跟随在主人身边供使唤的人。亦喻指走卒。 鲁迅 《南腔北调集·<萧伯纳在上海>序》:“至于有些 中国 报,那是无须多说的,因为原是洋大人的跟丁。”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一章:“ 蹇小湖 仍在问他的跟丁:‘你又怎么晓得走这一条路呢?’”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一章:“外号人称‘抓鱼儿’的,带着两个跟丁走了过来。”

宫丁(gōng dīng):保卫王宫的兵士。《辽史·兵卫志下》:“二帐、十二宫一府、五京、有兵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宫丁、大首领、诸部族, 中京 、头下等州,属国之众,皆不与焉。不轻用之,所以长世。”

公丁(gōng dīng):旧称机关团体中的勤杂人员。 沉从文 《烟斗》:“两手环抱公文的公丁,弯着腰一句话不说,从房中出去了……他还得等候那公丁返身时才有公文可抄。”

工丁(gōng dīng):服力役的壮丁。《宋史·陆詵传》:“ 詵 遂至 邕州 ,集 左 、 右江 四十五峒首诣麾下,閲简工丁五万,补置将吏,更铸印给之,军声益张。”

孤丁(gū dīng):赌博用语。把钱押在一门上,以赌输赢。《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许亮 大怒,拿出 吴二 的笔据来往桌上一搁,説:‘天门孤丁,你敢推吗?’”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我押你这个孤丁,看看谁赢?”参见“ 孤注 ”。

红丁(hóng dīng):蕈的别名。 宋 陆游 《偶得海错侑酒戏作》诗:“满贮醇醪渍黄甲,封小瓮餉红丁。”

户丁(hù dīng):(1).每户中的成年男子。《元史·世祖纪二》:“﹝ 中统 三年三月﹞庚申,括 北京 鹰坊等户丁为兵,蠲其赋。” 清 恽敬 《新喻东门漕仓记》:“坊长、地保以酒食召管首,管首召户丁,为期悉纳之坊长、地保,坊长、地保纳之官,故赋税无后时者。”(2).泛指丁口。《六部成语·户部》“户丁”原注:“通族中之丁口也。”

花丁(huā dīng):种花的园丁。 清 曹寅 《寄题东园》诗之六:“花丁扫残霞,顷刻没畦稜。”

火丁(huǒ dīng):(1).以煮盐为业的人口。《元史·食货志五》:“﹝ 两浙 运司﹞所辖场司三十四处,各设令、丞、管勾、典史,管领灶户、火丁。”(2).中医外科病名。即火疔。 元 齐德之 《外科精义·辩丁肿十三种形色禁忌》:“五曰火丁,其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靨,四边有烟浆,又如赤粟米者,忌火烧烙。”

祭丁(jì dīng):即丁祭。旧时每年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 孔子 之称。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 苏秦 吃的馒头是那二年前祭丁的冷馒头。” 清 蒋士铨 《一片石·访墓》:“到祭丁分肉的时节,才叫你认得我呢。”

鸡丁(jī dīng):亦作“鷄丁”。切成小块的鸡肉。 茅盾 《微波》:“烧饭娘姨又送上满满的一盘炒鸡丁和一大碗的火腿白菜汤。”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九章:“ 李吉明 一面嚼着鸡丁,一面笑着回答。”

吉丁(jí dīng):象声词。形容金属玉器等物碰击声。《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晚生把膀子一挣,吉丁的一声,那车就过去了几十步远。”昆虫名。即吉丁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蛗螽》:“金龟子,此亦吉丁之类,媚药也。”参见“ 吉丁虫 ”。

及丁(jí dīng):成年。 明 周履清 《锦笺记·赴闽》:“念我女年甫及丁,婚姻事切莫閒评。”

家丁(jiā dīng):◎ 家丁 jiādīng[family servant;domestic] 受大地主和官僚雇佣、供差遣或当保卫的人家丁四十人。——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渐丁(jiàn dīng):未成年的候补待役者。

