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优尔吧汉字组词汉字组词汉字组词内容详情

纂组词,纂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优尔吧 2020-06-14 03:49:26 243

纂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娜娜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纂》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纂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纂字简介
字母:z,拼音:zuan,带声调拼音:zuǎn,注音:ㄗㄨㄢˇ,部首:糸,部首比划:6,比划:20,繁体字:纂,字体结构:上中下结构,字法:形声,笔画顺序:撇横捺撇横捺竖折横横横横撇捺折折捺竖撇捺,五笔86编码:THDI,五笔98编码:THDI,Unicode:U+7E82,汉字编号:6438,

基本解释

zuǎn   ㄗㄨㄢˇ ◎ 搜集材料编书:纂修(a.编纂,亦指做这方面工作的人;b.继承并加强修养、治理)。纂绣(编织和刺绣)。纂辑。编纂。 ◎ 古代指红色或彩色丝带。 ◎ 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纂儿。 ◎ 古同“缵”,继承。

英文翻译

compile   edit

纂组词

编纂(biān zuǎn):[释](动)就现成的材料加以整理,编写成书,侧重于“编”,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用于书面语。 [构成]并列式:编+纂 [例句]编纂汉语大词典。(作谓语)

参纂(cān zuǎn):参加编纂。《新唐书·儒学传上·敬播》:“时 颜师古 、 孔颖达 撰次 隋 史,詔 播 诣秘书内省参纂。”

抄纂(chāo zuǎn):抄录编纂。 郭沫 《<管子集校>叙录一》:“二书均失传。然 杜佑 《指略》既係‘抄《管子》书’而成,则 度 《要略》殆亦出于抄纂耳。”

创纂(chuàng zuǎn):杜撰,臆造。《红楼梦》第十五回:“却不知 寳 和 秦鐘 如何算账,未见真切,此繫疑案,不敢创纂。”

都纂(dōu zuǎn):总编。《旧唐书·宪宗纪上》:“史官 李吉甫 撰《元和国计簿》,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管州府二百九十五,县一千四百五十三,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 吉甫 都纂其事,成书十卷。”

改纂(gǎi zuǎn):改写。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三》:“ 陆文裕 在翰林时,充经筵日讲官,一日讲罢,面奏曰:‘今日讲章非臣原撰,乃经阁臣改纂者。’”

改纂(gǎi zuǎn):改写。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三》:“ 陆文裕 在翰林时,充经筵日讲官,一日讲罢,面奏曰:‘今日讲章非臣原撰,乃经阁臣改纂者。’”

记纂(jì zuǎn):记录编辑。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符号杂陈,记纂特备。”

论纂(lùn zuǎn):编纂。 宋 黄庭坚 《代司马丞进<稽古录>表》:“论纂皆有依凭,总而成书为《稽古録》。”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 孔子 ﹞既卒( 敬王 四十一年=前四七九),门人又相辑其言行而论纂之,谓之《论语》。”

排纂(pái zuǎn):编撰,编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方伯公遗事》:“先祖方伯公年九十餘,读书排纂不輟。” 清 谭献 《<唐诗录>序》:“举三百年之遗文,离为八集,都为一编。排纂未竟,旋以图南;悠悠五载,復事发正,録成定本。”

入纂(rù zuǎn):入朝继承皇位。《陈书·世祖纪》:“ 永定 三年六月景午, 高祖 崩,遗詔徵 世祖 入纂。”

拾纂(shí zuǎn):收拾编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三代之书,经 秦 殆尽。 汉武帝 、 河间王 ,始重儒术,於灰烬之餘,拾纂亡散,篇卷仅而復存。”

诗纂(shī zuǎn):诗集。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商隐》:“ 鹿门 先生 唐彦谦 为诗纂,慕 玉溪 ,得其清峭感愴,盖其一体也,然警絶之句亦多有。”

梳纂(shū zuǎn):梳发髻。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三:“这位嫂子打扮得很漂亮……早起梳纂很费了点功夫,刷上小半缸刨花水--把一根根头发都结成了一块饼。”

嗣纂(sì zuǎn):继承。《陈书·世祖纪》:“朕以寡昧,嗣纂洪业。”《陈书·宣帝纪》:“朕嗣纂鸿基,思弘经略。”

修纂(xiū zuǎn):◎ 修纂 xiūzuǎn[compile]编写修纂历书

御纂(yù zuǎn):谓皇帝诏命编纂。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叙》:“凡御纂羣经,皆 汉 宋 先儒之説,参攷异同,务求至当,绍千载之薪传,为万世不刊之鉅典焉。”

杂纂(zá zuǎn):(1).各类琐杂事物的辑述。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政略>序例》:“是乃摘比之类书,词人之杂纂。”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序》。(2).汇集和编纂。 郭沫若 《<管子集校>校毕书后》:“纂録既出自数人之手,期日之相悬復在二十年以上,杂纂成书,选择与裁断之标準不一。”

纂作(zuǎn zuò):做作。 元 名氏 《南牢记》第一折:“不照顾自己,説别人是非,婆娘家见识,纂作哄谁?”