兼丁(jiān dīng):两名壮丁;其他丁口。《唐大诏令集·帝祭九宫坛大赦天下敕》:“自今以后,应差行人,家无兼丁,不在取限。”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孝顺马》:“此卒无兼丁,每上直,马自负卧具继至。”《元典章·刑部六·拳手伤》:“部拟旧例,诸犯徒应役,而家无兼丁者,徒一年,加杖一百二十。”

骄丁(jiāo dīng):骄横的兵丁。 清 劳之辨 《红剥船行》:“回思冬兑临江滸,悍卒骄丁猛於虎。”

进丁(jìn dīng):谓增加服役的适龄男子。《北史·裴蕴传》:“是岁 大业 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宋史·食货志上二》:“ 嘉祐 四年,復命转运司裁定 郴 、 永 、 桂阳 、 衡 、 道州 所输丁米及钱绢杂物,无业者弛之,有业者减半;后虽进丁,勿復增取。”

警丁(jǐng dīng):犹警察。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编:“他的军事巡警是要背马枪的,这比从前拿着一根哭丧棍的警丁大有威风了。” 沙汀 《催粮》:“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逡巡着,身后紧紧盯着一名肥胖高大的警丁。”

僦丁(jiù dīng):雇用壮丁。《新唐书·严郢传》:“合府县共之,计一农岁钱九万六千,米月七斛二斗,大抵岁僦丁三百,钱二千八百八十万,米二千一百六十斛,臣恐终岁穫不酬费。”

蠲丁(juān dīng):免除丁口钱。 明 徐渭 《徭赋论》:“图蠲丁者,将乘其隙而阴坏之也。”

撅丁(juē dīng):旧时妓院中的男帮工。 元 乔吉 《一枝花·私情》套曲:“老婆婆坐守行监,狠撅丁暮四朝三。”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吹笛的把瑟歪着嘴,擂鼓的撅丁瘤着左手。” 元 刘庭信 《寨儿令·戒嫖荡》套曲:“撅丁威凛凛,鴇儿恶哏哏,摇撼的箇寨儿吸淋淋。”

军丁(jūn dīng):兵卒;士兵。《元典章·刑部十二·掏摸》:“﹝ 袁庆 ﹞将带 至元 钞二贯文一十张,前去 桐林 收买缎子,至枸栏前,被军丁 李万一 掏摸讫前项钞两。”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明 之军卫,仿 唐 府军之法,其后官存而军丁渐消,遂无实用,召募起焉。”《隋唐演义》第十三回:“ 齐州 歷城县 养马当差姓 秦 的甚多,军丁只有 秦琼 一户。”

抗丁(kàng dīng):抗拒反动统治者抓壮丁。

课丁(kè dīng):(1).旧时依法纳税服劳役的男子。 宋 朱继芳 《送僧洲游醉李》诗:“草黄工女绩,波白课丁熬。”(2).按丁口纳税。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圣祖皇 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 商鞅 以来,计人之法, 汉武 以来,课丁之法无有也,则变赋法矣。”

客丁(kè dīng):(1).仆人。 宋 黄庭坚 《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诗:“繫船 湓城 秣高马,客丁结束女缝裳。”(2).犹客民。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应将见在屯田二十八万亩零,即给与见在之屯丁十万餘人,作为世业,公田变为私田,客丁变为编户,戍边变为土著。”参见“ 客民 ”。

库丁(kù dīng):旧称在府库中当差、打杂的人。《清会典事例·户部·库藏》:“库兵由八旗閒散在库当差,仍准出任考试,与从前库丁贱役不同。”《孽海花》第二一回:“这 余敏 原是三库上银库里的库丁出身。”

矿丁(kuàng dīng):旧时对矿工的称呼。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醵股招商,旷日持久,移屯卒为矿丁,则朝令夕行,立可举办,不致展转延误事机。”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开矿》:“此外赢餘以若干存厂,以若干均分,以若干酬赠执事,以若干犒赏矿丁。”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惟有鬻身入苙,充某製造厂之工匠……某矿务公司之矿丁。”