纂纂(zuǎn zuǎn):集聚貌。《文选·潘岳<笙赋>》:“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 李善 注:“古《咄喑歌》曰:‘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攒,聚貌。纂与攒,古字通。”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 桃源 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

纂组(zuǎn zǔ):(1).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楚辞·招魂》:“纂组綺縞,结琦璜些。” 王逸 注:“纂组,綬类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人》:“锦绣纂组,綺罗綾縠,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丝竹五音之微靡,纂组九华之縟丽,经目所涉,莫不精记。” 清 黄景仁 《游四明山放歌》:“忽或纂组杂婉媷,忽或旗鼓纷旋迴。”(2).编织。多指精美的织物。《管子·轻重甲》:“ 伊尹 以 薄 之游女工文绣纂组,一纯得粟百钟於 桀 之国。” 唐 兢 《贞观政要·求谏》:“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3).搜集编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纂组异闻,网罗軼事。”

纂综(zuǎn zōng):纂集综合。《宋书·礼志三》:“纂综沦芜,搜腾委逸。”

纂着(zuǎn zhe):编辑著述。 清 卓尔堪 《<遗民诗>序》:“况既谢絶尘事,自毕力学问,其所纂著,俱堪风世。”

纂撰(zuǎn zhuàn):编辑撰述。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纂撰者,由诗而下十七名,尽编为《乐録》。” 唐 元稹 《严公行状》:“其间亲承讲贯,子孙不得而闻者,往往漏略,恐他人纂撰,益復脱遗。感念曩怀,遂书行实。”

纂胄(zuǎn zhòu):继嗣后裔。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发源纂胄,叶派枝分,开国承家,珠联璧合。”

纂业(zuǎn yè):(1).继承大业。《列子·杨朱》:“ 禹 纂业事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太祖 以圣武膺籙, 高祖 以睿文纂业。”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 高祖 创基, 太宗 纂业。”(2).编刊。 汉 蔡邕 《鼎铭》:“羣公并表,乃迁议郎,登于 东观 ,纂业前史。”

纂言(zuǎn yán):撰述。 唐 韩愈 《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元。”

纂严(zuǎn yán):(1).谓军队严装、戒备。犹今之戒严。《宋书·竟陵王诞传》:“车驾出顿 宣武堂 ,内外纂严。”(2).集结行装。《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乙卯,以 南康王 宝融 教纂严,又教赦囚徒,施惠泽,颁赏格。” 胡三省 注:“纂,集也。严,装也。纂严,纂集行装也。”

纂训(zuǎn xùn):纂集训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 张敞 以正读传业, 扬雄 以奇字纂训。”

纂绪(zuǎn xù):继承统绪。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圣明纂绪,宗社乂安。”

纂叙(zuǎn xù):撰写。 宋 吴炯 《五总志》:“ 唐 李贺 卒於太常官,时年二十四。其母一梦 贺 来,如平生时。且曰:‘上帝迁都于 月圃 ,搆新宫,命曰 白瑶 。以 贺 业文,召为之记。又为 凝虚殿 纂叙乐章。’”

纂绣(zuǎn xiù):编织刺绣。《新唐书·褚遂良传》:“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宋史·职官志五》:“文绣院,掌纂绣,以供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

纂修(zuǎn xiū):(1).整治。《国语·周语上》:“纂修其绪。”《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孝宣 承统,纂修洪业。”(2).编辑修撰。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初 蕃 既纂修父书,咨於先执 李之 ,请文为领袖,许而未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国初明史总裁》:“国初 顺治 二年,曾奉旨纂修《明史》。”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当然, 乾隆 皇帝修《四库全书》有其政治上的目的,经过这一次纂修, 中国 文化遭到了一次浩劫。”(3).修葺。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纂修堂宇,未就而没。”(4). 清 代职官名。为国史馆属官。《清史稿·职官志二》:“国史馆总裁,掌修国史……总纂, 满洲 四人, 蒙古 二人, 汉 六人。纂修、协修,无定员。”

纂心(zuǎn xīn):妇女发髻的中心部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纂心扎的是粉红洋头绳,别了根碧玉簪子。”