拉丁(lā dīng):◎ 拉丁 lādīng(1) [grab sb. for military service]∶旧时官府、军队抓老百姓做苦工或当兵(2) [press-gang; press people into service]∶拉夫

练丁(liàn dīng):清 代于正规军以外,就地征选丁壮训练成地方武装,谓之团练,其兵丁称“练丁”。《清史稿·兵志四》:“旋 两江 总督 曾国藩 覆陈:‘团练之设,只能防小支千餘之游匪,不能勦大股数万之悍贼。其练丁之口粮,若太多,则与募勇之价相等,不必仅以团名;若太少,则与官勇之餉迥殊,不能得死力。’”《中国民间故事选·鲁王和他的小黄马》:“ 李鸿章 领旨后,便每天每日,买洋炮、购洋枪、募兵勇、办练丁,忙个不休,连他祖宗是谁他都忘了。”

良丁(liáng dīng):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 胡三省 注:“良丁,谓良人成丁者。”

獠丁(liáo dīng):指西南少数民族的兵丁。《三国演义》第八八回:“﹝ 孟获 ﹞即差心腹人賫金珠寳贝,往八番九十三甸等处,并蛮方部落,借使牌刀獠丁军健数十万。”《三国演义》第八九回:“蛮兵獠丁,自相衝突。”

撩丁(liáo dīng):分文;钱。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三出:“神思又不忺,钱又没撩丁,米又没半升。”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我直着你梦撒了撩丁,倒折了本。”

辽丁(liáo dīng):指古代 辽 制钱。背文有“丁”字,故称。《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 郭威 见説:‘谢长者看覷!但是小人身畔没个 辽 丁,怎生敢説婚姻的话?’”

零丁(líng dīng):[释义]见。 [同音]伶仃

灵丁(líng dīng):木桩。《墨子·备城门》:“灵丁,三丈一,火耳施之。” 孙诒让 间诂:“疑椓弋之属。火耳,疑当作‘犬牙’……犬牙施之,言错互施之,令相衔接也。”

伶丁(líng dīng):见“ 伶仃 ”。

冷丁(lěng dīng):突然,冷不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韩老六 冷丁坐起来,切断 老田头 的话,劈头问道:‘共产党工作队来了,你说好不好?’” 杨朔 《海市》:“浪头一个接着一个打到船上来,船帮子都打坏了,眼看着要翻。正在危急的当儿,前边冷丁出现一只军舰。” 茹志 《高高的白杨树·新当选的团支书》:“ 小保 一个人正忙得快活,冷丁的给这一声喊,吓得把一团脏棉纱急藏到背后,飞红了脸,直挺挺的站在那里。”

六丁(liù dīng):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从官 卞忌 自言能使六丁。” 李贤 注:“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则丁卯为神,甲寅旬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役使之法,先斋戒,然后其神至,可使致远方物及知吉凶也。”参阅《无上九霄雷霆玉经》、《灵宝六丁秘法》。 唐 陈陶 《步虚引》:“赤城门闭六丁直,晓日已烧东海色。” 宋 陆游 《夜寒燃火有感》诗:“笑谈缚三彭,指顾役六丁。”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这八卦阵纵横不穷,管七国江山着君王独自统。便有六丁神,我敢也驱下天宫。”《西游记》第十五回:“ 行者 道:‘既如此,不当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将与值日功曹和众揭諦保守着我师父。等 老孙 寻那涧中的孽龙,教他还我马来。’”

炉丁(lú dīng):炉工;铁匠。 清 傅维鳞 《明书·乱贼传·邓茂七》:“时 尤溪 炉主 蒋福成 ,乘乱亦号集炉丁及村落贫民亡赖者,旬日遂至万餘,据 尤溪 ,与 茂七 合。”

卤丁(lǔ dīng):海边制盐者。《元典章·工部二·桥道》:“灶户滷丁,恶少泼皮,诸色人等,纠合成群。”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江南十》:“滨海灶户,谓之滷丁。”

芦丁(lú dīng):即芦人。《宋史·唐璘传》:“又戒土豪团结渔业水手、茶盐舟夫、芦丁。”参见“ 芦人 ”。

毛丁(máo dīng):清 代的一种人头税。《清史稿·郑成功传》:“ 省英 为宣慰使,督各郡钱粮,令人月输银五分,曰‘毛丁’。”

门丁(mén dīng):◎ 门丁 méndīng[gatekeeper;concierge;doorman] 旧时专门给官府或大户人家看门护院的人

猛丁(měng dīng):◎ 猛丁 měngdīng[suddenly] 〈方〉∶突然;猛孤丁地

蜜丁(mì dīng):即蚶子。俗称瓦垄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案《岭表録异》云:南人名空慈子。尚书 卢钧 以其壳似瓦屋之垄,改为瓦屋、瓦垄也。 广 人重其肉,炙以荐酒,呼为天臠。 广 人谓之蜜丁。”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蜜丁马甲》:“ 绍兴 吕学博 承恩 诗云:‘蜜丁曾共品,马甲亦同名。’为主司赏识,取中三十四名。按,蜜丁,见《海物异名记》,云:‘蜜丁,魁蛤之子也。’”

免丁(miǎn dīng):免除成丁男子的徭役。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头子,勘合,免丁,牙契无不增钱。”《元史·月合乃传》:“凡业儒者试通一经,即不同编户,著为令甲。儒人免丁者, 实月合乃 始之也。”

民丁(mín dīng):旧指壮丁。《宋书·沉攸之传》:“ 元嘉 二十七年, 索勇 南寇,发 三吴 民丁, 攸之 亦被发。”《南齐书·王敬则传》:“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陈书·世祖纪》:“日者凶渠肆虐,众军进讨,舟舰输积,权倩民丁,师出经时,役劳日久。”《明史·兵志三》:“ 闽 浙 苦 倭 ,指挥 方谦 请籍民丁多者为军。”

牧丁(mù dīng):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牧场官役》:“凡牧马别其騍马、騸马以为羣,羣无过四百匹,设牧长、牧副、牧丁,任其牧事。”

内丁(nèi dīng):亲近的家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结劣衿为爪牙,通内丁为线索。”

男丁(nán dīng):◎ 男丁 nándīng[an able-bodied man] 丁男,旧时称成年男性

宁丁(níng dīng):孤独貌。《魏书·张彝传》:“改牧 秦 蕃,违离闕下,继以谴疾相缠,寧丁八岁。”

农丁(nóng dīng):指青壮年农民。《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关中 连遭贼寇,穀帛不足,遣 冀州 农丁五千屯於 上邽 ,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

女丁(nǚ dīng):成年女性。《晋书·李雄载记》:“其赋男丁岁穀三斛,女丁半之。”《梁书·武帝纪下》:“十一月丙子,詔停在所役使女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序 母 韩氏 闻 秦 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餘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於其内。”

庖丁(páo dīng):◎ 庖丁 páodīng[cook] 庖子,庖人。厨师

贫丁(pín dīng):贫苦的人丁。《清史稿·世祖纪一》:“﹝ 顺治 十四年八月﹞丁酉,賚八旗贫丁。”

铺丁(pù dīng):驿站中担任传递文书的兵丁。《元史·兵志四》:“ 中统 元年,詔:‘随处官司,设传递铺驛,每铺置铺丁五人。’”

旗丁(qí dīng):(1).漕运的兵丁。《六部成语注·户部》“旗丁”:“运船之水手人丁皆世袭其业,官给田粮,如八旗兵丁,故谓之旗丁。各船有一定之旗号。”《儒林外史》第四十回:“那日,便问运丁道:‘你们可晓的这里有一个姓 武 ,名 书 ,号 正字 的,是个甚么人?’旗丁道:‘小的却不知道。’”(2).犹旗兵。 太平天囯 石达开 《檄告招贤文》:“绥我士子,驱彼旗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史料·提议优待条件》:“旗丁或递减或酌给一次截止,听其自谋生计。”