纂系(zuǎn xì):继承世系。 南朝 宋 王韶之 《大会行礼歌》之一:“大哉皇 宋 ,长发其祥,纂系在 汉 ,统源伊 唐 。”

纂袭(zuǎn xí):继承。《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朕以纂袭之初,容是务,父既宽於后命,子宜示於特恩,并停见任。”

纂位(zuǎn wèi):继位。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帝明绍歷,惟皇纂位。”

纂统(zuǎn tǒng):谓帝王继承统绪。《北史·房彦谦传》:“若审知外内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覬覦,则 管 蔡 之诛,当在於 谅 。”《资治通鉴·海西公太和三年》:“先帝应天受命,志平六合;陛下纂统,当继而成之。”

纂述(zuǎn shù):编纂著述。 唐 李靖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 太宗 曰:‘深乎节制之兵,得其法则昌,失其法则亡。卿为纂述歷代善於节制者,具图来上,朕当择其精微,垂於后世。’”《宋史·张昭传》:“ 昭 博通学艺,书无不览……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 明 徐渭 《卖书》诗:“带草年高纂述,巾箱一日去筌蹄。”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管子》一书,实国家思想最深切著明者也。但其书必非 管子 所自作,殆 战国 时其后辈所纂述。”

纂绍(zuǎn shào):(1).嗣续。 唐 孙揆 《灵应传》:“其后遭世不造,瞰室貽灾,五百人皆遭 庾氏 焚炙之祸,纂绍几絶,不忍戴天,潜遁幽巖, 庾 冤莫雪。”(2).继承。 宋 司马光 《不以卑临尊议》:“ 武王 纂绍前迹,登隆基绪,追尊先世,告成王业。”《宋史·外国传七·渤海国》:“朕纂绍丕构,奄有四海,普天之下,罔不率俾。”《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 光 辅母后,独掌政柄,不务纂绍先烈,肆意大改成绪。”

纂戎(zuǎn róng):(1).谓继承光大先人业绩。 晋 潘岳 《杨荆州诔》:“纂戎洪绪,克构堂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至 明帝 纂戎,制诗度曲,徵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2).谓继承先人武功。《全唐诗》卷十五载《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武舞作》:“纂戎将禁暴,崇儒更敷政。”

纂拟(zuǎn nǐ):编写草拟。 伧父 《立宪运动之进行》第二节:“自筹备年限缩短以后,朝旨派 溥伦 、 载泽 纂拟宪法。”

纂论(zuǎn lùn):(1).汇集议论。《荀子·君道》:“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2).撰述论著。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庸闲斋笔记褒贬未允》:“凡所纂论,均愜人意。”

纂略(zuǎn lüè):引述内容梗概。 明 李东阳 《<群书集事渊海>后序》:“维史法既立,变而为传记之书,条分缕积,以至於汗牛充。其势不能尽,或纂略举要,俾於求索。”

纂録(zuǎn lù):编撰记载。 唐 韩愈 《毛颖传》:“ 颖 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 秦 事,无不纂録。”《宋史·赵安易传》:“时属籍未备,奏请纂録。” 清 顾炎武 《答汪苕文书》:“弟方纂録《易》解, 程 朱 各自为书,以正《大全》之谬。” 章炳麟 《文学说例》:“凡纂録文辞者,宜无取焉。”

纂隆(zuǎn lóng):犹言继承大业。《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皇上纂隆,经教弘道。” 李善 注引《尔雅》:“纂,继也。”

纂临(zuǎn lín):谓天子继位临朝。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仁庙 初纂临,升袞冕,纔十二岁。”

纂历(zuǎn lì):见“ 纂历 ”。亦作“ 纂歷 ”。嗣位。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书》:“圣朝钦明纂历,大拯生民。”《北史·儒林传序》:“ 明皇 ( 周明皇 )纂歷,敦尚学艺。”

纂类(zuǎn lèi):分类纂集。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序》:“纂类之书多矣,其间所载,世人用于文字者,亦不下数十辈,则今未免为陈言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世士人纂类经史,缀缉时务,谓之策括。” 刘师培 《<文说>序》:“纂类摘比之书,标识评点之册,本为文之末务,岂学文之阶梯?”