畦丁(qí dīng):(1).园丁。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朝夕。” 宋 杨万里 《五月三日早起步东园示幼舆子》诗之二:“筠箕苕帚两无踪,窃果畦丁职不供。” 清 曹寅 《月夜舟泊惠山过秦园》诗:“畦丁欵客浑常事,应怪深宵数笠圆。”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百工》:“畦丁即园丁也。”(2).畦夫。 宋 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场吏输年额,畦丁奉月课。”

千丁(qiān dīng):谓很多人。 清 初的一种户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僧尼婚配》:“ 明 末, 瀋阳 城中僧尼过多,本朝定 关 东,选僧尼少者一千人,即成婚配,一时怨女旷夫咸得其和,欢声载道,所生之子女,另编籍为千丁。”

强丁(qiáng dīng):犹壮丁。《梁书·昭明太子传》:“今征戍未归,强丁疏少。”

桥丁(qiáo dīng):守桥的兵丁。《新唐书·百官志三》:“ 唐 改津尉曰令,有録事一人……津吏五人,桥丁各三十人,匠各八人。”

亲丁(qīn dīng):◎ 亲丁 qīndīng[relative] 指亲属中有血统关系者

穷丁(qióng dīng):穷汉。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吃酒时只和那两个贼徒,背人时来寻我这穷丁。”

秋丁(qiū dīng):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 孔子 的日子,称秋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八月》:“八月上旬丁日, 太宗 武府庠县学俱行秋丁释奠礼。”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丁祭》:“﹝ 王文康 ﹞既达北庭,值秋丁,公奏行释奠礼, 世祖 説,即命举其事。”

驱丁(qū dīng):金 元 时称奴隶、仆奴。《金史·兵志》:“恐其家更无男丁,有误农种,与免一丁,以驱丁充阿里喜。”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三折:“却将我宅院良人,生扭做酒店里驱丁。”《元史·兵志一》:“应係逃军未获者,令其次亲丁代役。身死军人,亦令亲丁代补,无亲丁则以少壮驱丁代之。”参见“ 驱口 ”。

全丁(quán dīng):对国家有完纳赋税、承担徭役义务的成年男子。《晋书·范宁传》:“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復童幼之事矣。……今宜修礼文,以二十为全丁,十六至十九为半丁。”《南史·褚玠传》:“县人 张次的 王休达 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姦,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人丁(rén dīng):◎ 人丁 réndīng[population] 原指成年男子,后泛指人口[数字];全体居民

肉丁(ròu dīng):◎ 肉丁 ròudīng[diced meat] 切成小四方块形状的肉

砂丁(shā dīng):矿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绪言:“ 崔乃镛 《东川府地震纪事》说:‘厂数百硐,硐千百砂丁。’” 巴金 《雨》四:“是的,在那里作工的人叫做‘砂丁’。他们完全是奴隶,是卖给资本家的。”

沙丁(shā dīng):(1).指沙田民户之丁男。 明 归有光 《赠熊兵宪进秩序》:“国家罢漕事,设两卫,百数十年间,海外无事。惟沙丁鹺户,时或跳梁,然不踰时扑灭。”参见“ 沙民 ”。(2).旧宗名。在 西藏自治区 东北部。1960年与 边坝宗 合并为 边坝县 。

山丁(shān dīng):(1).山区的成年男子。 清 洪亮吉 《七月十二夜访青山庄故址四鼓乃别》诗:“水车载水注旱田,山丁移山入豪宅。”(2).山丁树的果实。小圆形,味酸甜。 萧红 《手》:“我们集着群在校门里的山丁树下吃着山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秋天在山里,吃的不缺,果木上的野果子:山梨、山葡萄、山丁子、山里红、榛子和菇,都能塞肚子。”

汉字组词推荐

精选图文

汉字组词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