纂勒(zuǎn lè):集合统率。《北史·杨侃传》:“ 邃 已纂勒兵士,虑 寿春 疑觉。”

纂括(zuǎn kuò):编集概括。《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 信陵君 将宾客平日所进之书,纂括为二十一篇,阵图七卷,名曰《魏公子兵法》。”

(zuǎn kè):编集刊印。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这是 康熙 癸酉(一六九三) 宣城 袁启旭 纂刻的《燕九雅集》九人诗。”

纂就(zuǎn jiù):谓继承前人之事业而成就之。《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唐 李白 《明堂赋》序:“累圣纂就,鸿勋克宣。”

纂继(zuǎn jì):继承。《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遣 芳 归藩于 齐 ,以避皇位”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皇帝即位,纂继洪业。”

纂纪(zuǎn jì):纂集记载。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凡所纂纪,一若谱録。”

纂辑(zuǎn jí):编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东京 之季,纂辑无闻; 魏 晋 之间,採摭未备。”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后序》:“余纂辑此书三十餘年,所过山川亭鄣,无日不以自随,凡五易稾而手书者三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康熙壬午江南试官》:“近时所行官司掌故之书……或补缀前人成编,或创始纂辑,或后来增补,而其中缺漏譌误,均所不免。” 刘师培 《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如《典论》之属, 严氏 皆逐条纂辑。”

纂集(zuǎn jí):编撰汇集。《晋书·刑法志》:“时有蠲革,而旧律繁芜,未经纂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 杨用修 平生嗜古,盘胸纠腹,皆 秦 、 汉 、 六朝 ,而尤好纂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木瓜诗解》:“至于《家语》所载夫子之説,乃 王肃 所纂集,固难尽信。”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二》:“我常希望我们 中国 再生出个纂集《国风》的人物。”

纂极(zuǎn jí):继承帝位。 唐 罗隐 《代韦徵君逊官疏》:“圣人纂极之二年,相臣上言,北省官徵四处士,而 濠梁 韦君 居其一。”

纂缉(zuǎn jī):编集。《明史·神宗纪一》:“丙申,始命日讲官分直记注起居,纂缉章奏。”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然《世説》文字,间或与 裴 郭 二家书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録》、《宣验记》然,乃纂缉旧文,非由自造。”

纂服(zuǎn fú):继承职务。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 文宗 纂服,三年冬,上表以大臣未识天子,愿朝正月。制曰:‘可。’”

纂订(zuǎn dìng):编修制订。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 国藩 於昏、丧、祭三礼,亦颇思损益 涑水 《书仪》, 紫阳 《家礼》,纂订一编,以为宗族乡党行习之本。”

纂雕(zuǎn diāo):即蛊雕。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南山经》:“ 水 ( 滂水 )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郭璞 注:“蛊或作纂。” 明 夏完淳 《招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纂雕食人。”

纂代(zuǎn dài):继承接替。《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汉 王逸 注:“言 禹 能纂代 鯀 之遗业,而成考父之功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自 区逵 以后,国无文史,失其纂代,世数难详。”

纂次(zuǎn cì):编撰;编排。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纂次讎正之功,勤亦至矣。” 元 阎复 《赵公墓志铭》:“伯祖 师渊 与 朱文公 纂次《通鑑纲目凡例》。” 明 唐顺之 《王母缪孺人墓志铭》:“余同年 信阳 王养之 至京师,携其兄所纂次其母 繆孺人 之行,请余铭诸其墓。”

纂承(zuǎn chéng):继承。《后汉书·乐恢传》:“陛下富於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后王纂承,多以国柄付文士。” 宋 苏轼 《问小雅周之衰》:“ 成王 纂承 文 武 之烈,而礼乐文章之备,存乎《颂》。”《元典章·诏令一·立后建储诏》:“朕自纂承大统之后,即命皇后 弘吉剌氏 正位中宫。”

纂成(zuǎn chéng):(1).继承而完成。 三国 魏 曹植 《女娲赞》:“古之国君,造簧作笙。礼物未就, 轩辕 纂成。”(2).纂集成书。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一节:“《周礼》大约是纂成于晚 周 的文献。”

纂采(zuǎn cǎi):采集。《历代诗话续编·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附录 明 毛晋 识语:“惟 唐 史臣 吴兢 ,纂采 汉 魏 以来古乐府词,分为十卷,惜乎不传。”

纂补(zuǎn bǔ):纂集增补。 清 龚自珍 《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按 巴尔虎 旧牧,当在 尼布楚 、 雅克萨 城之间……宜檄理藩院行文 黑龙江 将军,将其头目迁徙年月部落界,移送到馆,本馆以圣训、《方略》核对之,即可纂补。”

露纂雪钞

露钞雪纂

古文辞类纂(gǔ wén cí lèi zuǎn): 总集名。清代姚鼐编。七十五卷,按文体分十三类,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七百七十四篇。所选作品以“唐宋八大家”为主,亦选录战国、秦汉及明清的作品。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源流。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观点的选本。

汉字组词推荐

精选图文

汉字组词分类导航